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改革开放内蒙古实践 |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加速科技“突围”
发布时间:2024-07-11 23:58 来源:奔腾融媒
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往前赶、向上攀的支撑。科技创新实现“突围”,体制机制必须先活起来。内蒙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地落实国家给予的一系列政策支持,找准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定位,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为主抓手,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集中资源力量推进科技创新,为办好两件大事、闯新路进中游提供强劲动力。
蔬菜大棚里的地暖您见过吗?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城关镇友谊村,蔬菜大棚用上了地暖。这个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热空气,通过换热管道储存在土壤中,保障蔬果四季绿色供应。
内蒙古天之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韩文军 普通的温室过不了冬,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延续我们两个月生长期,到最极寒的天气的时候,保障我们大棚的温度和土壤的温度,保证植物的生长 。
这项技术是内蒙古工业大学太阳能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常泽辉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的。2013年起,常泽辉就开始研究太阳能聚光集热技术,但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却遇到了审批流程多、程序复杂、资金压力大等困难。2020年,自治区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试点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把握政策机遇,常泽辉带领团队开展工程示范并成功转化。今年,成果转化技术产生的经济规模突破1.4亿元。
内蒙古工业大学太阳能应用技术工程中心主任 常泽辉 转化净收益的比例,由之前的85%增加到了90%,特别是在今年学校拨出专款,在已进行科研成果落地应用的全区10余个示范工程和基地建设设施农牧业智慧数据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发布“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十五条”,深化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同时还将引进的高端人才团队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瞅准内蒙古得天独厚的稀土产业优势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今年,北京科技大学张新房教授被引进到内蒙古科技大学担任副校长,并得到1000万元科研经费和1700万元实验室建设资金扶持。
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委员 副校长 张新房 筹建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材料电子冶金技术与应用的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科技前沿,解决稀土在材料中的应用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聚焦8大产业集群和18条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去年年底,自治区党委部署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按照“一点位一方案一政策”推进实施。今年3月,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点位两项重点项目率先实施;4月,1项特色乳业和14项稀土点位项目先后启动;5月,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与高性能光栅产业化项目启动建设,“突围”脚步快马加鞭。自治区同时加大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 ,创新科研组织机制,推行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启动实施种业、“双碳”、新能源装备、稀土、防沙治沙等重大项目,吸引全国科研团队揭榜攻关,一些领域走在国家前列。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 于潍 优化重大科研任务的组织机制,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以超常规政策和措施吸引国内外最优秀的科研团队开展协同攻关,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
内蒙古的科技基础与发达地区相比有不小差距,越是这样越要有争创一流的雄心壮志。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建立政府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自治区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打造“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今年截至6月,合同成交额超过20亿元,同比增长61.16%。自治区“创新综合潜力”居全国第10位,研发人员占比增幅、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企业占比增幅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