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03 15:56
来源: 赤峰市科技局
赤峰高新区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区位优势,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化学习扬优势、对标对表找差距、躬耕于行促发展,以主题教育成效推动赤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立足优势,守住“基本点”。赤峰高新区经济规模和体量不断增大,2022年全口径工业总产值1014.889亿元,成为蒙东地区首个突破千亿的园区,2023年预计工业总产值可达1080亿元,较去年上涨6.4%。中欧班列“赤峰号”开通以来,赤峰高新区积极融入国家向北开放总体布局,目前,依托高新区产业集聚和保税物流中心以及物流园区等配套优势资源,按需向俄罗斯输送赖氨酸、硫酸盐和盐酸等物品,年度可实现进出口货值近2.8亿元。2023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在赤峰市、通辽市设立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也有利于蒙东地区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的聚集和流动,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对标差距,找准“问题点”。产业链条不够长,缺乏上下游产品制造能力。目前,高新区虽形成了8大产业集群及13条产业链,但多数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比如钢铁产能400万吨,只生产钢件、钢管等初级产品;铜产能70万吨,只有冶炼没有加工。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产业”效果不够明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较少,仅占园区企业总数的11.3%,自治区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不足企业总数的1/4。对于构建科研中心与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形成研发端与产业端的绑定机制方面探索还不够,推动科研成果在园区转化落地还有差距。
锚定目标,打造“发展点”。目前赤峰高新区已获批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接下来将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有序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巩固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铜冶炼加工基地”,推动伊电集团100万吨电解铝项目落地,延伸铜、铝产品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的高端化发展。围绕国家双碳战略,按照赤峰市新能源产业布局。运用园区绿色供电、风光制氢、源网荷储、增量配电网等成熟的开发模式,主动承接电价敏感型、绿电偏好型、有出口绿证需求型的项目,特别是产业转移高载能项目,力促电解铝项目、湖南裕能磷酸铁锂项目及圣钘新能源项目加速落地、尽快投产,推动园区发展提速提质。实施“科创+企业”模式,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高标准推动赤峰工业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与运营,加快浙江大学在赤峰工业产业创新研究院设立的科研中心建设,对接全市科创资源和浙大科创成果转化项目,实现优势资源的集中集聚。锚定“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打造2000亿园区”目标,扬优势、找差距、促发展,以坚定的决心、信心推动赤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