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24-08-03 22:10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论述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围绕“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重大部署,深刻阐明了融合的基础、融合的关键、融合的途径。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科技和产业融合过程中仍存在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组织方式不匹配、资源重复配置、要素供给不足、科技和产业生态融合度不强等问题,亟待加快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提高产业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和产业“两张皮”问题有待破解

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任务,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一进程中,科技创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工业升级换代的原动力,更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支点。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实现科技创新体系与产业发展体系的深度融合,确保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从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家整体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系列科技体制改革方案,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等中间环节,促进了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国家陆续认定了1000多家企业技术中心,加速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在此阶段,通过合资和市场竞争,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得到强化,但对行业共性、基础性技术的研发能力重视程度不够。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打造了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的产业支撑能力。为提升重点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科学技术部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这些创新平台在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产业转化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科技和产业“两张皮”问题仍旧存在。

加强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能力建设

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亟待强化市场需求导向的研发能力、协同创新组织能力、科技产业规划统筹能力、创新要素高效供给能力及产业科技生态融合能力等五大能力。

一是要加强市场需求导向的科技研发能力。产业主体的研发方向应该向上游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延伸,建设自身的创新能力。科研机构的研发方向则需要向下游扩展,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为了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在研究立项阶段,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并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改革科技评价体系,引导科研人员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市场需求,从而解决科研成果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

二是要强化发展协同创新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深度融合。这包括优化创新联合体的组织形式,明确各方职责和利益分配机制,推动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并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到龙头企业的创新活动中,营造有利于龙头企业引领创新、中小企业创新活跃的发展的氛围。

三是形成科技产业规划的统筹协调能力。加强不同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科技规划与产业规划的有效衔接和融合。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机制,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形成政策合力。对于相似的产业领域,整合优化现有新型研发机构,审慎新增主体,避免功能职责重叠和资源浪费现象。

四是完善创新要素的高效供给能力。优化资金配置机制,在政府资本引导下,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融资渠道和退出机制,降低企业创新投入的风险和成本。同时,改革人才机制,打破身份壁垒和流转限制,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为科技创新服务。

五是要优化产业科技生态的融合发展能力。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共享创新资源、推动跨界融合等方式,促进产业界与学术界的深度融合。建立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环境,鼓励不同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的五个发力点

尽管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相对独立,但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为了推动这两大体系的深度融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其一,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专注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作为连接科研与产业的桥梁,这类机构能够紧密跟踪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例如,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优化新型研发机构的设置和运营机制,可以有效强化科技和产业的融合。

其二,成立创新联合体。创新联合体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牵引,在政府组织下,企业和科研单位形成联合攻关组织。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突破传统的科研与产业界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科研单位具有前沿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专业人才,而企业则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丰富的产业化经验。通过共同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合作,创新联合体能够推动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加速创新成果的落地和推广。以产业化为导向创建的创新联合体,是推动科技产业融合的重要主体。

其三,加强科技和产业规划互动融合。科技规划不仅要关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更要关注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同时,产业规划也要强调科技的重要性,明确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科技和产业规划的融合衔接是政府通过顶层设计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的重要手段。

其四,促进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创新要素是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关键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和科研机构集聚。同时,政府也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为创新要素的集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在市场作用下,优先支持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引导产业主体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其五,营造新兴产业创新生态。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构建创新生态至关重要,良好的产业生态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融合。这涵盖建立开放合作的创新网络、培育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提供多元化的投融资支持等。通过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可以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汇聚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者鹿文亮  张 越  王晓明单位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附件:

上一篇: 我国首例手工克隆牛犊在内蒙古诞生

下一篇: 通辽:立足优势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4-08-03 22:00  来源:科技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论述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围绕“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重大部署,深刻阐明了融合的基础、融合的关键、融合的途径。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科技和产业融合过程中仍存在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组织方式不匹配、资源重复配置、要素供给不足、科技和产业生态融合度不强等问题,亟待加快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提高产业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和产业“两张皮”问题有待破解

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任务,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一进程中,科技创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工业升级换代的原动力,更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支点。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实现科技创新体系与产业发展体系的深度融合,确保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从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家整体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系列科技体制改革方案,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等中间环节,促进了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国家陆续认定了1000多家企业技术中心,加速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在此阶段,通过合资和市场竞争,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得到强化,但对行业共性、基础性技术的研发能力重视程度不够。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打造了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的产业支撑能力。为提升重点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科学技术部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这些创新平台在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产业转化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科技和产业“两张皮”问题仍旧存在。

加强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能力建设

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亟待强化市场需求导向的研发能力、协同创新组织能力、科技产业规划统筹能力、创新要素高效供给能力及产业科技生态融合能力等五大能力。

一是要加强市场需求导向的科技研发能力。产业主体的研发方向应该向上游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延伸,建设自身的创新能力。科研机构的研发方向则需要向下游扩展,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为了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在研究立项阶段,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并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改革科技评价体系,引导科研人员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市场需求,从而解决科研成果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

二是要强化发展协同创新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深度融合。这包括优化创新联合体的组织形式,明确各方职责和利益分配机制,推动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并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到龙头企业的创新活动中,营造有利于龙头企业引领创新、中小企业创新活跃的发展的氛围。

三是形成科技产业规划的统筹协调能力。加强不同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科技规划与产业规划的有效衔接和融合。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机制,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形成政策合力。对于相似的产业领域,整合优化现有新型研发机构,审慎新增主体,避免功能职责重叠和资源浪费现象。

四是完善创新要素的高效供给能力。优化资金配置机制,在政府资本引导下,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融资渠道和退出机制,降低企业创新投入的风险和成本。同时,改革人才机制,打破身份壁垒和流转限制,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为科技创新服务。

五是要优化产业科技生态的融合发展能力。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共享创新资源、推动跨界融合等方式,促进产业界与学术界的深度融合。建立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环境,鼓励不同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的五个发力点

尽管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相对独立,但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为了推动这两大体系的深度融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其一,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专注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作为连接科研与产业的桥梁,这类机构能够紧密跟踪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例如,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优化新型研发机构的设置和运营机制,可以有效强化科技和产业的融合。

其二,成立创新联合体。创新联合体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牵引,在政府组织下,企业和科研单位形成联合攻关组织。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突破传统的科研与产业界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科研单位具有前沿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专业人才,而企业则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丰富的产业化经验。通过共同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合作,创新联合体能够推动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加速创新成果的落地和推广。以产业化为导向创建的创新联合体,是推动科技产业融合的重要主体。

其三,加强科技和产业规划互动融合。科技规划不仅要关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更要关注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同时,产业规划也要强调科技的重要性,明确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科技和产业规划的融合衔接是政府通过顶层设计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的重要手段。

其四,促进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创新要素是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关键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和科研机构集聚。同时,政府也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为创新要素的集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在市场作用下,优先支持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引导产业主体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其五,营造新兴产业创新生态。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构建创新生态至关重要,良好的产业生态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融合。这涵盖建立开放合作的创新网络、培育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提供多元化的投融资支持等。通过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可以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汇聚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者鹿文亮  张 越  王晓明单位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