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积极构建企业主导的融通创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2-05-18 09:35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战略规划处
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正向激励企业创新,反向倒逼企业创新。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科技兴蒙”行动,解决我区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不足,产业创新能力薄弱短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切实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内蒙古以实施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支持区内龙头企业牵头,联合国内一流高校院所优势科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形成产学研用共同参与、共同投入、共享成果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动力。
长期以来,特种液压泵阀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被国外企业牢牢把控,为打破技术壁垒,2021年,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49家国内液压泵阀领域优势科研单位强强联合,在包头市成立装备特种液压泵阀国产化攻关创新联合体,目前已与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成立了特种液压泵阀室,已开发出一批泵阀产品,有力推进了特种液压泵阀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
“创新联合体整合各单位研发、生产制造、试验验证等优势,建立‘联合立项、联合研制、联合验证’工作机制、‘出资入股、贡献激励、利益共享’投入机制以及‘行动共商、风险共担、愿景共同’的运营机制。” 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北方重工总工程师雷丙旺介绍,下一步,北重集团作为牵头单位将持续提升创新联合体的创新能力,着力构建核心设计能力、核心试验能力和核心生产制造能力,积极融入自治区发展规划,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只靠一个企业单打独斗难以完成,充分利用创新联合体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平台基地,推动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促进双链有效融合,是‘科技兴蒙’行动的题中之义。”自治区科技厅战略规划处处长池波说。
进入“十四五”,自治区科技厅把构建企业主导的融通创新生态作为提升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引导力度,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鼓励企业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共同承担自治区重大科技任务。2021年自治区发布的首批技术攻关类“揭榜挂帅”项目榜单,成功促成了中科院等24家单位与我区12家发榜企业对接签约,有效吸引了优势科研力量解决重点产业发展技术难题。2022年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全部要求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方式揭榜申报,此外,首批部署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东北振兴等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均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实施。同时,自治区科技厅还开通了创新联合体网上备案绿色通道,常年开放、即时受理。
截至2022年5月,以实施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内蒙古共组建并备案各类创新联合体24个,产业方向覆盖种业、农牧业、装备制造、新能源、中医药(蒙医药)等多个领域,这些联合体共联合区内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244家,集聚国家级各类创新平台117个,省部级及以上各类创新平台302个,自治区各类创新平台177个。
下一步,自治区科技厅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围绕自治区确定的8大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以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新型项目组织管理形式为纽带,积极引导区内龙头企业依靠市场机制吸引国内一流高校、大院大所、知名企业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优势创新资源在我区的深度整合。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创新联合体的指导服务,激励约束并举,畅通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通道,提高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