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先赋权后转化 让成果快步出室入田
发布时间:2024-08-11 23:00 来源:奔腾融媒
自治区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在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创新“减负”,科研“松绑”,120多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到田间地头,实现有效转化。
初秋时节,在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垄垄植株郁郁葱葱,100多亩连片种植的辣椒马上就要丰收,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
内蒙古禾兴农牧业公司生产副总经理 辛俊杰 它的产量要比其他(辣椒)品种增产20%以上,接下来我们还要加大种植面积,扩大推广力度。
这些辣椒就是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杨志刚团队和企业合作选育的“北星六号”新品种。8月9日,双方达成科技成果转化协议,转化金额50万元。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 杨志刚 改革之后 ,(收益)80%归科研团队,20%归院里,给了我们对于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更大的自主权。我们可以直接和企业进行对接,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得到农民、种植企业的认可。
2020年,内蒙古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选择在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开展为期3年的赋权改革试点工作。杨志刚所在的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建立配套实施方案,明确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自主权、处置权和实施权,保障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收益权。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党组成员 副院长 孙海洲 首先强化了所有权,另外一个是长期使用权,对科技人员赋予了10年的(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并且在职务职级的晋职晋升方面,也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和提升。
在政策的激励下,杨志刚和团队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科研成果与地方、企业需求对接,实现了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产业应用。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 杨志刚 下一步,我们要通过试验示范,并通过品种登记进行转移转化,主要针对内蒙古加工辣椒主产区与一些企业合作,把科研成果尽快地释放出去。
赋权改革实施以来,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持续被激发,转化技术成果124项,转化金额5211万元。v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党组成员 副院长 孙海洲 打破了“不敢转”,摆脱“不愿转”,跨越了“不会转”,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先赋权、后转化,形成“赋权+转化+奖励”的激励模式。
目前,自治区已经在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上海交大内蒙古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第二批赋权改革试点工作,扩大试点工作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