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增长势头强劲!呼和浩特市科技引擎驱动 铸就区域创新高地

来源:草原云 发布日期:2024-10-28 23:06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今年1至9月,呼和浩特市科技服务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实现增加值高达184.65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27%。”10月25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服务业成绩亮眼,占据呼和浩特市前三季度GDP总值的6.40%,为GDP的增长贡献1.3个百分点,并且在第三产业中占据10%的重要份额。

走进内蒙古工业大学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工业大学张永锋教授和他的团队正在忙碌。2月份,内蒙古工业大学与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蒙科聚”平台签订1000万元的成果转化与合作开发合同,将团队研究成果“煤基固废低碳利用与高值材料制备技术”在久泰集团转化,这是内蒙古工业大学历史上首个千万元级转化成果。“签下这笔1000万元的合同,我们的科研成果终于顺利走向市场!”张永锋欣喜地说。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说,“蒙科聚”平台的建设是促进成果转化,供需双方对接,汇集科技要素先聚合再聚变。为激发各方参与积极性,"蒙科聚"推出了积分奖励机制,目前已成功吸引 1.2 万名用户。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新增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15家,总数达到37家,占全区的47%,位居全区首位。开展6期技术经理人培训,培养出400名技术经理人,总数超过1400名,占全区的 50%。同时,举办76场成果对接会,在1 - 9月份期间,吸收转化成果141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高达18.05亿元,同比增长104.9%,占全区的40.3%。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已然驶入“快车道”。

呼和浩特市紧抓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的机遇,将此作为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以“专家团队+领军企业+产业园区”的合作模式,秉持“起跑即领先”的高标准,从国家、自治区、市级三个层面全面发力。呼和浩特市已成功实施“抗逆抗病高产牛新品种设计与培育”国家科技项目,并将空天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乳业、乳酸菌三个重要点位纳入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同时,在脑机接口、工业软件、储能等前沿领域,启动15个市级科技“突围”项目,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在科技“突围”的征程中,高端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不可或缺。呼和浩特市“一区七中心”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已链接上下游企业123家,取得10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并全部实现产业化。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也进入攻坚阶段,成功获批全国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此外,国家生猪技术中心内蒙古分中心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已进入评审阶段。同时,工业软件、益生菌、交能融合技术中心和新华三实验室也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先进技术应用场景,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呼和浩特市还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李孔燕介绍,在绿色农畜产业方面,乳铁蛋白分离制备、乳酸菌低温喷雾干燥工艺等多项关键技术已成功实现产业化落地,为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呼和浩特市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直径百米)的光栅精度校准科研基础设施和高性能光栅产业化基地,有望攻克光栅制造的“卡脖子”难题。在生物医药领域,呼和浩特市成功研制并投产国内首款牛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并建成全国首条核酸疫苗生产线。此外,“乳酸菌产业化”“农田地力培育”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猪用灭活疫苗”项目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些荣誉充分展示呼和浩特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与成果。

今年,呼和浩特市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呼和浩特研究中心,聚焦前沿技术,并通过专项基金、对接活动促进成果转化。目前,已与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建立乳业创新实验室,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共建“先进技术实验室”。同时,通过举办产业创新大会等,吸引众多院士合作交流,合作高校院所达131家,建立呼和浩特至北京市海淀区两小时创新圈,创新“朋友圈”不断升级。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重大科技项目100%由企业牵头实施。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1家,均居全区首位。

李孔燕表示,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着力打造科技强市,以“首善之地”标准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构建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努力将呼和浩特市打造成祖国北疆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新质生产力的引领区。


附件:

上一篇: 科普之窗 | 一文了解,秋天树叶变色的秘密→

下一篇: 科普之窗 | 一图读懂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增长势头强劲!呼和浩特市科技引擎驱动 铸就区域创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4-10-28 23:54  来源:草原云

“今年1至9月,呼和浩特市科技服务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实现增加值高达184.65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27%。”10月25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服务业成绩亮眼,占据呼和浩特市前三季度GDP总值的6.40%,为GDP的增长贡献1.3个百分点,并且在第三产业中占据10%的重要份额。

走进内蒙古工业大学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工业大学张永锋教授和他的团队正在忙碌。2月份,内蒙古工业大学与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蒙科聚”平台签订1000万元的成果转化与合作开发合同,将团队研究成果“煤基固废低碳利用与高值材料制备技术”在久泰集团转化,这是内蒙古工业大学历史上首个千万元级转化成果。“签下这笔1000万元的合同,我们的科研成果终于顺利走向市场!”张永锋欣喜地说。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说,“蒙科聚”平台的建设是促进成果转化,供需双方对接,汇集科技要素先聚合再聚变。为激发各方参与积极性,"蒙科聚"推出了积分奖励机制,目前已成功吸引 1.2 万名用户。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新增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15家,总数达到37家,占全区的47%,位居全区首位。开展6期技术经理人培训,培养出400名技术经理人,总数超过1400名,占全区的 50%。同时,举办76场成果对接会,在1 - 9月份期间,吸收转化成果141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高达18.05亿元,同比增长104.9%,占全区的40.3%。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已然驶入“快车道”。

呼和浩特市紧抓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的机遇,将此作为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以“专家团队+领军企业+产业园区”的合作模式,秉持“起跑即领先”的高标准,从国家、自治区、市级三个层面全面发力。呼和浩特市已成功实施“抗逆抗病高产牛新品种设计与培育”国家科技项目,并将空天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乳业、乳酸菌三个重要点位纳入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同时,在脑机接口、工业软件、储能等前沿领域,启动15个市级科技“突围”项目,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在科技“突围”的征程中,高端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不可或缺。呼和浩特市“一区七中心”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已链接上下游企业123家,取得10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并全部实现产业化。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也进入攻坚阶段,成功获批全国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此外,国家生猪技术中心内蒙古分中心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已进入评审阶段。同时,工业软件、益生菌、交能融合技术中心和新华三实验室也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先进技术应用场景,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呼和浩特市还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李孔燕介绍,在绿色农畜产业方面,乳铁蛋白分离制备、乳酸菌低温喷雾干燥工艺等多项关键技术已成功实现产业化落地,为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呼和浩特市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直径百米)的光栅精度校准科研基础设施和高性能光栅产业化基地,有望攻克光栅制造的“卡脖子”难题。在生物医药领域,呼和浩特市成功研制并投产国内首款牛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并建成全国首条核酸疫苗生产线。此外,“乳酸菌产业化”“农田地力培育”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猪用灭活疫苗”项目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些荣誉充分展示呼和浩特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与成果。

今年,呼和浩特市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呼和浩特研究中心,聚焦前沿技术,并通过专项基金、对接活动促进成果转化。目前,已与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建立乳业创新实验室,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共建“先进技术实验室”。同时,通过举办产业创新大会等,吸引众多院士合作交流,合作高校院所达131家,建立呼和浩特至北京市海淀区两小时创新圈,创新“朋友圈”不断升级。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重大科技项目100%由企业牵头实施。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1家,均居全区首位。

李孔燕表示,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着力打造科技强市,以“首善之地”标准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构建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努力将呼和浩特市打造成祖国北疆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新质生产力的引领区。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