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动态信息

通辽市:多措并举推动文旅市场全域升温

来源:内蒙古日报 发布日期:2023-09-18 11:13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扎鲁特旗山地草原旅游区。

库伦旗银沙湾自驾营基地。

哲里木赛马节。

通辽市主城区辽河公园。

库伦旗三大寺景区。

年初以来,通辽市持续加强文化和旅游特色资源挖掘力度,强化资源整合优化,持续丰富文旅新业态、新项目、新场景,不断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旅消费需求,助力文旅市场全域升温。

实施文旅活动

激活消费主引擎

围绕“探源西辽河文明,漫游科尔沁胜境”文旅品牌,联动市旗两级,实施以“探源之行、漫游之旅”为主题的“1+8+N”节庆活动,“1”是指科尔沁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8”是指市及旗县具有一定传统的代表性活动,即:8·18哲里木赛马节、阿古拉草原文化旅游节、乌旦塔拉枫叶节、金秋采摘节、“云之都·芍药之城”文化旅游季、中国·库伦安代艺术节、扎鲁特旗山杏花·杜鹃花节、奈曼沙漠那达慕和越野群英会8项重点文旅节庆活动;“N”是以“活力运动、花季漫游、风采艺术、冰雪狂欢”四大主题为统领的226项融合线上线下的文旅活动,力争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持续促进文旅消费升级。截至8月末,先后举办了第二届通辽冰雪嘉年华暨库伦冬季旅游活动、全市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暨库伦旗春季风筝汇、第六届中国北方自驾游发展论坛、蒙冀辽吉文旅联盟第二次会议、首届西辽河文化节、第24届8·18哲里木赛马节等系列文旅活动200多场。从景区景点到商业街区,从主城区到各旗县,从线上“出圈”到线下“打卡”,文博展览、文化演艺、非遗体验、国风国潮等成为全市文旅市场“新宠”。前8个月,接待国内游客近千万人次,同比增长131%;实现旅游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62%,旅游业整体呈现快速恢复态势。

推出引客措施

提振市场有力度

2022年,通辽市修订出台《通辽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奖励办法》,通过9个方面29条政策措施,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活力创造条件。其中,“引客入通”7条措施备受业界欢迎:一是旅行社推出场景化的创新体验业态,通过特色产品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最高可得2万元奖励。二是市内旅行社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3000人,最高可获得6万元奖励;全年接待游客量超出3000人,超出部分按照每人次30元给予奖励。三是对市外组团社组织游客来通辽市旅游,年度累计人数达到2000人次,最高可获得5万元奖励;全年组织游客量超出2000人,超出部分按照每人次30元给予奖励。四是对市外组团社组织境外游客来通辽市旅游,年度累计人数达到500人次,最高可获得5万元奖励;全年组织游客量超出500人,超出部分按照每人次100元给予奖励。五是组织旅游包机,包机人数50至100人,组团社可获得1万元奖励;包机人数100人以上的,组团社可获得2万元奖励。六是组织旅游专列团队游客,专列人数300至400人的,可获得3万元奖励;专列人数在400人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七是组织自驾游团队游客,车辆超过30辆、人数90人以上的,可获得1万元奖励。修订后的“引客入通”奖励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截至目前,全市已向17家次旅行社发放年度奖励资金达近700万元。

坚持双轮驱动

扩大营销见实效

通辽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深耕本土市场,瞄准精准客源地东三省、京津冀一体化城市,18个航线通达城市、4个高铁始发终到城市,18个自驾半径400公里的地市级城市,积极开拓长三角、珠三角一体化城市,开展线上推广、线下体验等系列宣传营销活动,初见成效。组织文旅企业参加自治区赴粤港澳、长三角、武汉、济南、成都等地“百万人互游”活动,赴山东、辽宁等重点客源地组织开展通辽市文旅招商专场推介会,科尔沁区、科左后旗等旗县赴长春、沈阳等地举办文旅招商推介会,截至目前,12场推介会共签约1.3亿元,共建马球训练中心文旅项目1个,26家文旅企业与当地文旅企业签订游客互送协议,科尔沁区政府与10家当地企业、高校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共同促进旅游市场和客源共享。开展百家旅行社通辽市踩线考察活动,霍林郭勒市文旅局与12家文旅企业签订游客互送协议。

目前,自驾游成为该市旅游亮点。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串联起80多个景区景点,沿线建有14家自驾车露营地,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被评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自驾游路线”,通辽市被授予“全国自驾游目的地试点城市”,自驾游已占该市接待游客的70%以上。

优化服务产品

惠民举措亮实招

通过统筹全市优质文旅资源,选取基础设施完善、文化特色突出、服务质量优良的景区景点,以“文旅场景化、场景主体化、主题线路化”为思路,穿点成线,连线成片,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即奈曼旗、开鲁县红色记忆研学之旅,科左后旗、库伦旗天然奇观探险之旅,科尔沁区、开发区金色夜潮集市之旅,科左中旗、扎鲁特旗文化探源之旅,科左中旗、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绿色草原踏青之旅,全面展示真实、立体、发展的通辽市,塑造“探源西辽河文明,漫游科尔沁胜境”文旅品牌。同时,针对不同群体、早晚时段,创新推出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优惠措施,通过发放景区景点优惠门票、设立免费开放日等,大力促进文旅消费。“五一”小长假,全市接待国内游客89.35万人次。全市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10.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7.64万元。库伦旗举办了2023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库伦站),银沙湾旅游区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参赛、观赛人数达3.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00万元,库伦旗城区内酒店、宾馆预订呈井喷态势。全市国有文艺院团共开展演出13场,观众达3.6万人次。

加速项目建设

提质提效创品牌

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辽市共储备“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链重点项目8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2个。今年重点推进千万元以上文旅项目20个,总投资19.24亿元,目前已开复工19个,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市博物馆、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科尔沁剧院成功市场化运营,大青沟、银沙湾等景区提档升级项目正有序推进,悦来河休闲街区正优化设计,向阳步行街万柿大集5月份投入运营。与自治区考古研究院联合成立了西辽河流域考古研究基地,进一步推动西辽河文明研究宣传。出台《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扶持办法》,承办全国第二届非遗数字论坛,新入选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街区)3个,入选自治区精品非遗旅游线路2条,孝庄园入选首批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旅游接待能力有所提升。以旅游品牌创建促进提档升级,去年创建4A和3A级景区各两家,今年申报3A以上景区5家,目前全市共有4A级7家、3A级10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3个,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共有星级饭店16家,其中五星级1家、三星级10家;自治区级星级接待户12家,其中五星级4家。全市14家自驾车露营地中草甘汽车自驾营地被评为国家5C级营地,成为全区首家5C级营地,青龙山、誉州北露营地分别被评为国家4C级营地,为全市自驾游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孝庄园旅游区、哈民遗址公园、麦新烈士纪念馆、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大青沟旅游区及宝古图沙漠旅游区等被评为“内蒙古网红打卡地”。全市8家文创企业的12个系列产品在全国、全区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得殊荣,5家文旅企业的22个系列产品入围“内蒙古礼物”名单,4家文创店获得“内蒙古礼物”实体店授权,已开设4家“通情达礼”实体店,“通情达礼”商品已达500余个,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旅游宣传等方式,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

规范市场秩序

助企纾困治环境

按照规划,通辽市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统筹机制,制定文旅产业发展计划,策划实施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加大资金支持保障力度。完成中心城区文化旅游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印发《中心城区文旅产业发展(2023—2026年)行动计划》。加强文旅特色指标实绩考核监控,形成协调联动合力。筹备召开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现场观摩检查,推动以会促建、以会促变,树立大抓文旅产业的鲜明导向。

优化质量监管方式。促进旅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大“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将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备案、变更、注销等业务全部纳入监管服务平台办理,旅游合同平台上报率达到100%,旅行社、星级酒店年度、季度营业数据填报率达到100%。培训旅游行业从业人员10余次1000余人,累计检查各类文旅市场主体1800家,排查安全隐患问题45个,已全部整改完成。

抓实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20个重点文旅产业项目,积极推动已纳入上级文旅部门项目储备库的29个文旅项目、36个文物保护项目的争资立项。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快盘活科尔沁马城、12座博物馆等项目,推进已签约的萌宠动物园、海洋世界、医养小镇等项目落地开工。继续加大文旅产业招商力度,落实好中行、工行等支持文旅企业融资机制,推动市级智慧文旅平台建设,整合各方面资金资源支持文旅配套体系建设,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丰富优质产品供给。重点围绕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开发旅游产品,市旗两级联动推进大青沟5A级景区创建,尽快实现通辽市5A级景区零的突破。提升全市23家A级景区业态品质和服务能力,组织开展沉浸式体验、参与式互动活动。推动中心城区文旅产业发展三大目标和12项任务落实,打造四季旅游的打卡地、网红街,更好满足广大市民的休闲旅游需求。

精心培育文旅品牌。围绕打造“悦来通辽”文旅品牌,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要平台和重要时段的宣传推广,更新全市文旅宣传片,创新打造文旅形象IP;制作创意短视频等宣传推介产品,加大在抖音等平台的推介力度;加强蒙冀辽吉文旅联盟等区域合作,赴外省客源地举办文旅招商推介会;每年举办西辽河文化节、8·18哲里木赛马节等系列节庆活动,不断扩大通辽市文旅品牌影响力。

另外,新冠疫情发生后,按照文旅部关于缓收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的工作部署,通辽市已为27家旅行社办理提取保证金手续,退返总金额达418万元。同时,积极对接自治区文旅厅,协助文旅企业申请上级资金,目前,已争取到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和文化商品传承创新资金3732.86万元,扶持了43个项目用于旅游基础建设和文创产品研发。



附件:

上一篇: 我区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下一篇: 自治区商务厅为构建开放发展新局蓄势赋能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动态信息
动态信息

通辽市:多措并举推动文旅市场全域升温

发布时间:2023-09-18 11:51  来源:内蒙古日报

扎鲁特旗山地草原旅游区。

库伦旗银沙湾自驾营基地。

哲里木赛马节。

通辽市主城区辽河公园。

库伦旗三大寺景区。

年初以来,通辽市持续加强文化和旅游特色资源挖掘力度,强化资源整合优化,持续丰富文旅新业态、新项目、新场景,不断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旅消费需求,助力文旅市场全域升温。

实施文旅活动

激活消费主引擎

围绕“探源西辽河文明,漫游科尔沁胜境”文旅品牌,联动市旗两级,实施以“探源之行、漫游之旅”为主题的“1+8+N”节庆活动,“1”是指科尔沁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8”是指市及旗县具有一定传统的代表性活动,即:8·18哲里木赛马节、阿古拉草原文化旅游节、乌旦塔拉枫叶节、金秋采摘节、“云之都·芍药之城”文化旅游季、中国·库伦安代艺术节、扎鲁特旗山杏花·杜鹃花节、奈曼沙漠那达慕和越野群英会8项重点文旅节庆活动;“N”是以“活力运动、花季漫游、风采艺术、冰雪狂欢”四大主题为统领的226项融合线上线下的文旅活动,力争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持续促进文旅消费升级。截至8月末,先后举办了第二届通辽冰雪嘉年华暨库伦冬季旅游活动、全市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暨库伦旗春季风筝汇、第六届中国北方自驾游发展论坛、蒙冀辽吉文旅联盟第二次会议、首届西辽河文化节、第24届8·18哲里木赛马节等系列文旅活动200多场。从景区景点到商业街区,从主城区到各旗县,从线上“出圈”到线下“打卡”,文博展览、文化演艺、非遗体验、国风国潮等成为全市文旅市场“新宠”。前8个月,接待国内游客近千万人次,同比增长131%;实现旅游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62%,旅游业整体呈现快速恢复态势。

推出引客措施

提振市场有力度

2022年,通辽市修订出台《通辽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奖励办法》,通过9个方面29条政策措施,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活力创造条件。其中,“引客入通”7条措施备受业界欢迎:一是旅行社推出场景化的创新体验业态,通过特色产品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最高可得2万元奖励。二是市内旅行社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3000人,最高可获得6万元奖励;全年接待游客量超出3000人,超出部分按照每人次30元给予奖励。三是对市外组团社组织游客来通辽市旅游,年度累计人数达到2000人次,最高可获得5万元奖励;全年组织游客量超出2000人,超出部分按照每人次30元给予奖励。四是对市外组团社组织境外游客来通辽市旅游,年度累计人数达到500人次,最高可获得5万元奖励;全年组织游客量超出500人,超出部分按照每人次100元给予奖励。五是组织旅游包机,包机人数50至100人,组团社可获得1万元奖励;包机人数100人以上的,组团社可获得2万元奖励。六是组织旅游专列团队游客,专列人数300至400人的,可获得3万元奖励;专列人数在400人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七是组织自驾游团队游客,车辆超过30辆、人数90人以上的,可获得1万元奖励。修订后的“引客入通”奖励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截至目前,全市已向17家次旅行社发放年度奖励资金达近700万元。

坚持双轮驱动

扩大营销见实效

通辽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深耕本土市场,瞄准精准客源地东三省、京津冀一体化城市,18个航线通达城市、4个高铁始发终到城市,18个自驾半径400公里的地市级城市,积极开拓长三角、珠三角一体化城市,开展线上推广、线下体验等系列宣传营销活动,初见成效。组织文旅企业参加自治区赴粤港澳、长三角、武汉、济南、成都等地“百万人互游”活动,赴山东、辽宁等重点客源地组织开展通辽市文旅招商专场推介会,科尔沁区、科左后旗等旗县赴长春、沈阳等地举办文旅招商推介会,截至目前,12场推介会共签约1.3亿元,共建马球训练中心文旅项目1个,26家文旅企业与当地文旅企业签订游客互送协议,科尔沁区政府与10家当地企业、高校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共同促进旅游市场和客源共享。开展百家旅行社通辽市踩线考察活动,霍林郭勒市文旅局与12家文旅企业签订游客互送协议。

目前,自驾游成为该市旅游亮点。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串联起80多个景区景点,沿线建有14家自驾车露营地,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被评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自驾游路线”,通辽市被授予“全国自驾游目的地试点城市”,自驾游已占该市接待游客的70%以上。

优化服务产品

惠民举措亮实招

通过统筹全市优质文旅资源,选取基础设施完善、文化特色突出、服务质量优良的景区景点,以“文旅场景化、场景主体化、主题线路化”为思路,穿点成线,连线成片,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即奈曼旗、开鲁县红色记忆研学之旅,科左后旗、库伦旗天然奇观探险之旅,科尔沁区、开发区金色夜潮集市之旅,科左中旗、扎鲁特旗文化探源之旅,科左中旗、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绿色草原踏青之旅,全面展示真实、立体、发展的通辽市,塑造“探源西辽河文明,漫游科尔沁胜境”文旅品牌。同时,针对不同群体、早晚时段,创新推出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优惠措施,通过发放景区景点优惠门票、设立免费开放日等,大力促进文旅消费。“五一”小长假,全市接待国内游客89.35万人次。全市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10.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7.64万元。库伦旗举办了2023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库伦站),银沙湾旅游区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参赛、观赛人数达3.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00万元,库伦旗城区内酒店、宾馆预订呈井喷态势。全市国有文艺院团共开展演出13场,观众达3.6万人次。

加速项目建设

提质提效创品牌

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辽市共储备“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链重点项目8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2个。今年重点推进千万元以上文旅项目20个,总投资19.24亿元,目前已开复工19个,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市博物馆、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科尔沁剧院成功市场化运营,大青沟、银沙湾等景区提档升级项目正有序推进,悦来河休闲街区正优化设计,向阳步行街万柿大集5月份投入运营。与自治区考古研究院联合成立了西辽河流域考古研究基地,进一步推动西辽河文明研究宣传。出台《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扶持办法》,承办全国第二届非遗数字论坛,新入选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街区)3个,入选自治区精品非遗旅游线路2条,孝庄园入选首批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旅游接待能力有所提升。以旅游品牌创建促进提档升级,去年创建4A和3A级景区各两家,今年申报3A以上景区5家,目前全市共有4A级7家、3A级10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3个,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共有星级饭店16家,其中五星级1家、三星级10家;自治区级星级接待户12家,其中五星级4家。全市14家自驾车露营地中草甘汽车自驾营地被评为国家5C级营地,成为全区首家5C级营地,青龙山、誉州北露营地分别被评为国家4C级营地,为全市自驾游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孝庄园旅游区、哈民遗址公园、麦新烈士纪念馆、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大青沟旅游区及宝古图沙漠旅游区等被评为“内蒙古网红打卡地”。全市8家文创企业的12个系列产品在全国、全区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得殊荣,5家文旅企业的22个系列产品入围“内蒙古礼物”名单,4家文创店获得“内蒙古礼物”实体店授权,已开设4家“通情达礼”实体店,“通情达礼”商品已达500余个,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旅游宣传等方式,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

规范市场秩序

助企纾困治环境

按照规划,通辽市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统筹机制,制定文旅产业发展计划,策划实施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加大资金支持保障力度。完成中心城区文化旅游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印发《中心城区文旅产业发展(2023—2026年)行动计划》。加强文旅特色指标实绩考核监控,形成协调联动合力。筹备召开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现场观摩检查,推动以会促建、以会促变,树立大抓文旅产业的鲜明导向。

优化质量监管方式。促进旅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大“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将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备案、变更、注销等业务全部纳入监管服务平台办理,旅游合同平台上报率达到100%,旅行社、星级酒店年度、季度营业数据填报率达到100%。培训旅游行业从业人员10余次1000余人,累计检查各类文旅市场主体1800家,排查安全隐患问题45个,已全部整改完成。

抓实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20个重点文旅产业项目,积极推动已纳入上级文旅部门项目储备库的29个文旅项目、36个文物保护项目的争资立项。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快盘活科尔沁马城、12座博物馆等项目,推进已签约的萌宠动物园、海洋世界、医养小镇等项目落地开工。继续加大文旅产业招商力度,落实好中行、工行等支持文旅企业融资机制,推动市级智慧文旅平台建设,整合各方面资金资源支持文旅配套体系建设,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丰富优质产品供给。重点围绕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开发旅游产品,市旗两级联动推进大青沟5A级景区创建,尽快实现通辽市5A级景区零的突破。提升全市23家A级景区业态品质和服务能力,组织开展沉浸式体验、参与式互动活动。推动中心城区文旅产业发展三大目标和12项任务落实,打造四季旅游的打卡地、网红街,更好满足广大市民的休闲旅游需求。

精心培育文旅品牌。围绕打造“悦来通辽”文旅品牌,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要平台和重要时段的宣传推广,更新全市文旅宣传片,创新打造文旅形象IP;制作创意短视频等宣传推介产品,加大在抖音等平台的推介力度;加强蒙冀辽吉文旅联盟等区域合作,赴外省客源地举办文旅招商推介会;每年举办西辽河文化节、8·18哲里木赛马节等系列节庆活动,不断扩大通辽市文旅品牌影响力。

另外,新冠疫情发生后,按照文旅部关于缓收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的工作部署,通辽市已为27家旅行社办理提取保证金手续,退返总金额达418万元。同时,积极对接自治区文旅厅,协助文旅企业申请上级资金,目前,已争取到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和文化商品传承创新资金3732.86万元,扶持了43个项目用于旅游基础建设和文创产品研发。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