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智慧魔方”蒙科聚 ​科技创新大舞台

来源:内蒙古日报 发布日期:2025-03-19 23:20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近年来,“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持续放大聚合作用、释放聚变效应,加速聚合创新资源,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起更加有效的科技创新生态,加速科技创造力向社会生产力转化。  

转化科技成果308项、金额4.36亿元,分别增长12.3倍和36倍,带动全区登记技术合同2412项,成交额82.45亿元,首次突破80亿元大关……这份2024年捷报,展现出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一项项亮眼指标背后,是内蒙古举全区之力推进“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点燃创新“引擎”的生动实践。

释放科技动能

成果化身新质生产力“顶流”

2000万!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主持完成的“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团队通过“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与内蒙古科拓生物有限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额刷新了自治区高校成果转化纪录。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张永锋团队的“煤基固废低碳利用与高值材料制备技术”,通过“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与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签订1000万元的成果转化与合作开发合同,成为自治区高校转化的首个千万元级科技成果。  

国内首个零碳机场项目在“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牵引下,成功完成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风—光—储—冷—热—电零碳机场构建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该项目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在绿色低碳机场建设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内蒙古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  

自治区科技厅调研组深入调研高性能光栅产业化项目,详细了解科技“突围”点位开展情况。

回首2024年,“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成绩斐然。全年举办了60期发布会,相比以往增长幅度达到375%,为科研成果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累计发布534项成果,数量同比增长643%,充分展示了内蒙古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其中,成果转化数量同比增长1232%,转化率显著提升;转化交易额同比增长3592%,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经济效益的高效转化。  

一项项成果数据如同跳动的音符,奏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激昂乐章。“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全力打造科创“一张网”,以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高效的对接机制和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不仅有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而且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彰显出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强大效能,为内蒙古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赢得了新的竞争优势,开启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崭新局面。

优化创新生态

滋养创新良种“破土成林”

“5天!成果转化速度非常快,全流程在线上完成交易,特别便捷。”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感叹于“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成果转化的效率。  

从线上挂牌、竞价、磋商到签约,仅5个工作日,“保护性耕作播种与秸秆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成果便与内蒙古大博金田机械有限公司完成交易,金额达300万元。  

此次成果转化共涉及5项专利,有2项专利是路战远团队获得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的核心技术,另外3项专利是在获奖成果技术积累和试验验证过程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成果。  

“创造转化新速度,靠的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践探索。”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三级调研员杨勇表示,“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是内蒙古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自治区科技厅以改革为点火器持续放大“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作用,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印发《关于支持“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发挥作用的若干措施》,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单列、“先使用后付费”等模式,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助力内蒙古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自治区科技厅联合3家厅局单位6个基层党支部参观“蒙科聚”创新生态馆。

2024年,“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以践行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带动高校院所、企业机构针对成果转化这一关键环节,进行一系列创新性尝试,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4.13%,先行设立的3个高校院所“‘蒙科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站”,筛选优质项目超500项,激发了众多科研主体的创新活力。  

改革本就是一种创新,“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在不断践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聚合作用、释放聚变效应,更多成果“盆景”汇聚成创新“森林”,助力自治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多元服务延展

构筑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

科技进步、产业向新,离不开金融“活水”滋养。“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探索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方式,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加速向科技领域聚集。  

自治区首张“中试综合保险”保单,由人保财险赤峰市分公司与赤峰经方医药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为中试环节这一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隘口”,筑牢了坚实的风险屏障。  

“‘中试综合保险’主要为企业提供3方面的风险保障。”赤峰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该保险让企业更大胆的投入研发,实现了前置的风险减量。据了解,“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集聚国有六大银行以及中国人保财险等大型金融机构资源,全年共为自治区科技企业融资48.2亿元,同比增长408%

自治区科技厅联合自治区科协深度挖掘党建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新路径。

强化“分身”建设,为成果转化厚植科技沃土。“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呼和浩特分中心发起总规模为2亿元的颠覆性技术基金,联合举办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颠覆性技术对接会,深化京蒙协作,共同打造“两小时创新圈”;赤峰分中心强化科技成果供给,由3位院士领衔评价的“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与找矿关键技术创新及其突破”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全年成果转化金额达2768.09万元;包头分中心引进北京影智科技建设小米生态影智科技内蒙古研究院,引进深圳创信维公司投资1.3亿元的智能显示屏项目落地开工……分中心建设聚焦各地特色产业优势,靶向发力推进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创新资源的聚合与转化效率。  

汇聚源头“活水”,升级服务效能。一项项创新数据还在向上刷新,一条条创新触角延伸至更多领域,“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聚合聚变效应日益凸显。 

展望2025年,“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以拼搏之姿再赴新征程,全面推进2.0版建设,推动构建从科技研发、成果应用中试转化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深化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改革,为创新潜力释放创造更好的“软空间”,打造更加开放、协同、灵活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助力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评论   

让内蒙古不断释放科技创新潜力

科技成果转化是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内蒙古积极探索,通过“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开辟了新路径,成效显著。

“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宛如一位 “科技红娘”,致力于打破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壁垒。以“煤基固废低碳利用与高值材料制备技术”为例,这一由内蒙古工业大学张永锋团队潜心研究数年的成果,借助“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迅速与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该成果成功解决了内蒙古现代煤化工产业中煤基固体废物处理难题,转化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29亿元。这一案例充分彰显了“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在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方面的强大驱动力。

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自治区科技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推行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工作指引》。这一举措极具创新性,允许区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许可给企业使用,待企业满意后再支付费用。许可双方可约定采用“零门槛费+阶段性支付+收入提成”或“延期支付许可费”等灵活方式,支付时间也充分考虑企业实际,至少在许可合同生效1年(含)或被许可方基于此科技成果形成产品或提供服务产生收入之后。并且,试点单位通过“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发布“先使用后付费”成果,企业可在该平台便捷承接。同时,平台还配套了补贴机制,根据技术许可成交量、成交金额等实际情况,对合同许可方(专利权人)、承接方以及担保方给予相应补贴,极大地激发了各方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此外,“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积极创新模式,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及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设立“‘蒙科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站”。这些服务站依托平台的科创资源聚合作用和专业团队,在科技成果评估、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调研推广等方面发力,为高校院所成果走向市场开通了便捷“直通车”。它们如同纽带,将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助力科研人员构建商业认知体系,运用市场思维解决成果转化中的瓶颈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的一系列举措,从政策引导到服务支撑,从模式创新到资源整合,全方位为科技成果转化架桥铺路。通过该平台,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得以加速走向市场,企业也能更便捷地获取先进技术,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相信在“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的持续推动下,内蒙古将不断释放科技创新潜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


附件:

上一篇: 关于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下一篇: 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时强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智慧魔方”蒙科聚 ​科技创新大舞台

发布时间:2025-03-19 23:33  来源:内蒙古日报

近年来,“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持续放大聚合作用、释放聚变效应,加速聚合创新资源,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起更加有效的科技创新生态,加速科技创造力向社会生产力转化。  

转化科技成果308项、金额4.36亿元,分别增长12.3倍和36倍,带动全区登记技术合同2412项,成交额82.45亿元,首次突破80亿元大关……这份2024年捷报,展现出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一项项亮眼指标背后,是内蒙古举全区之力推进“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点燃创新“引擎”的生动实践。

释放科技动能

成果化身新质生产力“顶流”

2000万!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主持完成的“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团队通过“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与内蒙古科拓生物有限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额刷新了自治区高校成果转化纪录。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张永锋团队的“煤基固废低碳利用与高值材料制备技术”,通过“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与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签订1000万元的成果转化与合作开发合同,成为自治区高校转化的首个千万元级科技成果。  

国内首个零碳机场项目在“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牵引下,成功完成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风—光—储—冷—热—电零碳机场构建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该项目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在绿色低碳机场建设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内蒙古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  

自治区科技厅调研组深入调研高性能光栅产业化项目,详细了解科技“突围”点位开展情况。

回首2024年,“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成绩斐然。全年举办了60期发布会,相比以往增长幅度达到375%,为科研成果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累计发布534项成果,数量同比增长643%,充分展示了内蒙古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其中,成果转化数量同比增长1232%,转化率显著提升;转化交易额同比增长3592%,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经济效益的高效转化。  

一项项成果数据如同跳动的音符,奏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激昂乐章。“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全力打造科创“一张网”,以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高效的对接机制和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不仅有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而且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彰显出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强大效能,为内蒙古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赢得了新的竞争优势,开启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崭新局面。

优化创新生态

滋养创新良种“破土成林”

“5天!成果转化速度非常快,全流程在线上完成交易,特别便捷。”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感叹于“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成果转化的效率。  

从线上挂牌、竞价、磋商到签约,仅5个工作日,“保护性耕作播种与秸秆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成果便与内蒙古大博金田机械有限公司完成交易,金额达300万元。  

此次成果转化共涉及5项专利,有2项专利是路战远团队获得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的核心技术,另外3项专利是在获奖成果技术积累和试验验证过程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成果。  

“创造转化新速度,靠的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践探索。”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三级调研员杨勇表示,“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是内蒙古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自治区科技厅以改革为点火器持续放大“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作用,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印发《关于支持“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发挥作用的若干措施》,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单列、“先使用后付费”等模式,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助力内蒙古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自治区科技厅联合3家厅局单位6个基层党支部参观“蒙科聚”创新生态馆。

2024年,“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以践行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带动高校院所、企业机构针对成果转化这一关键环节,进行一系列创新性尝试,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4.13%,先行设立的3个高校院所“‘蒙科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站”,筛选优质项目超500项,激发了众多科研主体的创新活力。  

改革本就是一种创新,“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在不断践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聚合作用、释放聚变效应,更多成果“盆景”汇聚成创新“森林”,助力自治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多元服务延展

构筑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

科技进步、产业向新,离不开金融“活水”滋养。“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探索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方式,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加速向科技领域聚集。  

自治区首张“中试综合保险”保单,由人保财险赤峰市分公司与赤峰经方医药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为中试环节这一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隘口”,筑牢了坚实的风险屏障。  

“‘中试综合保险’主要为企业提供3方面的风险保障。”赤峰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该保险让企业更大胆的投入研发,实现了前置的风险减量。据了解,“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集聚国有六大银行以及中国人保财险等大型金融机构资源,全年共为自治区科技企业融资48.2亿元,同比增长408%

自治区科技厅联合自治区科协深度挖掘党建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新路径。

强化“分身”建设,为成果转化厚植科技沃土。“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呼和浩特分中心发起总规模为2亿元的颠覆性技术基金,联合举办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颠覆性技术对接会,深化京蒙协作,共同打造“两小时创新圈”;赤峰分中心强化科技成果供给,由3位院士领衔评价的“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与找矿关键技术创新及其突破”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全年成果转化金额达2768.09万元;包头分中心引进北京影智科技建设小米生态影智科技内蒙古研究院,引进深圳创信维公司投资1.3亿元的智能显示屏项目落地开工……分中心建设聚焦各地特色产业优势,靶向发力推进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创新资源的聚合与转化效率。  

汇聚源头“活水”,升级服务效能。一项项创新数据还在向上刷新,一条条创新触角延伸至更多领域,“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聚合聚变效应日益凸显。 

展望2025年,“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以拼搏之姿再赴新征程,全面推进2.0版建设,推动构建从科技研发、成果应用中试转化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深化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改革,为创新潜力释放创造更好的“软空间”,打造更加开放、协同、灵活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助力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评论   

让内蒙古不断释放科技创新潜力

科技成果转化是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内蒙古积极探索,通过“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开辟了新路径,成效显著。

“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宛如一位 “科技红娘”,致力于打破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壁垒。以“煤基固废低碳利用与高值材料制备技术”为例,这一由内蒙古工业大学张永锋团队潜心研究数年的成果,借助“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迅速与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该成果成功解决了内蒙古现代煤化工产业中煤基固体废物处理难题,转化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29亿元。这一案例充分彰显了“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在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方面的强大驱动力。

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自治区科技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推行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工作指引》。这一举措极具创新性,允许区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许可给企业使用,待企业满意后再支付费用。许可双方可约定采用“零门槛费+阶段性支付+收入提成”或“延期支付许可费”等灵活方式,支付时间也充分考虑企业实际,至少在许可合同生效1年(含)或被许可方基于此科技成果形成产品或提供服务产生收入之后。并且,试点单位通过“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发布“先使用后付费”成果,企业可在该平台便捷承接。同时,平台还配套了补贴机制,根据技术许可成交量、成交金额等实际情况,对合同许可方(专利权人)、承接方以及担保方给予相应补贴,极大地激发了各方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此外,“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积极创新模式,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及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设立“‘蒙科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站”。这些服务站依托平台的科创资源聚合作用和专业团队,在科技成果评估、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调研推广等方面发力,为高校院所成果走向市场开通了便捷“直通车”。它们如同纽带,将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助力科研人员构建商业认知体系,运用市场思维解决成果转化中的瓶颈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的一系列举措,从政策引导到服务支撑,从模式创新到资源整合,全方位为科技成果转化架桥铺路。通过该平台,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得以加速走向市场,企业也能更便捷地获取先进技术,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相信在“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的持续推动下,内蒙古将不断释放科技创新潜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