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16 22:29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57家,预计年底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巴麦13号”小麦品种在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5省区示范推广20余万亩,最高亩产达705.8公斤;牛羊胃电胶囊在全国11个省市27个牧场推广应用155万枚……一项又一项科技成果,还有接连攀高的数字,反映了巴彦淖尔市加速推进创新引领、科技赋能的坚实足迹,折射出全市创新活力。
巡检机器人在羊圈内巡检(资料图)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科技兴蒙”行动要求,以落实落细科技“突围”工程为引领,以高质量建设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为抓手,全面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取得了新成效。
国家农高区创新水平稳步提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内蒙古科河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采用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技术,先后研发出“科河699”“科河799”等优良玉米新品种。2023年,在中国种子协会举办的寻找高产玉米活动中,“科河699”亩产达1380.13公斤,获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科河699”测产 记者 周悦/摄
指挥调度中心系统负责发号施令,饲喂机器人沿着设定好的运行线路开展精准投喂,搭载北斗导航的巡检机器人能做到在母羊产仔1小时的关键时间内发出警示……今年5月,国内首套智慧牧场肉羊养殖机器人系统在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投入使用。
一项项关键科技成果的“成功出道”,离不开优渥的创新生态。在种业振兴、农业节水、耕地地力提升等重点领域,巴彦淖尔市实施了7项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发布了10项重大农牧业科技创新成果,研发了羊尾油火锅底料、羊小肠肝素钠等30多项新产品。“科河711”“科河799”“中河玉919”等3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耐盐碱紫花苜蓿“巴农科1号”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审定,国内首套肉羊养殖机器人系统投入使用……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对于集聚创新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营造创新生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巴彦淖尔市依托孙其信、任发政、康绍忠等7位院士和52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搭建起中国农业大学巴彦淖尔研究院及硬质小麦、肉羊技术创新中心等“1+10+N”科创平台,建成自治区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载体58个。
“巴麦13号”麦田 记者 胡东育/摄
科技创新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走上经济建设主战场,才能发挥更大价值。巴彦淖尔市自主培育的华蒙肉羊新品种入选2024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巴麦13号”小麦品种在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5省区示范推广20余万亩,最高亩产达705.8公斤;移动式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灌溉装备在全市大面积推广,“玉米水肥协同减膜增效膜侧精量播种技术及装备”获评2024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引进羊脂深加工技术,年消纳羊尾油和腔油近5000吨,实现肉羊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建成10个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10个现代化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带动全市建设100个以上示范园区,推动农高区先进科技成果全面落地。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持续强化
今年1月,在巴彦淖尔市举行的“蒙科聚”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科技成果发布会上,内蒙古康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一项优秀成果。该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研发了“一种从向日葵盘中同时提取果胶和蛋白质的方法”专利技术,建成了世界第一条年产1000吨向日葵果胶的示范生产线,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保健品等领域。今年以来,该公司以创新为抓手,深挖自身潜力,抓住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大力推进设备更新的政策机遇,用“小技改”做好降本增效文章,有力推动向日葵加工产业链发展延伸。
从向日葵盘中同时提取果胶和蛋白质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巴彦淖尔市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逐步健全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分类施策实施精准指导培育。
企业科技精准服务扎实推进。巴彦淖尔市通过8家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223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到各类科技企业开展政策宣传讲解、技术服务指导等,累计完成各类科技服务632项次。举办科技创新政策培训班11期,培训科技企业640家。
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巴彦淖尔市印发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实施方案,围绕完善组织体系、丰富产品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21条政策措施,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白名单”动态调整推送机制功能,推动中国农业银行巴彦淖尔分行与96家中小微企业签订风险补偿金贷款合同,发放贷款27018万元,促成中国银行巴彦淖尔分行与5家科技企业达成融资交易4100万元。
科技合作与人才培育深度融合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创新的“密码”。巴彦淖尔市通过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充分释放创新活力。
京蒙科技协作全面深化。巴彦淖尔市与高校合力推动中国农业大学巴彦淖尔研究院建设,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巴彦淖尔研究院实验基地。《灌区水转化与生态环境关键过程综合模拟大科学装置与智能监测技术研究》大科学装置项目扎实推进,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联合实施“中蒙医药传承创新医教研产文五位一体新业态体系建设”项目,获批自治区专项资金。
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新院区门诊楼
科技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巴彦淖尔市完成2024年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遴选推荐工作,选派科技特派员222名、“三区”人才57名到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全面摸底各类创新平台“英才兴蒙”高层次创新人才情况,现有一至六类人才143名。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院所院校高层次人才279名。依托科技小院吸引36个科技实用人才团队、253名专家人才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建立博士科研工作站70家,累计引进博士及团队226名、82个。
产学研合作平台逐步构建。3家生态保护领域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落地巴彦淖尔市,成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重要基础研究创新平台。乌拉特后旗骆驼产业研究机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市农科所、河套学院等6家单位共同成立全区首家双峰驼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为传承保护内蒙古双峰驼优良畜种、发展双峰驼产业提供平台支撑。
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继续落实落细科技“突围”工程,健全完善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成果转化机制,优化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加强科研项目问效监管,深化科研创新平台载体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