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局: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发布时间:2024-01-31 10:11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局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堵点难点问题,完善落实有关标准和政策措施,不断推动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难点堵点问题,以民生“小切口”撬动政务服务能力“大提升”。
推进政务服务基础清单标准化梳理,破解线上线下办理标准不统一问题。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全市通过内蒙古政务服务网对外公布政务服务事项52,668项,按照统一实施标准,规范实施清单的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法定办结时限等基础要素,确保同一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同源、动态更新、联动管理,线上线下同标准办理。动态调整权责清单,2023年共调整行政权力事项2025项,其中,新增(承接)行政权力563项、取消行政权力189项、下放行政权力166项、变更行政权力1107项,权责清单与政务服务事项关联度达100%,确保权责清单的权威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对我市两级行政许可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2023年版清单共计344项,明晰了行政许可权力边界、规范行政许可运行,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
全面推行“综合一窗”受理模式,解决办事多窗口跑、多次跑、折返跑问题。市、旗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部推行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模式,通过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实现审批服务由“一站式”向“一窗式”转变。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综合受理窗口336个,配备综窗工作人员457人,综窗事项可办率达到100%,2023年办理业务23.6万余件,有效地化解窗口忙闲不均、群众办事来回跑的问题。
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解决一件事、一类事办理不够便捷问题。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将需要多个部门办理或跨层级办理,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集成办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服务,形成115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在全市设置“一次办”窗口153个,升级专区38个,配备工作人员173人,规范办事流程,实现集成化办理,办件量达11万余件,实现了从“一堆事”变为“一件事”、由“多次跑”变为“一次办”。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创新推出了“市场主体歇业登记一件事”“加油站变更一件事”等100项特色“一件事”,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
推进延时服务,解决企业群众“工作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问题。市、旗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展“早晚弹性办服务”“午间不间断服务”“周末不休息服务”等类型的延时服务。市、旗市区政务服务中心按照延时服务事项“只增不减”原则,立足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不断提升延时服务事项覆盖率,延时服务事项覆盖率由2022年的80%提升至现在的100%,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事项全部实现提供延时服务。2023年,全市共办理延时服务业务1万余件,较上年增长了80.73%。服务时间更灵活,更好地满足了企业群众服务不同办事需求。
推进“跨区域通办”,解决办事往返跑、办事成本高、办理时间长的问题。2023年推进“全区通办”服务,市、旗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15个“全区通办”窗口,专人负责“全区通办”业务办理,共156项业务实现“跨盟市通办”,同时,持续推进“跨省通办”,创新开展“全市通办”,从“进对大厅、属地办理”向“任选大厅、就近办理”转变,有效地满足企业群众异地跨层级、跨地区办事需求。
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园区、第三方延伸,解决群众就近办事需求。深入实施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帮代办”。全市142个苏木乡镇(街道)、1168个嘎查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均已实现“八有”。各苏木乡镇(街道)可帮办代办61个事项,嘎查村(社区)可帮办代办28个事项,基本实现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2023年以来,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帮办代办业务8.9万件。推进政务服务向园区延伸,在全市7个产业园设置政务服务工作站,实现“十有”标准,为26个入园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98次,实现园区事园区办。探索开展政务服务向银行、邮政、通信网点等场所延伸,签署《政务服务合作协议》,明确服务事项,规范工作流程,全力拓宽企业和群众身边的服务渠道,实现政务服务从“一门通办”到“多点快办”。
下一步,该局将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进一步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