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高质量发展 科技先行——2021年内蒙古的那些创新故事(中)

来源:创新内蒙古 发布日期:2022-01-20 09:49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2022年1月18日内蒙古日报6版7版刊发


“十四五”开局之年,内蒙古自治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开放合作搞创新”犹如强力磁石,吸引了全国优质创新资源向内蒙古集聚,实现了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的有效供给,为自治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内蒙古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激发区域创新活力”被列为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

▲内蒙古森工集团利用林业碳汇项目空间管理数据库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碳汇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首颗遥感卫星“内蒙古一号”奔向太空,内蒙古构筑起全方位、立体式生态安全屏障。

“林业碳汇项目空间管理数据库”创建,实现了林业碳汇资源数字化管理,开启了国内精准管理林业碳汇资源的先河。

亚洲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建成,保藏乳酸菌超过2万株,有力助推乳业可持续发展……

2021年,发生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创新故事,是“科技兴蒙”行动结出的“硬核”成果,更是内蒙古加速发展优势特色领域、赋能短板领域,走好“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力量源泉。

为达“双碳” 

有技术更要有项目

▲创造多项记录的国家能源集团国能胜利电厂1号机组

2021年10月12日,锡林郭勒盟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再传捷报:国家能源集团胜利电厂1号机组在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过程中,各项环保指标全部达到或优于设计要求,成功投入商业运营。本期工程建设的2×660兆瓦超超临界间接空冷燃煤机组所采用的“两机一塔、五塔合一”技术为世界首创,成功获得最高冷却塔吉尼斯世界纪录;高水分褐煤大功率等离子点火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重大变革,内蒙古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要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认识和对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存量增量一起抓,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蒙西基地库布齐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

2021年秋,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深处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正式启动。这是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该项目全部采用双面双玻光伏板和跟踪式支架,同时吸收太阳直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实时跟踪太阳位置自动调整方向,有效提高发电量;项目的另一大创新,是将发电和治沙相结合,项目区种植乔、灌和草本植物防风固沙,板下种植杨柴、花棒等优质牧草,板间可养殖鸡鸭,实现对荒漠的立体生态修复。

▲通辽市奈曼旗300兆瓦风电项目建设现场

同时,通辽市奈曼旗300兆瓦风电工程开工建设,这一项目不仅是全国首个火风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开展定制化风机和大规模储能电池应用项目。项目对于持续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比例、探索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新途径、推动绿色载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乌兰察布市着力打造风电“空中三峡”

还有全球陆上单体最大风电项目——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一期600万千瓦示范项目首台风机于2020年底成功发电,是国家能源局批复的首个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示范项目。项目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为京津冀提供约18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30万吨。

能源大区

更要做好碳捕集利用

国内多份专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要实现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必须达到80%以上,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技术手段。

在全国各省份2020年电力大数据榜单中,内蒙古以5810.97亿千瓦时位居发电量榜首。作为当之无愧的煤炭资源大省,在为全国电力能源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内蒙古的碳减排任务任重而道远。完成这一任务,内蒙古要先试先行。

▲全国首套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在包钢启用

2021年5月,全国首套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在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启用。该项目在国内首次把四项余热利用主流技术在同一个项目中全面应用,实现了热、电、冷三联产,兼收并用。经测算,该系统全年可节约标煤近18000吨。把冷热电4套联合机组放在一套系统综合利用,目前在国内国际上属于首例。据估算,一年可减少碳排放约5万吨,产生效益约1600万元。

▲全球首台套固废和二氧化碳矿化示范产业化项目在包头开工建设

两个月后,包钢集团再次传出好消息:全球首套固废和二氧化碳矿化示范产业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通过综合处理钢铁渣,最终形成高纯碳酸钙及含铁料等,其产品可用于造纸、塑料、涂料、橡胶等多个行业,有效减少石灰石矿的开采和煅烧,大幅降低纸浆在生产过程中木料需求。该项目申请进入了国家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低碳发展项目库。

该项目技术在废弃物处理、二氧化碳减排领域属世界先进技术,可在世界各国同类单位中广泛复制推广,为推动绿色经济复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护地球生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提供新的思路。

▲“远景零碳产业园”入驻鄂尔多斯项目签约

2021年10月12日,零碳产业峰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刚一结束,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随即落地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该产业园计划建设形成围绕动力电池与储能、电动重卡、电池材料、绿色制氢等上下游集成产业链,实现碳排和能耗指标的可跟踪、可分析、可视化,统一管理碳数据、碳指标以及能耗数据指标,并实现零碳闭环,为区域碳中和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以及全球的零碳工业转型提供经验。此外,当地还于同日发布了全球首个“国际零碳产业园标准”,涵盖零碳能源、智能管理、产业循环与社会减碳四方面的要求。

技术加持

“乌金”有了“七十二变”

近年来,内蒙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煤制油、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发展较快,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煤炭系列成果转化正成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手。

▲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建元煤化科技有限公司焦炉尾气制乙二醇26万吨/年装置投产运行

2021年7月10日,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工业园区内,全球首套焦炉尾气制乙二醇项目成功投产,并顺利产出聚酯级乙二醇,产品纯度达99.94%,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

项目投产后,在每年减少29万吨碳排放量的同时,也让企业将煤炭的可利用价值吃干榨尽,实现了煤、焦、化环环相扣、循环发展。

▲伊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年产2万吨的费拓烯烃制高碳醇项目正式投料生产

同样在鄂尔多斯,内蒙古伊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年产2万吨的费拓烯烃制高碳醇项目正式投料生产,这是煤制油产业下游的又一个延伸项目。

该项目可以实现多种高碳醇产品生产,主产品总产能约2万吨/年。项目的建成,可以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填补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产品投入市场后,国内的产品就具备了价格话语权,为国内内循环的经济增加一份力,对我国煤制油产业和高碳醇市场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唐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科研团队

从污染物中提取制备战略资源,将煤炭资源吃干榨尽,是内蒙古能源企业一直关注的重点。多年前,中国大唐集团在内蒙古建设的“粉煤灰预脱硅碱石灰烧结制备氧化铝”产业化示范线,国家能源集团的粉煤灰盐酸法制备氧化铝项目,都为粉煤灰综合利用积淀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在此基础上,内蒙古蒙泰集团利用自主研发的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铝硅氧化物技术,开启了一条全新的粉煤灰“生金”之路。

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表示,利用铝硅氧化物一步到位生产铝硅合金,省去了重熔过程,同时所需的铝和硅元素直接来自于固废物——粉煤灰中提取的铝硅氧化物,就地取材,既利用了粉煤灰中的资源、节省运费,又从铝硅合金的全生产流程中大幅度降低了能耗。

通过对市场的调研,铝硅合金是轻量化产品制造的主要合金材料,目前每吨市场价格比铝高约600元,有的高性能铝硅合金每吨要比铝高出2000元以上,年市场需求量约900万吨,且逐年增加。毫无疑问,粉煤灰制备铝硅合金的生产工艺在解决粉煤灰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可以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


附件:

上一篇: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召开厅系统基层党组织述职评议考核会议

下一篇: 冯家举赴蒙草集团调研科技创新工作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科技厅工作

高质量发展 科技先行——2021年内蒙古的那些创新故事(中)

发布时间:2022-01-20 09:38  来源:创新内蒙古

2022年1月18日内蒙古日报6版7版刊发


“十四五”开局之年,内蒙古自治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开放合作搞创新”犹如强力磁石,吸引了全国优质创新资源向内蒙古集聚,实现了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的有效供给,为自治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内蒙古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激发区域创新活力”被列为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

▲内蒙古森工集团利用林业碳汇项目空间管理数据库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碳汇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首颗遥感卫星“内蒙古一号”奔向太空,内蒙古构筑起全方位、立体式生态安全屏障。

“林业碳汇项目空间管理数据库”创建,实现了林业碳汇资源数字化管理,开启了国内精准管理林业碳汇资源的先河。

亚洲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建成,保藏乳酸菌超过2万株,有力助推乳业可持续发展……

2021年,发生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创新故事,是“科技兴蒙”行动结出的“硬核”成果,更是内蒙古加速发展优势特色领域、赋能短板领域,走好“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力量源泉。

为达“双碳” 

有技术更要有项目

▲创造多项记录的国家能源集团国能胜利电厂1号机组

2021年10月12日,锡林郭勒盟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再传捷报:国家能源集团胜利电厂1号机组在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过程中,各项环保指标全部达到或优于设计要求,成功投入商业运营。本期工程建设的2×660兆瓦超超临界间接空冷燃煤机组所采用的“两机一塔、五塔合一”技术为世界首创,成功获得最高冷却塔吉尼斯世界纪录;高水分褐煤大功率等离子点火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重大变革,内蒙古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要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认识和对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存量增量一起抓,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蒙西基地库布齐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

2021年秋,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深处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正式启动。这是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该项目全部采用双面双玻光伏板和跟踪式支架,同时吸收太阳直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实时跟踪太阳位置自动调整方向,有效提高发电量;项目的另一大创新,是将发电和治沙相结合,项目区种植乔、灌和草本植物防风固沙,板下种植杨柴、花棒等优质牧草,板间可养殖鸡鸭,实现对荒漠的立体生态修复。

▲通辽市奈曼旗300兆瓦风电项目建设现场

同时,通辽市奈曼旗300兆瓦风电工程开工建设,这一项目不仅是全国首个火风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开展定制化风机和大规模储能电池应用项目。项目对于持续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比例、探索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新途径、推动绿色载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乌兰察布市着力打造风电“空中三峡”

还有全球陆上单体最大风电项目——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一期600万千瓦示范项目首台风机于2020年底成功发电,是国家能源局批复的首个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示范项目。项目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为京津冀提供约18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30万吨。

能源大区

更要做好碳捕集利用

国内多份专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要实现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必须达到80%以上,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技术手段。

在全国各省份2020年电力大数据榜单中,内蒙古以5810.97亿千瓦时位居发电量榜首。作为当之无愧的煤炭资源大省,在为全国电力能源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内蒙古的碳减排任务任重而道远。完成这一任务,内蒙古要先试先行。

▲全国首套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在包钢启用

2021年5月,全国首套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在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启用。该项目在国内首次把四项余热利用主流技术在同一个项目中全面应用,实现了热、电、冷三联产,兼收并用。经测算,该系统全年可节约标煤近18000吨。把冷热电4套联合机组放在一套系统综合利用,目前在国内国际上属于首例。据估算,一年可减少碳排放约5万吨,产生效益约1600万元。

▲全球首台套固废和二氧化碳矿化示范产业化项目在包头开工建设

两个月后,包钢集团再次传出好消息:全球首套固废和二氧化碳矿化示范产业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通过综合处理钢铁渣,最终形成高纯碳酸钙及含铁料等,其产品可用于造纸、塑料、涂料、橡胶等多个行业,有效减少石灰石矿的开采和煅烧,大幅降低纸浆在生产过程中木料需求。该项目申请进入了国家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低碳发展项目库。

该项目技术在废弃物处理、二氧化碳减排领域属世界先进技术,可在世界各国同类单位中广泛复制推广,为推动绿色经济复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护地球生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提供新的思路。

▲“远景零碳产业园”入驻鄂尔多斯项目签约

2021年10月12日,零碳产业峰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刚一结束,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随即落地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该产业园计划建设形成围绕动力电池与储能、电动重卡、电池材料、绿色制氢等上下游集成产业链,实现碳排和能耗指标的可跟踪、可分析、可视化,统一管理碳数据、碳指标以及能耗数据指标,并实现零碳闭环,为区域碳中和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以及全球的零碳工业转型提供经验。此外,当地还于同日发布了全球首个“国际零碳产业园标准”,涵盖零碳能源、智能管理、产业循环与社会减碳四方面的要求。

技术加持

“乌金”有了“七十二变”

近年来,内蒙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煤制油、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发展较快,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煤炭系列成果转化正成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手。

▲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建元煤化科技有限公司焦炉尾气制乙二醇26万吨/年装置投产运行

2021年7月10日,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工业园区内,全球首套焦炉尾气制乙二醇项目成功投产,并顺利产出聚酯级乙二醇,产品纯度达99.94%,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

项目投产后,在每年减少29万吨碳排放量的同时,也让企业将煤炭的可利用价值吃干榨尽,实现了煤、焦、化环环相扣、循环发展。

▲伊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年产2万吨的费拓烯烃制高碳醇项目正式投料生产

同样在鄂尔多斯,内蒙古伊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年产2万吨的费拓烯烃制高碳醇项目正式投料生产,这是煤制油产业下游的又一个延伸项目。

该项目可以实现多种高碳醇产品生产,主产品总产能约2万吨/年。项目的建成,可以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填补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产品投入市场后,国内的产品就具备了价格话语权,为国内内循环的经济增加一份力,对我国煤制油产业和高碳醇市场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唐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科研团队

从污染物中提取制备战略资源,将煤炭资源吃干榨尽,是内蒙古能源企业一直关注的重点。多年前,中国大唐集团在内蒙古建设的“粉煤灰预脱硅碱石灰烧结制备氧化铝”产业化示范线,国家能源集团的粉煤灰盐酸法制备氧化铝项目,都为粉煤灰综合利用积淀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在此基础上,内蒙古蒙泰集团利用自主研发的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铝硅氧化物技术,开启了一条全新的粉煤灰“生金”之路。

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表示,利用铝硅氧化物一步到位生产铝硅合金,省去了重熔过程,同时所需的铝和硅元素直接来自于固废物——粉煤灰中提取的铝硅氧化物,就地取材,既利用了粉煤灰中的资源、节省运费,又从铝硅合金的全生产流程中大幅度降低了能耗。

通过对市场的调研,铝硅合金是轻量化产品制造的主要合金材料,目前每吨市场价格比铝高约600元,有的高性能铝硅合金每吨要比铝高出2000元以上,年市场需求量约900万吨,且逐年增加。毫无疑问,粉煤灰制备铝硅合金的生产工艺在解决粉煤灰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可以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