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对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9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9-14 15:15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谭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在国家农高区建设硬质小麦、肉羊、向日葵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巴彦淖尔农高区)获批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河套灌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自治区借鉴杨凌、黄河三角洲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以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规划创建巴彦淖尔农高区,打造现代农牧业创新高地,示范引领自治区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19年自治区将巴彦淖尔农高区在内的“三区两中心”创建工作,纳入科技部部区会商重要议题,作为“科技兴蒙”行动重要内容,写入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3月成立自治区副主席任组长的农高区建设工作推进组,推进组办公室设在科技厅,积极推进创建工作。11月经科技部同意,自治区政府向国务院报送申建请示,2021年3月农高区通过科技部农村科技司组织的实地考察评估。7月农高区规划和建设方案在通过科技部部务会审议,11月经六部委同意后上报国务院。2022年4月19日巴彦淖尔农高区获国务院批复。
二、推进措施
(一)出台支持政策。自治区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建设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农高区创建。2020-2021年科技厅连续两年支持农高区创新能力建设经费1亿元,组织实施34项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
(二)促进产业发展。建成中国农业大学河套罐区研究院;建设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和现代产业园;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智慧循环农牧业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及“天赋河套”公用品牌。目前,核心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建成农高区大楼、农高区总部基地和职业农牧民技术培训中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1家,比2019年增加10家;2021年园区总产值为125.5亿元,比2019年增长17.7亿元。
(三)集聚创新资源。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上海交大、中国农大、江南大学等合作共建一批研究院、创新转化中心、实验室。农高区现拥有自治区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载体38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科研站14个,科技小院17家。
三、工作计划
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围绕农高区“河套灌区生态农牧业”发展主题,依托硬质小麦、肉羊等优势产业,按照“两年成型、五年成势”的发展目标,推动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建设成为全国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巴彦淖尔农高区推进组工作机制,成立农高区工作专班,压实属地责任,细化农高区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时间表、路线图;二是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修改完善《2022年度巴彦淖尔农高区建设科技支撑方案》,开展优势领域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强化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聚焦硬质小麦、肉羊等主导产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开展耕地地力提升“揭榜挂帅”行动,解决盐碱地改良治理等关键技术难题。三是搭建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硬质小麦、肉羊、向日葵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兆丰小麦深加工、向日葵产业集群、大北农饲料等重点项目落地建成投产。启动运营内蒙古羊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枢纽基地。成立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2年6月17日
签发人:孙俊青
承办人:杨胜月
电 话:0471-6328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