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动态信息

包头市全力打造“五个环境” 擦亮“包你满意、包你放心”金字营商品牌

来源:中宏网内蒙古 发布日期:2023-08-24 16:07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包头市认真落实孙绍骋书记在全区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关于“抓经济工作必须抓招商引资,抓招商引资关键是要打造聚商气拢人气的良好环境”的指示要求,围绕“双招双引一优化”目标积极行动,铆足回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决心和干劲,重振包头雄风,一体推进政策、政务、市场、法制、生活“五个环境”建设,“包你满意、包你放心”的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2022年,在自治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估中,包头市7项指标排名全区第一。截至2023年7月底,全市招商签约重大项目911个,582个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379.6亿元,同比增长41.4%,总量居全区第一。

一、制定专项惠企政策,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涉企政策兑现,政策环境更具吸引力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重在优化机制,要在制度集成创新上下功夫。先后出台《包头市打造“包你放心”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包头市加强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十条措施》等系列政策,健全涉企司法保护。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制定《2023年包头市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围绕民营经济发展,出台《包头市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落实措施》;围绕稀土、硅、新能源等优势特色产业,出台《包头市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包头市促进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兑现细则》《包头市金融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惠企政策,加大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把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打造“两包”营商环境的发展动能。

二是加强部门担当意识,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主体责任。优良作风、优质服务是营商环境的“软实力”,通过找差距、常监督提升政府部门服务质效。印发《包头市全面擦亮“包你满意”一流营商环境品牌工作任务行动方案》,针对营商环境的短板不足,提出了138条具体举措,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目前已整改完成47%。制定《包头市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方案》,找问题、找差距,全面推行“立体化”“智慧化”监督,将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市、县两级大厅视频监控接入“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智慧监督平台”,在各窗口放置“码上监督”二维码,实现了常态化的效能监察、音视频监督、投诉受理和纪律检查“网上办”“好差评”评价渠道全覆盖。

三是抓好政策落实,让市场主体共享制度红利。优化营商环境要下实功、做实事、求实效。围绕政策落实和执行,建成运行了包头市惠企利民平台,累计发布政策799项,兑现政策奖励3.73亿元,惠及企业528家、2.2万人。多项措施助力硅产业加快发展,今年包头市被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授予“世界绿色硅都”称号。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健全“办不成事”投诉、整改、反馈机制,进一步畅通解决办事群众难题的“直通车”。积极推动工业园区“政务服务工作站”建设,本着“企业到哪里,政务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宗旨,为园区企业提供登记注册、政策咨询、网报辅导、证照发放、代办帮办等服务。

二、推行“精简办”“掌上办”“帮您办”,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政务环境更加贴心

一是推行“精简办”,变“能办”为“速办”。“两优”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包头市积极落实自治区“两优”下放事项,政府部门“两优”成果覆盖47个市级部门单位,取消、下放328项市本级行政权力事项,优化职权事项、公共服务事项1256项。全市上线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达4.47万项,99.05%事项实现“网上办”。推行工程建设项目“验登合一”,开展联合验收后,不动产登记部门自动获取联合验收结果,同步登记发证。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通过“五个零”(零见面、零证明、零成本、零等待、零跑动)便民措施,将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0.5天。排污许可审批时限由30个工作日压缩为5个工作日、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为3个工作日,达到全国最优。

二是推行“掌上办”,变“固定办”为“移动办”。着力拓展网办平台功能,丰富多场景应用,“蒙速办”已上线五险一金、健康医疗、便民查询、生活服务等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431个,优化“掌上办”界面、材料提交、拍照上传等功能,开设小事智办专区,整合出生、入学、就业、生活、救助、养老六类聚合应用,访问量达3279万次。全市上线电子证照191类,入库电子证照286.2万张,累计共享证照数据1986万次。营业执照、结婚证、出生证明已全部实现电子化,并接入综窗办事系统、内蒙古政务服务网(包头子门户)、“蒙速办”(包头子门户)等应用场景,通过数据核验,实现线上线下免证办事。全市数据库表调用1068亿次,占自治区总数的25.99%。

三是推行“帮您办”,变“你办”为“我办”。围绕服务企业和项目全生命周期,推出101项“帮您办”服务,为529个重点项目提供代办帮办。推行“上门办”服务,为企业和老弱病残特殊群体上门办理项目审批中需现场踏勘、现场会审的事项及证照申领等事项。创新推出双休日、节假日“不打烊”服务,解决市民“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问题。推出5批、587项呼包鄂乌“跨市通办”事项,与青岛市、德州市共建“黄河流域政务服务通办圈”和“云牵手跨省通办联盟”,在市、县大厅设置“跨省通办”专窗,可办理“医保转移”等“跨省通办”事项140个,让企业异地办事不再奔波。

三、为企业“降成本”“供要素”“添动力”,破除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市场环境更具活力

一是最大限度为企业“降成本”。积极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切实为企业办实事、减负担、增便利,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3.8亿元,企业负担不断减轻,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强化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支撑作用,今年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采购项目预算总额比例由30%阶段性提升至40%以上,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免费为供应商提供招标文件,取消政府采购一般项目投标保证金,累计为企业减负标书费超2000万元、投标保证金超6亿元。全面推广用电“三零”“三省”服务,扩大城区“三零”服务投资范围至200千瓦及以下,为客户节省办电成本5.26亿元。

二是最大程度为企业“供要素”。创新推出“事业编企业用”引才举措,帮助大全新能源、双良硅材料等27家企业引进急需创新人才857人。召开“才聚两都”人才恳谈会,发布人才政策包550及产业引才地图,上线启动了自治区首家人才定制式服务平台——“才聚两都”人才一“鹿”通服务平台,建成了“一码受理、两级承接、三十五部门联动、六环节落实”工作架构,实现人才和用人单位意见建议一键速办。今年以来,举办各类招聘会1464场,服务用人单位11535个,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解决用工1.8万人。全面实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对新建工业项目在先行开展区域评估基础上,设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亩均税收等控制指标,实现项目开工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后供应土地,提高土地供应效率。

三是最大力量为企业“添动力”。召开首届金融服务“五大任务”推动包头高质量发展交流会,235家企业获得授信748.4亿元。加大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等信贷产品的投放,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17.7亿元。持续推动“政采贷”业务,成为自治区范围内融资政策落地最早,融资规模最大,受益企业最多的盟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2.9亿元。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次身份认证、结果部门互认”,市场主体设立登记0.5天办结;二是推行“一照通用”应用,实现电子执照、电子公章在政企服务、金融和其他办事服务领域的应用,破解市场准入难题。

四、在营造公平包容监管环境、提高民商事案件解决质效、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权益方面下功夫,法治环境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

一是构建公平规范包容的监管环境。深入开展促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统一行动,督促涉案企业做实“真整改”“真合规”工作,促进企业依法经营、有序发展。已办理的华鼎铜业有限公司涉嫌污染环境案,被人民日报以《办理一个案件,挽救一个企业,规范一个行业——包头检察机关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为题,进行了全面报道,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肯定批示,使企业真正感受到了包头司法温度。依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完成了8万户企业信用风险的分级分类,全市29个部门开展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减少了对企业干扰。

二是提升民商事案件纠纷解决质效。进一步优化涉企诉讼服务,实现涉企民商事案件100%网上立案。深入落实《关于提高案件审执效率的管理办法》,法院民商事一审案件审理平均用时和执行时间均较去年大幅缩短。借助多元解纷机制平台,诉前调解成功率达71.03%,比去年提高18.44个百分点。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通过“包你放心”优商码标识,实现企业法治需求码上服务马上办。建立139个法官工作站并实体化运行,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乡镇、苏木、街道办事处全覆盖。

三是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少捕慎诉”理念,依法保护涉案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及第三人合法财产,将“活封”“活扣”方式纳入刑事财产处置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侵犯财产类犯罪,截至目前,全市法院一审审结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63件。持续完善企业破产退出机制,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首例强制清算案件,从受理到结案用时仅3个月11天。搭建完成包头市知识产权智慧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包头市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出台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相关工作方案及实施意见,加强业务协助和交流会商,建立案件线索移送长效机制;与呼市、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共同签署跨区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协作协议,推进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

五、围绕宜业宜心宜居筑巢引凤,让企业和人才爱包头作贡献,生活环境更加暖心

一是深耕创新沃土,培育良好宜业环境。印发《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目前,包头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01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组织企业申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和第二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包头稀土研究院3项专利技术已进入大赛复赛评选。截至目前,全市专利授权总量28768件,同比增长15%;有效注册商标总量39495件,同比增长7.8%。

二是政商暖心互动,打造宜心发展环境。常态化召开政商恳谈早餐会,更好地为企业解难题,目前已举办12场,形成了每月一次的固定机制,参加的企业涵盖稀土、新能源、装备制造、文旅、农牧等领域,其中既有“大块头”国企,也有民营中小微企业,为160家企业解决了“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226个。

三是健全人才服务保障,营造舒适宜居环境。印发《包头市教育系统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能力工作举措》《包头市加强重点领域人才工作十项措施》等系列文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努力营造让各类人才称道满意的良好环境。热情拥抱和贴心服务所有来包工作的新市民,发放“工会会员卡”2万张,推出“人才贷”并成功为国家级人才领办企业发放首笔800万元贷款,大学毕业生创业扶持基金贷款、医疗互助保障金服务和“温暖来包路”路费报销等服务举措,让大家感受到包头温暖,愿意在包头安家扎根、乐居乐业。



附件:

上一篇: “助保贷”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下一篇: 营商“软环境”培育外贸发展“硬实力”——赤峰优化营商环境“22条”提升跨境物流效率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动态信息
动态信息

包头市全力打造“五个环境” 擦亮“包你满意、包你放心”金字营商品牌

发布时间:2023-08-24 16:08  来源:中宏网内蒙古

包头市认真落实孙绍骋书记在全区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关于“抓经济工作必须抓招商引资,抓招商引资关键是要打造聚商气拢人气的良好环境”的指示要求,围绕“双招双引一优化”目标积极行动,铆足回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决心和干劲,重振包头雄风,一体推进政策、政务、市场、法制、生活“五个环境”建设,“包你满意、包你放心”的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2022年,在自治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估中,包头市7项指标排名全区第一。截至2023年7月底,全市招商签约重大项目911个,582个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379.6亿元,同比增长41.4%,总量居全区第一。

一、制定专项惠企政策,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涉企政策兑现,政策环境更具吸引力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重在优化机制,要在制度集成创新上下功夫。先后出台《包头市打造“包你放心”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包头市加强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十条措施》等系列政策,健全涉企司法保护。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制定《2023年包头市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围绕民营经济发展,出台《包头市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落实措施》;围绕稀土、硅、新能源等优势特色产业,出台《包头市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包头市促进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兑现细则》《包头市金融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惠企政策,加大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把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打造“两包”营商环境的发展动能。

二是加强部门担当意识,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主体责任。优良作风、优质服务是营商环境的“软实力”,通过找差距、常监督提升政府部门服务质效。印发《包头市全面擦亮“包你满意”一流营商环境品牌工作任务行动方案》,针对营商环境的短板不足,提出了138条具体举措,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目前已整改完成47%。制定《包头市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方案》,找问题、找差距,全面推行“立体化”“智慧化”监督,将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市、县两级大厅视频监控接入“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智慧监督平台”,在各窗口放置“码上监督”二维码,实现了常态化的效能监察、音视频监督、投诉受理和纪律检查“网上办”“好差评”评价渠道全覆盖。

三是抓好政策落实,让市场主体共享制度红利。优化营商环境要下实功、做实事、求实效。围绕政策落实和执行,建成运行了包头市惠企利民平台,累计发布政策799项,兑现政策奖励3.73亿元,惠及企业528家、2.2万人。多项措施助力硅产业加快发展,今年包头市被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授予“世界绿色硅都”称号。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健全“办不成事”投诉、整改、反馈机制,进一步畅通解决办事群众难题的“直通车”。积极推动工业园区“政务服务工作站”建设,本着“企业到哪里,政务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宗旨,为园区企业提供登记注册、政策咨询、网报辅导、证照发放、代办帮办等服务。

二、推行“精简办”“掌上办”“帮您办”,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政务环境更加贴心

一是推行“精简办”,变“能办”为“速办”。“两优”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包头市积极落实自治区“两优”下放事项,政府部门“两优”成果覆盖47个市级部门单位,取消、下放328项市本级行政权力事项,优化职权事项、公共服务事项1256项。全市上线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达4.47万项,99.05%事项实现“网上办”。推行工程建设项目“验登合一”,开展联合验收后,不动产登记部门自动获取联合验收结果,同步登记发证。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通过“五个零”(零见面、零证明、零成本、零等待、零跑动)便民措施,将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0.5天。排污许可审批时限由30个工作日压缩为5个工作日、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为3个工作日,达到全国最优。

二是推行“掌上办”,变“固定办”为“移动办”。着力拓展网办平台功能,丰富多场景应用,“蒙速办”已上线五险一金、健康医疗、便民查询、生活服务等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431个,优化“掌上办”界面、材料提交、拍照上传等功能,开设小事智办专区,整合出生、入学、就业、生活、救助、养老六类聚合应用,访问量达3279万次。全市上线电子证照191类,入库电子证照286.2万张,累计共享证照数据1986万次。营业执照、结婚证、出生证明已全部实现电子化,并接入综窗办事系统、内蒙古政务服务网(包头子门户)、“蒙速办”(包头子门户)等应用场景,通过数据核验,实现线上线下免证办事。全市数据库表调用1068亿次,占自治区总数的25.99%。

三是推行“帮您办”,变“你办”为“我办”。围绕服务企业和项目全生命周期,推出101项“帮您办”服务,为529个重点项目提供代办帮办。推行“上门办”服务,为企业和老弱病残特殊群体上门办理项目审批中需现场踏勘、现场会审的事项及证照申领等事项。创新推出双休日、节假日“不打烊”服务,解决市民“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问题。推出5批、587项呼包鄂乌“跨市通办”事项,与青岛市、德州市共建“黄河流域政务服务通办圈”和“云牵手跨省通办联盟”,在市、县大厅设置“跨省通办”专窗,可办理“医保转移”等“跨省通办”事项140个,让企业异地办事不再奔波。

三、为企业“降成本”“供要素”“添动力”,破除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市场环境更具活力

一是最大限度为企业“降成本”。积极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切实为企业办实事、减负担、增便利,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3.8亿元,企业负担不断减轻,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强化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支撑作用,今年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采购项目预算总额比例由30%阶段性提升至40%以上,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免费为供应商提供招标文件,取消政府采购一般项目投标保证金,累计为企业减负标书费超2000万元、投标保证金超6亿元。全面推广用电“三零”“三省”服务,扩大城区“三零”服务投资范围至200千瓦及以下,为客户节省办电成本5.26亿元。

二是最大程度为企业“供要素”。创新推出“事业编企业用”引才举措,帮助大全新能源、双良硅材料等27家企业引进急需创新人才857人。召开“才聚两都”人才恳谈会,发布人才政策包550及产业引才地图,上线启动了自治区首家人才定制式服务平台——“才聚两都”人才一“鹿”通服务平台,建成了“一码受理、两级承接、三十五部门联动、六环节落实”工作架构,实现人才和用人单位意见建议一键速办。今年以来,举办各类招聘会1464场,服务用人单位11535个,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解决用工1.8万人。全面实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对新建工业项目在先行开展区域评估基础上,设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亩均税收等控制指标,实现项目开工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后供应土地,提高土地供应效率。

三是最大力量为企业“添动力”。召开首届金融服务“五大任务”推动包头高质量发展交流会,235家企业获得授信748.4亿元。加大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等信贷产品的投放,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17.7亿元。持续推动“政采贷”业务,成为自治区范围内融资政策落地最早,融资规模最大,受益企业最多的盟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2.9亿元。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次身份认证、结果部门互认”,市场主体设立登记0.5天办结;二是推行“一照通用”应用,实现电子执照、电子公章在政企服务、金融和其他办事服务领域的应用,破解市场准入难题。

四、在营造公平包容监管环境、提高民商事案件解决质效、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权益方面下功夫,法治环境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

一是构建公平规范包容的监管环境。深入开展促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统一行动,督促涉案企业做实“真整改”“真合规”工作,促进企业依法经营、有序发展。已办理的华鼎铜业有限公司涉嫌污染环境案,被人民日报以《办理一个案件,挽救一个企业,规范一个行业——包头检察机关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为题,进行了全面报道,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肯定批示,使企业真正感受到了包头司法温度。依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完成了8万户企业信用风险的分级分类,全市29个部门开展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减少了对企业干扰。

二是提升民商事案件纠纷解决质效。进一步优化涉企诉讼服务,实现涉企民商事案件100%网上立案。深入落实《关于提高案件审执效率的管理办法》,法院民商事一审案件审理平均用时和执行时间均较去年大幅缩短。借助多元解纷机制平台,诉前调解成功率达71.03%,比去年提高18.44个百分点。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通过“包你放心”优商码标识,实现企业法治需求码上服务马上办。建立139个法官工作站并实体化运行,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乡镇、苏木、街道办事处全覆盖。

三是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少捕慎诉”理念,依法保护涉案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及第三人合法财产,将“活封”“活扣”方式纳入刑事财产处置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侵犯财产类犯罪,截至目前,全市法院一审审结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63件。持续完善企业破产退出机制,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首例强制清算案件,从受理到结案用时仅3个月11天。搭建完成包头市知识产权智慧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包头市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出台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相关工作方案及实施意见,加强业务协助和交流会商,建立案件线索移送长效机制;与呼市、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共同签署跨区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协作协议,推进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

五、围绕宜业宜心宜居筑巢引凤,让企业和人才爱包头作贡献,生活环境更加暖心

一是深耕创新沃土,培育良好宜业环境。印发《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目前,包头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01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组织企业申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和第二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包头稀土研究院3项专利技术已进入大赛复赛评选。截至目前,全市专利授权总量28768件,同比增长15%;有效注册商标总量39495件,同比增长7.8%。

二是政商暖心互动,打造宜心发展环境。常态化召开政商恳谈早餐会,更好地为企业解难题,目前已举办12场,形成了每月一次的固定机制,参加的企业涵盖稀土、新能源、装备制造、文旅、农牧等领域,其中既有“大块头”国企,也有民营中小微企业,为160家企业解决了“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226个。

三是健全人才服务保障,营造舒适宜居环境。印发《包头市教育系统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能力工作举措》《包头市加强重点领域人才工作十项措施》等系列文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努力营造让各类人才称道满意的良好环境。热情拥抱和贴心服务所有来包工作的新市民,发放“工会会员卡”2万张,推出“人才贷”并成功为国家级人才领办企业发放首笔800万元贷款,大学毕业生创业扶持基金贷款、医疗互助保障金服务和“温暖来包路”路费报销等服务举措,让大家感受到包头温暖,愿意在包头安家扎根、乐居乐业。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