喜迎二十大 研发投入创新高 | 乌兰察布:扎实推进研发投入攻坚行动见实效
发布时间:2022-10-17 09:0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乌兰察布市科技局
加大科技投入是增强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保障。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2021年我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190.1亿元,增长1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聚焦全区在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方面的创新探索、经验做法,近期自治区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推出“喜迎二十大 研发投入创新高”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乌兰察布:扎实推进研发投入攻坚行动见实效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将加大研发投入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强化政府引导带动作用,提升投入质效,优化经费支出。2022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预算安排0.91亿元,截至8月底,财政科技支出0.71亿元,通过组织实施“揭榜挂帅”、重点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推动政策、资金、人才向科技创新重点企业和项目倾斜。申报2022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4项,资金2380万元。获批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108项,其中由企业牵头实施数量101项,占比93.5%,经费6863.1万元。
突出创新主体地位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完善激励政策体系,提高研发投入统计水平。印发《乌兰察布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乌兰察布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乌兰察布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乌兰察布市科普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政策措施,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强化研发投入统计条件保障与规范化建设,开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统计培训,加强研发投入执法检查,规范研发费用核算和统计标准。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政策宣传、上门服务、分类指导和选聘企业科技特派员等多项措施,助力企业申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效能,备案6家自治区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7家,审核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为2021年首次认定的23家高新技术企业和52家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争取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财政后补助1659万元。
强化创新多元投入
推动创新要素高效协同
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以来,乌兰察布市设立科技专项资金计划,鼓励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推荐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集宁师范学院等高校院所申报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申请资金185.6万元。完成1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认定工作,其中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单位创建的重点实验室有11家。
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开展产业创新集中攻坚。依托自治区各类技术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揭榜挂帅”等项目,对种业工程、石墨(烯)、铁合金、储能等领域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带动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入企业培训调研,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达3.8亿元,同比增长19.8%;2021年,建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增加至47家,占比14.2%。2022年,察哈尔高新区成功获批自治区级高新区。成功推荐“欣源石墨烯”“华宸再生资源”“中加农业生物”和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等多家企业、高校院所申报自治区级技术中心、中试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和转移服务机构。
深化创新开放合作
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积极融入自治区“4+8+N”机制。联合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中国)、中国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区内外高校院所,组建马铃薯、肉羊、源网荷储创新联合体,助力提升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推荐京蒙科技合作项目7项、自治区与东部地区科技合作签约项目2项,获批“科技兴蒙”合作引导项目2项。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推动“兰格格乳业”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赛诺种羊”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建设博士工作站、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加强金融顾问服务指导,鼓励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围绕“五大产业”发展布局,组织科技、金融部门与内蒙古银行乌兰察布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着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选聘13名金融顾问,加强对园区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指导,重点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双方互信互惠。2022年出台《乌兰察布市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对成功上市挂牌的企业,在自治区奖补的基础上再给予市级奖励。近年来,实现4家科技型企业在自治区科创板挂牌,奖补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