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耀煤海
发布时间:2024-08-31 22:00 来源:乌海日报
近年来,乌海能源公司全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全面完成“五个100%”目标(即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选煤厂100%实现智能化,固定岗位100%实现无人值守,煤矿智能化技术及建设100%覆盖),建成国家能源集团首个5G矿井全覆盖通信系统,2座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矿井,5座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14个智能化采煤、掘进工作面,1座“双十佳煤矿”,拥有智能采煤等九大类智能化建设项目。
有着66年光辉发展历程的乌海能源公司在科技“突围”的新赛道上向“新”而行,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加大科技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力度,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建设安全、高效、绿色、智慧的焦煤行业科技领军企业,有效促进了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挖出
煤炭产业“新”潜力
一块煤,从数百米的地下被“唤醒”的那一刻起,科技创新就贯穿了其开采、运输、利用等诸多环节,令煤炭生产“如虎添翼”。
地面“智联”井下。在老石旦煤矿生产指挥中心,机电科职工端坐在采煤机操作台前,通过5G矿井全覆盖通信系统向井下工作面发出工作指令。远程控制下,井下工作面的所有采煤设备犹如一只只电力满格的“机甲巨兽”,迅速舒展筋骨,严格按照指令有序投入生产。
与此同时,地面生产指挥中心全景工作面系统开始无延时“直播”采煤作业全过程:采煤机记忆切割;液压支架成组移架、自动跟机;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等“三机”默契配合,智能联动;工作面生产参数、大数据实时采集并快速交互链接,多参数识别自动放煤……大屏幕上,地面“智联”井下的智能化煤炭开采模式一览无余,气势恢宏。
5G技术的应用,让从前“深不可测”的地下世界与地面沟通更加顺畅,实现了井下工作面全景实时漫游。
从出大力、流大汗的人力挖煤,到机械化、自动化割煤,再到远程遥控采煤……乌海能源公司大跨步迈入“挖煤不下井,采煤不见煤”的智能化煤矿时代。
采煤设备“智能化家族”不断增添“新成员”,越来越多的智能装备也在助力煤矿职工事半功倍。
随身携带一张卡,煤矿工人在井下实现“厘米级”精确人员定位;佩戴一副AR眼镜,检修人员化身“超级特工”,检修机电设备快速高效;矿用机器人成为“新同事”,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升;无人机“翻山越岭”,高空完成矿山地形测绘、盘煤验量;智能化验室实现一键启动,自动完成既定的采样、化验项目……走进乌海能源公司所属各煤矿,智能装备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融入煤矿高质量发展全领域、全过程,智能化“关键变量”“第一动力”优势明显,减人增效成果显著。
人才培养
积蓄强企新动能
小发明、小创造“接地气”,实实在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生产过程更加安全、高效;技改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高精尖”,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技能大师领衔、技术能手组队、师徒结对开展“头脑风暴”、技术攻关,创新路上“各显神通”,优势互补……乌海能源公司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全面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在位于乌海能源公司机电实验室的大师工作室内,一面科技创新团队的简介墙十分抢眼。去年5月31日,苗继军技能大师工作室、蔚志恒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这里揭牌成立。
在科技创新领军人物苗继军、蔚志恒领衔的科技创新团队里,20余名从事采煤、机电、智能化专业的技能骨干和技术能手榜上有名。他们组成企业科技创新“智囊团”,担负着解决安全生产实际问题、组织技术创新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培养更多高水平技能人才等职责。
大师工作室成立两年多来,科技创新团队全身心投入到煤矿智能化建设中,注重科技成果的取得、转化与应用,为建设智能化示范煤矿贡献力量。团队成员参与的科技项目共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十余项。大师工作室已逐步发展为乌海能源公司科技创新示范平台。
在乌海能源公司职工培训中心,各类培训班按照培训计划按时开班,来自一线的职工在这里认真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各煤矿加快建设培训教室和实操场地,构建覆盖全公司的教育培训和技能实训网络,加快培养一批与煤炭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员工队伍。
科技创新关键技术的持续应用和科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有力提高了矿井采掘效率。去年,乌海能源公司原煤产量创近三年新高,7座煤矿全部超额完成年度生产任务,生产矿井采煤工效提高3倍,掘进工效提高30%,精煤产率和综合回收率均有所提高,洗煤综合效益提升24%,实现减员316人,科技创新为企业创造收益2亿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