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高质量发展 科技先行——2021年内蒙古的那些创新故事(下)

来源:创新内蒙古 发布日期:2022-01-21 09:39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2022年1月18日内蒙古日报6版7版刊发


高质量发展 科技先行“2021年内蒙古的那些创新故事(下)

“十四五”开局之年,内蒙古自治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开放合作搞创新”犹如强力磁石,吸引了全国优质创新资源向内蒙古集聚,实现了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的有效供给,为自治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内蒙古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激发区域创新活力”被列为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

▲内蒙古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张和平团队在新疆牧区开展乳酸菌采样调查

首颗遥感卫星“内蒙古一号”奔向太空,内蒙古构筑起全方位、立体式生态安全屏障。

“林业碳汇项目空间管理数据库”创建,实现了林业碳汇资源数字化管理,开启了国内精准管理林业碳汇资源的先河。

亚洲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建成,保藏乳酸菌超过2万株,有力助推乳业可持续发展……

2021年,发生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创新故事,是“科技兴蒙”行动结出的“硬核”成果,更是内蒙古加速发展优势特色领域、赋能短板领域,走好“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力量源泉。

基础研究

助力产业提档升级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喜和教授团队开展草食家畜干细胞研究

2021年4月,内蒙古赛科星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研究院发布消息,由该院生物遗传学家李喜和博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找到不依赖外源基因的牛多能性拓展新型干细胞的诱导关键技术并揭示了其生物学特性。这是国际范围内草食家畜干细胞研究的里程碑式成果。

李喜和团队通过基因编辑载体的系统重编程技术,成功获得了由体细胞与早期胚胎细胞建立的两组多能性拓展的新型牛干细胞;通过体内、体外干细胞分化和嵌合实验证明这两种新型干细胞具有三胚层分化潜能。与前期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该研究获得的新型干细胞充分显示了拓展多能性。

目前,李喜和团队已采用该项新技术建立了TOP遗传品质的种质奶牛干细胞系统,并在伊利集团牧场开展奶牛生物育种开发应用。

2021年,一大批基础研究成果有力助推了内蒙古现代农牧业提档升级。

▲内蒙古大学“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技术团队成功培育的优质双肌牛新品系

内蒙古大学“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技术团队的李光鹏教授和苏广华博士联合,对牛精液冷冻、体外胚胎发育和动物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环节的效率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提高牛羊体外繁殖效率和实现生物育种技术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李光鹏科研团队通过现代生物育种手段,成功培育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双肌蒙古牛”“双肌鲁西牛”和“双肌西门塔尔牛”3个新品系,对于我国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增强我国畜牧种业自主创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北方寒地水稻及区域耐盐碱水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区一角

优质水稻、耐盐碱水稻测产取得突破性进展。自治区科技厅会同兴安盟盟委、政府引进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设立科技重大专项“北方寒地水稻及区域耐盐碱水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已培育出水稻新品系13个,审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3个,为构建“水稻亩增产100公斤技术模式”和“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品种基础。2021年9月24日,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对北方寒地水稻——粳稻、耐盐碱水稻进行了年度测产,取得突破性进展,粳稻亩产达到715.3公斤,与2018年的平均亩产不足600公斤相比,成功实现了3年亩增产100公斤以上的目标;耐盐碱水稻平均亩产达537.5公斤,实现连续三年亩产均超过500公斤的稳产、高产。

软硬兼施

高质量发展

有了“最强大脑”

▲内蒙古首条网信产品自主安全生产线在鄂尔多斯建成投产

2021年夏天,内蒙古首条网信产品自主安全生产线在鄂尔多斯建成投产,这条生产线具备年产30万台一体机、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等国产终端产品能力,为内蒙古网络信息化产品稳定制造及产业链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以“最强大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世界首个极寒工况5G+220吨无人驾驶卡车编组在神宝能源露天煤矿运行

2021年4月,世界首个极寒工况5G+220吨级无人驾驶卡车编组全流程24小时不间断运输作业在呼伦贝尔市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实现稳定运行。技术资料显示,无人驾驶矿卡车最高车速达到38千米/小时,超过了有人驾驶规定的30千米/小时,提升26.7%。5台矿卡累计运行1113小时,运输里程18191千米,运输3593车次,累计土方运输量287740立方米。

该项目的成功应用开创了五个第一:世界第一个在极寒(零下50摄氏度)环境下实现大型矿用自卸矿卡无人驾驶编组运行项目;国内第一个在5G网络下实现大型矿用自卸矿卡无人驾驶编组,且与电铲、遥控推土机实现了智能协同作业;国内第一个5G网络下实现5台大型矿用自卸矿卡无人驾驶工业性运行;国内第一个无人驾驶综合运输效率超过有人驾驶的露天矿无人化项目;国内第一个在极寒工况下实现5G智能遥控驾驶推土机测试及应用。

与此同时,内蒙古移动携手华为公司在呼和浩特完成全球首个复杂场景下CoMP方案的商用验证,大幅度降低交叠区域用户受到的信号干扰,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乌兰察布华为云数据中心

在乌兰察布华为云数据中心,内蒙古与华为合作,搭建了全球首个具备超6万节点的大数据单集群,通过支持华为终端云OneData业务构建起产品能力,在调度管理能力,分布式多租户,扩展和分布式批处理平台调度能力上领先于业界。

华为云本次提供的超6万节点大数据单集群,可以借助于分布式的计算方式实现并行化处理,大大降低了原有的系统等待时间。

据悉,乌兰察布MRS云原生数据湖已经通过工信部大集群专项评测,并再次蝉联榜首。除了支撑华为终端云的大数据业务,华为云乌兰察布区域为客户提供了超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独有华为云自研算法黑科技,资源利用率提升40%,性价比领先业界30%。

除了大数据应用之外,数据归档、医疗影像等温冷数据存储也是华为云乌兰察布区域应用的重点,这里提供了超20%性价比提升和海量空间无限扩展,随时随地满足业务扩展需求,且永久不会丢失数据。

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高新技术不会缺席

2021年10月14日,COP15生态文明论坛在昆明举办,内蒙古蒙草集团小草数字公司是唯一受邀参加的生态科技企业。凭借二十多年的努力,内蒙古蒙草集团构建起了具备国际水平的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体系,收集存储乡土植物和农作物种子4.2万份,标本近12万份;土壤140万份,定位了全国2.7万种植物的适合生长地,并全部实现数字化。

眼下,内蒙古的生态大数据已经可以实现通过数字化技术复盘原来的自然生境,及时预警多样性物种的平衡,便于人工干预,有效解决了草畜平衡、特色农品、智慧林草、河湖湿地监测等问题。

▲蒙草集团建设的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在践行“两山”论、以创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科技范儿越来越足。

2021年7月3日10时51分,内蒙古第一颗遥感卫星“内蒙古一号”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内蒙古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标志着内蒙古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生态监测新格局。

很快,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中心与内蒙古森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双方共同推广“内蒙古一号”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实现基础数据共建共享。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中心以实时卫星图像为林业应用领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服务。

▲油莎豆种植已经成为巴彦淖尔市的新兴富民产业

2021年,内蒙古还在重点区域建立了北方风沙区油沙豆防风固沙技术研究与示范,集成创建了以油沙豆“节水、控肥、植物耦合种植”为核心技术的防风固沙技术模式,可节水20%以上,风蚀减少80%以上。

▲内蒙古胜利矿区西三号露天煤矿土壤改良项目让矿山披上绿装

在重点大型煤矿和有色矿开展了矿井水高效利用技术与示范,研制了生物制剂、靶向吸附与选择性氧化去除集成的多金属矿选矿废水处理模式与技术,解决了复杂钨锌多金属矿废水处理难度高、回用利用率低等技术壁垒,在陕西榆林、山西平朔和江西赣州等矿区进行了应用示范。

在干旱荒漠区开展了沙化土地治理与沙产业技术研发与示范,利用固沙、阻沙、饲用等沙生灌木植被配置、种植、平茬复壮、灌木资源饲草化利用技术对绿洲、盐碱湖、沿黄沙漠等典型区进行治理;还开展了种质资源保护、健康相关产品、生态光伏农牧业技术开发,并在乌兰布和沙产业示范区进行集成示范。


附件:

上一篇: 自治区科技厅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下一篇: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召开厅系统基层党组织述职评议考核会议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科技厅工作

高质量发展 科技先行——2021年内蒙古的那些创新故事(下)

发布时间:2022-01-21 09:40  来源:创新内蒙古

2022年1月18日内蒙古日报6版7版刊发


高质量发展 科技先行“2021年内蒙古的那些创新故事(下)

“十四五”开局之年,内蒙古自治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开放合作搞创新”犹如强力磁石,吸引了全国优质创新资源向内蒙古集聚,实现了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的有效供给,为自治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内蒙古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激发区域创新活力”被列为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

▲内蒙古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张和平团队在新疆牧区开展乳酸菌采样调查

首颗遥感卫星“内蒙古一号”奔向太空,内蒙古构筑起全方位、立体式生态安全屏障。

“林业碳汇项目空间管理数据库”创建,实现了林业碳汇资源数字化管理,开启了国内精准管理林业碳汇资源的先河。

亚洲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建成,保藏乳酸菌超过2万株,有力助推乳业可持续发展……

2021年,发生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创新故事,是“科技兴蒙”行动结出的“硬核”成果,更是内蒙古加速发展优势特色领域、赋能短板领域,走好“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力量源泉。

基础研究

助力产业提档升级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喜和教授团队开展草食家畜干细胞研究

2021年4月,内蒙古赛科星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研究院发布消息,由该院生物遗传学家李喜和博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找到不依赖外源基因的牛多能性拓展新型干细胞的诱导关键技术并揭示了其生物学特性。这是国际范围内草食家畜干细胞研究的里程碑式成果。

李喜和团队通过基因编辑载体的系统重编程技术,成功获得了由体细胞与早期胚胎细胞建立的两组多能性拓展的新型牛干细胞;通过体内、体外干细胞分化和嵌合实验证明这两种新型干细胞具有三胚层分化潜能。与前期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该研究获得的新型干细胞充分显示了拓展多能性。

目前,李喜和团队已采用该项新技术建立了TOP遗传品质的种质奶牛干细胞系统,并在伊利集团牧场开展奶牛生物育种开发应用。

2021年,一大批基础研究成果有力助推了内蒙古现代农牧业提档升级。

▲内蒙古大学“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技术团队成功培育的优质双肌牛新品系

内蒙古大学“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技术团队的李光鹏教授和苏广华博士联合,对牛精液冷冻、体外胚胎发育和动物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环节的效率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提高牛羊体外繁殖效率和实现生物育种技术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李光鹏科研团队通过现代生物育种手段,成功培育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双肌蒙古牛”“双肌鲁西牛”和“双肌西门塔尔牛”3个新品系,对于我国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增强我国畜牧种业自主创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北方寒地水稻及区域耐盐碱水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区一角

优质水稻、耐盐碱水稻测产取得突破性进展。自治区科技厅会同兴安盟盟委、政府引进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设立科技重大专项“北方寒地水稻及区域耐盐碱水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已培育出水稻新品系13个,审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3个,为构建“水稻亩增产100公斤技术模式”和“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品种基础。2021年9月24日,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对北方寒地水稻——粳稻、耐盐碱水稻进行了年度测产,取得突破性进展,粳稻亩产达到715.3公斤,与2018年的平均亩产不足600公斤相比,成功实现了3年亩增产100公斤以上的目标;耐盐碱水稻平均亩产达537.5公斤,实现连续三年亩产均超过500公斤的稳产、高产。

软硬兼施

高质量发展

有了“最强大脑”

▲内蒙古首条网信产品自主安全生产线在鄂尔多斯建成投产

2021年夏天,内蒙古首条网信产品自主安全生产线在鄂尔多斯建成投产,这条生产线具备年产30万台一体机、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等国产终端产品能力,为内蒙古网络信息化产品稳定制造及产业链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以“最强大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世界首个极寒工况5G+220吨无人驾驶卡车编组在神宝能源露天煤矿运行

2021年4月,世界首个极寒工况5G+220吨级无人驾驶卡车编组全流程24小时不间断运输作业在呼伦贝尔市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实现稳定运行。技术资料显示,无人驾驶矿卡车最高车速达到38千米/小时,超过了有人驾驶规定的30千米/小时,提升26.7%。5台矿卡累计运行1113小时,运输里程18191千米,运输3593车次,累计土方运输量287740立方米。

该项目的成功应用开创了五个第一:世界第一个在极寒(零下50摄氏度)环境下实现大型矿用自卸矿卡无人驾驶编组运行项目;国内第一个在5G网络下实现大型矿用自卸矿卡无人驾驶编组,且与电铲、遥控推土机实现了智能协同作业;国内第一个5G网络下实现5台大型矿用自卸矿卡无人驾驶工业性运行;国内第一个无人驾驶综合运输效率超过有人驾驶的露天矿无人化项目;国内第一个在极寒工况下实现5G智能遥控驾驶推土机测试及应用。

与此同时,内蒙古移动携手华为公司在呼和浩特完成全球首个复杂场景下CoMP方案的商用验证,大幅度降低交叠区域用户受到的信号干扰,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乌兰察布华为云数据中心

在乌兰察布华为云数据中心,内蒙古与华为合作,搭建了全球首个具备超6万节点的大数据单集群,通过支持华为终端云OneData业务构建起产品能力,在调度管理能力,分布式多租户,扩展和分布式批处理平台调度能力上领先于业界。

华为云本次提供的超6万节点大数据单集群,可以借助于分布式的计算方式实现并行化处理,大大降低了原有的系统等待时间。

据悉,乌兰察布MRS云原生数据湖已经通过工信部大集群专项评测,并再次蝉联榜首。除了支撑华为终端云的大数据业务,华为云乌兰察布区域为客户提供了超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独有华为云自研算法黑科技,资源利用率提升40%,性价比领先业界30%。

除了大数据应用之外,数据归档、医疗影像等温冷数据存储也是华为云乌兰察布区域应用的重点,这里提供了超20%性价比提升和海量空间无限扩展,随时随地满足业务扩展需求,且永久不会丢失数据。

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高新技术不会缺席

2021年10月14日,COP15生态文明论坛在昆明举办,内蒙古蒙草集团小草数字公司是唯一受邀参加的生态科技企业。凭借二十多年的努力,内蒙古蒙草集团构建起了具备国际水平的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体系,收集存储乡土植物和农作物种子4.2万份,标本近12万份;土壤140万份,定位了全国2.7万种植物的适合生长地,并全部实现数字化。

眼下,内蒙古的生态大数据已经可以实现通过数字化技术复盘原来的自然生境,及时预警多样性物种的平衡,便于人工干预,有效解决了草畜平衡、特色农品、智慧林草、河湖湿地监测等问题。

▲蒙草集团建设的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在践行“两山”论、以创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科技范儿越来越足。

2021年7月3日10时51分,内蒙古第一颗遥感卫星“内蒙古一号”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内蒙古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标志着内蒙古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生态监测新格局。

很快,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中心与内蒙古森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双方共同推广“内蒙古一号”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实现基础数据共建共享。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中心以实时卫星图像为林业应用领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服务。

▲油莎豆种植已经成为巴彦淖尔市的新兴富民产业

2021年,内蒙古还在重点区域建立了北方风沙区油沙豆防风固沙技术研究与示范,集成创建了以油沙豆“节水、控肥、植物耦合种植”为核心技术的防风固沙技术模式,可节水20%以上,风蚀减少80%以上。

▲内蒙古胜利矿区西三号露天煤矿土壤改良项目让矿山披上绿装

在重点大型煤矿和有色矿开展了矿井水高效利用技术与示范,研制了生物制剂、靶向吸附与选择性氧化去除集成的多金属矿选矿废水处理模式与技术,解决了复杂钨锌多金属矿废水处理难度高、回用利用率低等技术壁垒,在陕西榆林、山西平朔和江西赣州等矿区进行了应用示范。

在干旱荒漠区开展了沙化土地治理与沙产业技术研发与示范,利用固沙、阻沙、饲用等沙生灌木植被配置、种植、平茬复壮、灌木资源饲草化利用技术对绿洲、盐碱湖、沿黄沙漠等典型区进行治理;还开展了种质资源保护、健康相关产品、生态光伏农牧业技术开发,并在乌兰布和沙产业示范区进行集成示范。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