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联合启动“特色作物土传病害绿色防控”科研攻关

发布日期:2020-12-23 11:01

来源: 科技信息研究院/科技合作处(外国专家局)

朗读
    科技兴蒙合作推进会期间,内蒙古农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拮抗马铃薯和向日葵土传病害的PGPR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和推广”项目联合开展特色作物土传病害绿色防控科研攻关,把复合微生物菌剂整合在已有的马铃薯和向日葵土传病害(如向日葵黄萎病、菌核病、列当,马铃薯黄萎病和黑痣病等)的综合防控体系中进行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对马铃薯和向日葵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保障马铃薯和向日葵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促进内蒙古马铃薯和向日葵产业的稳健发展。
    马铃薯和向日葵是内蒙古的特色作物,也是当地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撑点。但有限的土地资源导致轮作倒茬困难,且二者互为轮作对象的种植习惯使土传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为了有效防控内蒙古特色作物土传病害,同时响应国家“减肥减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开发并利用有益微生物来防控作物土传病害成为目前公认的绿色环保防控措施之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国内最早进行农业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领域的单位之一。近年来,该所在我国微生物资源调查、微生物生理代谢、微生物遗传变异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土壤微生物学、抗生素与拮抗微生物方面,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筛选出一大批适合于应用的优良菌种,解决了工农业生产中的诸多实际问题,为我国应用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研发出的微生物制剂在肥料、饲料、食品、环境保护等农业生产中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方荣祥院士团队打破传统利用单一生防菌剂拮抗病原菌的防控策略,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菌剂构建兼具广谱拮抗作用的PGRP的复合菌剂(中科303),并在棉花、烟草和马铃薯等作物上验证了复合菌剂的促生和广谱拮抗作用。
    内蒙古农业大学赵君教授科研团队,长期从事向日葵和马铃薯病害的防控研究,多年来针对向日葵黄萎病、菌核病以及列当,马铃薯黄萎病、黑痣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集成了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进行了示范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次双方的合作,将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的研究优势和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提升内蒙古在特色作物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方面的创新能力,推动中科院微生物所科技成果在内蒙古转移转化,助力科技兴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