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科技局统筹推进科创飞地建设“内引外联”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4.25 来源:包头市科学技术局、“蒙科聚”包头分中心

近年来,包头市不断深化与先进地区各类创新资源对接合作,通过建设政府主导型、企事业单位自建“飞入”“飞出”型科创飞地,强化“内引外联”功能,不断嫁接人才、成果、科技型企业等各类主体,服务全市产业发展。目前,已设政府主导型科创飞地3个,分别位于北京、上海、深圳。企事业单位自建科创飞地16个,其中域外创新主体在包头市建设创新平台5个,包头市企业布局域外创新中心11个,分布在北京、南京、浙江等地。2024年,科创飞地聚焦人才引育、成果转化、科技招商三大功能定位,引入硕士及以上人才321人,高级以上职称58人,国家级人才计划人才20人;实施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项目36项,实现经济效益超4亿元;举办各类招商对接活动60余次,对接企业120余家。

一是着力筑巢引凤,打造科创人才高地。依托先进地区丰富人才资源,各科创飞地刚柔并举,引进了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北京包钢钢铁技术有限公司聘请毛新平院士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北重集团南京研发中心与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芮筱亭院士、陈光院士深入合作开展火炮装备新型钢材料研制;北化包头协同创新中心聘请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院士为顾问,引进刘力教授担任技术负责人;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包头大数据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商务大数据研究院”)邀请清华大学郑纬民院士来包指导建设数据标注基地,将于2025年启动。

二是强化内外协同,推动成果转化落地。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实施成果转化项目4项,实现产值1.1亿元。电子商务大数据研究院与全市企业共同开发生产智能锚杆机、柴油机尾气净化产品。北化包头协同创新中心在包落地高端沥青、重载特种橡胶、蒲公英橡胶3个项目。大连理工包头创新中心与华电合作开发世界首台利用余温载气处理脱硫脱硝浓盐废水中试项目;北重集团南京研发中心开展了25余项科研攻关项目,初步形成了武器装备无人化智能化核心技术及产品,获得授权专利24件、发表论文21篇。五二研究所与烟台所、宁波所联动,形成“烟台研发-包头中试-全区推广”闭环模式,引进宁波3D打印示范线落地包头。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开展了稀土纳米断热材料等多项新产品研发,“稀土红外反射中空隔热聚酰胺纤维技术”荣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年度“十佳科技成果”;北京包钢技术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签订稀土耐磨钢、轴承钢、输氢管道钢等技术开发协议5项,技术合同总金额1128万元。

三是聚焦产业衔接,提升科技招商质效。北京、深圳两家人才飞地和大连理工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九原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招商孵化功能,为全市储备并引入了一批产业化项目和科技型企业。包头(北京)人才科创基地2024年组织科技招商考察对接活动39次,精准对接企业57家,促成创信维、世纪金芯2个产业化项目与我市签约,石头科技等2家企业在包头市注册。大连理工大学九原创新中心2024成功引育新材料、环保、技术服务等创新创业项目18项,孵化企业18家,已签约正在落地项目2个,预计投资5000万元。包头市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科创中心举办科技招商活动5场,13家科技型企业入驻科创中心,引入自旋翼飞机等10个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来包实地考察对接,同时在深圳市布局建设“一带一路”内蒙古经贸产业中心,吸引意向入驻企业20余家,包头地区签约商户5家。

下一步,包头市科技局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创飞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调度和政策支持,更好发挥科创飞地内引外联的核心作用,深度链接先进地区创新资源,推动各类科创飞地发挥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科技招商三大功能,使其成为包头市对外展示的“大屏幕”、人才引进的“前哨站”、成果转化的“试验田”和科技招商的“桥头堡”,为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推荐
创新资讯 公众互动 创新成果 创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