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 |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王雪梅带您走近核医学

时间:2019.08.27 来源:创新内蒙古

近年来,核医学成为举世公认的独立学科,备受关注。它在医学领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其它学科不可取代的作用,核医学科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中的重要部门。为了让大家了解核医学,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王雪梅教授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核医学到底是什么?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出的核射线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学科。核医学科的仪器设备有:回旋加速器、PET/MR、PET/CT、SPECT/CT、γ相机、骨密度仪、锝气体发生器、运动踏车、放免仪、体外检测发光仪器、小动物PET/CT、小动物SPECT/CT、动物麻醉系统、冰冻切片机及储磷屏。核医学科的检查大多是需要注射显像剂的,常用的显像剂包括单光子(SPECT/CT)显像剂:(99mTc-MDP,99mTc-DTPA,99mTc-MiBi,131I等等)和正电子(PET/CT)显像剂:(18F-FDG,11C-Choline,13N-NH3等等)。

核医学里面的“核”是什么?

起什么作用?

核就是核素(化学元素周期表里的元素),核医学科所使用的核素具有放射性,可以发射出a,β,γ等不同波长及能量的射线,核素作为示踪剂注入人体后,可以在体外通过SPECT/CT、PET/CT或PET/MR探测到示踪剂在人体的什么部位,新陈代谢是什么样的。

核医学检查安全吗?

辐射会危害健康吗?

应用于医疗诊治中的放射性核素的剂量都是微量的,且半衰期时间段,容易代谢的。根据2018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估算数据,环境中各种辐射来源所致的全球人均年有效剂量约为3.0mSv,其中80%(2.4mSv)来自于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19.6%(约0.6mSv)来自于诊断性医疗照射,其余的0.4%(约0.01mSv)来自于其他人工辐射源。做一次核医学检查人均有效剂量平均为0.031mSv,做一次胸部CT为8mSv,做一次头颅CT为2mSv。为了更直观的了解辐射剂量,王雪梅教授用乘飞机接收到的辐射量做了比较: 

北京-美国旧金山 0.043mSv(宇宙辐射的有效剂量); 

北京-布鲁塞尔   0.068mSv(宇宙辐射的有效剂量); 

北京-广州       0.0068mSv(宇宙辐射的有效剂量); 

上海-广州       0.0037mSv(宇宙辐射的有效剂量)。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一次普通核医学检查患者的受照剂量小于北京飞往布鲁塞尔旅行宇宙辐射剂量,也小于北京飞往旧金山的宇宙辐射剂量。核医学患者的照射是剂量较低的照射,由于核医学检查是具有正当理由的医疗照射,患者本身所接受的照射是在人体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对患者健康不会产生重大(删除重大)影响。

PET/CT相比其他医疗影像设备,优势在哪里?

就用肿瘤打个比方,传统的CT和MRI只能看到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缘等一些解剖结构,但是PET/CT不仅可以看到这些,最重要的是它能看到这个肿瘤中的细胞的功能和新陈代谢程度,通过功能代谢可以判别哪些细胞是良性的?哪些细胞是恶性的(真正意义上的分子水平成像)。它的原理是:核素标记一些“靶向药物”后(此时的核素和药物就绑定在一起了)注入到人体内通过人体不同的代谢后这些药物就到达了我们想检查的部位,核素会发散出一些γ射线后通过仪器探测这些射线后转换成图像,就可以观察肿瘤的功能活动代谢水平(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在增殖期还是已坏死?)。

什么样的人能做检查?

又能检查哪些疾病?

核医学科的检查没有明确的禁忌人群,上至百岁老人下到未满月的婴儿都可以做。核医学所能检查的范围比较宽,从颅脑至足底几乎所有系统中的疾病都可以检查。先说PET/CT及PET/MR可以查肿瘤,可以查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可以查颅脑(中枢神经系统);再说SPECT/CT可以查骨骼、肾脏、甲状腺、心脏、肺脏、消化道等等。

核医学检查分哪那几个步骤?

PET/CT检查:预约登记-告知注意事项-病史问诊-测量体重及血糖-静脉注射示踪剂-平静休息-排便喝牛奶-上机检查-图像采集-图像后处理-专家阅片-发出报告

SPECT/CT检查:此检查一般没有明确的注意事项,但仍需要提前预约。

通讯员:高飞

信息报送单位:科技宣传中心


相关推荐
创新资讯 公众互动 创新成果 创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