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精准服务 心贴心排忧解难——自治区科技厅“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综述
发布时间:2021-11-11 10:13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人事处
为充分发挥科技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在推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进边疆稳固中的带动作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安排,自治区科技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吹响人才“集结号”:制定《万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方案》,建立与需求单位、专家人才单位三方沟通机制,以需求为导向与企业进行供需精准对接,开展创新创业服务,打通产业发展的“末梢神经”;依托自治区科技专家库,遴选包括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科院、内蒙古环科院等9家单位17名各领域专家,精选认领了涉及信息技术、污水处理、中药材种植等8个领域12项服务项目,解决生产一线的“疑难杂症”;充分挖掘专家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和专业技术特长,下沉到基层一线培养带动创新人才,进一步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信息推送、项目申报、技术培训等多种服务,推动基层人才“提质增量”。
贴近实际,深入挖掘需求
自治区科技厅在深入五原县三瑞农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进行科技项目验收时了解到,企业亟须科技创新培训及项目储备、研发经费归集、高新技术认证等相关培训指导。在项目验收结束后,自治区科技厅立即组织专业人员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专题辅导,深入讲解科技创新最新政策措施,介绍项目申报及管理流程,解答企业在项目申报、研发经费归集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帮助企业与“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建立了点对点联系机制,为企业开展服务。
自治区科技厅借助项目验收、政策宣讲等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的机会,了解掌握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加强组织协调,协助联系服务专家、摸清需求、搭建平台,实现专家人才和企业的精准对接,最大程度挖掘专家人才的创新驱动作用,深入推进“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落地落实落细。
破解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加工牛卧床垫料时,一直控制不好水分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数量指标。”内蒙古华蒙科创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在开展《多元城乡有机固体废弃物复合厌氧发酵沼气、沼渣沼液高值利用》项目中遇到了技术瓶颈,多次攻关失利让他们一筹莫展。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自治区科技厅积极联络内蒙古工业大学刘占英教授对该企业进行技术支援。经过专家实地探访和认真评估,通过采用专用的螺旋挤压式分离机将粗干物质从沼液中分离并干燥、高温灭活等措施,优化了生产工艺,最终得到合格的牛卧床垫料。
组织各领域高精尖人才到基层服务,利用专家智力资源,帮助基层破解经济发展难题是实施“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的重要内容。自治区科技厅抓住这一关键点,通过专家下沉带动技术、智力、信息等资源向基层流动,在助推“科技兴蒙”行动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传播技术,促进人才培养
赤峰瑞阳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玉米为原料研发生产多元醇化工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自治区多元醇化工新材料企业重点实验室。为帮助企业拓展多元醇化工新材料上下游研究方向,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处的工作人员积极奔走,帮助企业聘请内蒙古大学苏海全教授为企业重点实验室的外部专家,指导重点实验室建设。同时,帮助企业柔性引进国内多元醇化工专家30余人,为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送来“金钥匙”,通过与专家建立长期技术帮扶体系,不仅加强了企业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而且提升了企业固定研究人员的科研水平。
“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也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自治区科技厅利用科技专家数据库的检索功能,遴选出相应专业领域专家,与基层需求实现对接,通过项目研究、课题指导等形式,拓宽了基层人才培养渠道,带动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促成合作,加快产学研融合
基层一线是科研成果转化的试验田。赤峰瑞阳化工有限公司与中低品位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成立生态友好材料研究中心,通过化工、生物与农业技术融化,以内蒙古特有的轻稀土资源与磷资源有机结合,开发具有较强抗逆功能的生态修复材料,构建畜牧业废弃物型生物有机肥制备(改土)-农作物废弃物功能型生物材料制备(保水)-低品质矿产及工农业废弃物型调理剂制备(提质)-中微量元素水溶肥调控(增效)产品多元协作体系,针对内蒙古及西北沙漠化、盐碱化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应用示范。
自治区科技厅在实施“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在服务基层过程中,把解决基层技术难题与自身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借助高层次专家创新优势增强区域产业链韧性,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