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科技突围!内蒙古这些科技成果领跑全球

来源:奔腾融媒 发布日期:2024-07-08 15:18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数吨钢材瞬间被挤压成

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

一举打破欧美长期垄断


用稀土“固化”氢气

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

为工业用氢提供内蒙古方案


建成全球最大乳酸菌“库”

实现我国乳酸菌菌种自有化

扭转了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

咱就说

内蒙古的科技与狠活儿

city不city?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24年内蒙古实施科技“突围”工程

把着力点放在

有资源有特色有优势的

稀土、乳业、新能源等领域

多项硬核科技成果实现全球领跑

国之重器的“孵化器”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成功研制出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一举打破高端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挤压技术的国际垄断,使我国的重型装备及巨大结构的设计制造水平实现了跨越,在大规格粉末高温合金挤压开坯等难变形金属重型挤压工艺上实现突破,为我国航空航天等关键制件加工提供了制造母机,被列为国家新时期十大标志性装备之一。

“科幻级”矿山巨无霸

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载重110吨无人驾驶电动轮矿用车NTE120AT,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进入无人驾驶矿车研究领域的国家。此外,TR50E纯电动矿用车是全球首台45吨级纯电动矿用车,NTH150氢动力矿用车是世界首台136吨级氢燃料电动轮矿用自卸车。图为北方股份为澳大利亚定制出口的NTE360A电动轮矿车下线。

稀土“开挂”填补国际空白

包头市在稀土永磁、储氢、抛光、催化、合金等新材料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产品,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Halbach阵列的盘式无铁心稀土永磁风力发电机”,稀土抛光粉产品粒径达到纳米级,高纯稀土金属项目突破稀土在钢中规模化工业应用时存在的瓶颈,填补国际空白。电声类磁性材料、磁组件等产品同行业市场占有率50%以上。图为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研发的“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

风蚀退化农田重新变沃土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路战远研究员主持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实现了农田地力止损的新突破;创建了多路径地力定向培育关键技术和轮耕沃土新制度,破解了风蚀退化农田“用、养”失衡的难题;集成创建了不同等级退化农田地力培育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成果累计推广2亿多亩,增产粮食200多亿斤,增收节支230多亿元,为推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退化农田治理和地力培育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自治区科技进步特等奖。图为路战远研究员带领团队开展田间研究。

奶业振兴有了“种动力”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喜和教授带领团队持续推动高端奶牛种源挖掘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自主培育的高端种公牛品种的遗传水平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创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超级性控冷冻精液”“高产奶牛性控胚胎”已累计在全国 5000 余个规模化奶牛养殖牧场繁育良种奶牛母犊超过 300 万头,性别控制准确率达到90%以上,为行业新增产值 150 亿元。图为李喜和教授与团队进行性控冷冻精液研发。

建成全球最大乳酸菌“库”

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主持的“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项目,建成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和基因组数据库,实现了我国乳酸菌菌种的自有化,创建了国内最大的原料菌粉生产基地,催生了中国乳酸菌产业第一股,实现了乳酸菌在制剂制造、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的创新应用。近3年重点应用的企业产生效益175.42亿元,打破了国外菌株、技术和产品垄断,扭转了我国乳酸菌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图为张和平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乳酸菌有益代谢产物研究。

“华西牛”成为国产肉牛“一哥”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我区科研单位合作,经过43年的杂交改良、横交固定和持续选育,成功育成了生产性能突出、遗传性能稳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华西牛”,一举打破了当前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是我国种业翻身仗的代表性成果。图为“华西牛”种公牛。

为“氢冶金”技术打造国产“样板”

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区内外高校院所,围绕新一代氢基熔融还原低碳冶炼技术展开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套核心装备18项,实现了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完全国产化,为我国钢铁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图为氢基熔融还原冶炼生产线。

精准生态修复“蒙草”模式

蒙草生态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200种、6万份,标本15万份,土壤150万份;引种驯化乡土植物200种,审定认定国家及自治区草品种39个,通过“保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形成了集“植物科研+技术输出+种业基地繁育+草种生产加工+生态修复”为一体的产业链,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三北”工程攻坚战、敕勒川草原、巴彦淖尔盐碱地生态修复、扎赉诺尔矿山生态修复等应用场景,因地制宜的探索出大规模草原、荒漠生态恢复,矿山、废弃地治理等精准生态修复的“蒙草”模式。图为运用人工干预+自我修复生态循环模式精准修复的敕勒川草原。

“点煤成油”筑牢能源安全“压舱石”

内蒙古伊泰集团参与完成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使我国具备了向国外成套输出大型煤制油化工技术和装备的能力,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图为伊泰集团16万吨煤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生产线全景。

内蒙古紧紧围绕

资源、特色、优势搞创新

不断攻坚克难

开辟新赛道

培育新动能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科技“突围”工程

让内蒙古实现了

从“跟跑”到“领跑”


附件:

上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工作会议 | 冷候喜:围绕产业链整合创新资源,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国乳业振兴

下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工作会议|孙俊青:对标 “起跑即领先”要求 重点从四个方面推进科技 “突围”...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科技突围!内蒙古这些科技成果领跑全球

发布时间:2024-07-08 15:21  来源:奔腾融媒

数吨钢材瞬间被挤压成

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

一举打破欧美长期垄断


用稀土“固化”氢气

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

为工业用氢提供内蒙古方案


建成全球最大乳酸菌“库”

实现我国乳酸菌菌种自有化

扭转了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

咱就说

内蒙古的科技与狠活儿

city不city?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24年内蒙古实施科技“突围”工程

把着力点放在

有资源有特色有优势的

稀土、乳业、新能源等领域

多项硬核科技成果实现全球领跑

国之重器的“孵化器”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成功研制出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一举打破高端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挤压技术的国际垄断,使我国的重型装备及巨大结构的设计制造水平实现了跨越,在大规格粉末高温合金挤压开坯等难变形金属重型挤压工艺上实现突破,为我国航空航天等关键制件加工提供了制造母机,被列为国家新时期十大标志性装备之一。

“科幻级”矿山巨无霸

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载重110吨无人驾驶电动轮矿用车NTE120AT,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进入无人驾驶矿车研究领域的国家。此外,TR50E纯电动矿用车是全球首台45吨级纯电动矿用车,NTH150氢动力矿用车是世界首台136吨级氢燃料电动轮矿用自卸车。图为北方股份为澳大利亚定制出口的NTE360A电动轮矿车下线。

稀土“开挂”填补国际空白

包头市在稀土永磁、储氢、抛光、催化、合金等新材料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产品,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Halbach阵列的盘式无铁心稀土永磁风力发电机”,稀土抛光粉产品粒径达到纳米级,高纯稀土金属项目突破稀土在钢中规模化工业应用时存在的瓶颈,填补国际空白。电声类磁性材料、磁组件等产品同行业市场占有率50%以上。图为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研发的“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

风蚀退化农田重新变沃土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路战远研究员主持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实现了农田地力止损的新突破;创建了多路径地力定向培育关键技术和轮耕沃土新制度,破解了风蚀退化农田“用、养”失衡的难题;集成创建了不同等级退化农田地力培育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成果累计推广2亿多亩,增产粮食200多亿斤,增收节支230多亿元,为推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退化农田治理和地力培育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自治区科技进步特等奖。图为路战远研究员带领团队开展田间研究。

奶业振兴有了“种动力”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喜和教授带领团队持续推动高端奶牛种源挖掘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自主培育的高端种公牛品种的遗传水平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创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超级性控冷冻精液”“高产奶牛性控胚胎”已累计在全国 5000 余个规模化奶牛养殖牧场繁育良种奶牛母犊超过 300 万头,性别控制准确率达到90%以上,为行业新增产值 150 亿元。图为李喜和教授与团队进行性控冷冻精液研发。

建成全球最大乳酸菌“库”

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主持的“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项目,建成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和基因组数据库,实现了我国乳酸菌菌种的自有化,创建了国内最大的原料菌粉生产基地,催生了中国乳酸菌产业第一股,实现了乳酸菌在制剂制造、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的创新应用。近3年重点应用的企业产生效益175.42亿元,打破了国外菌株、技术和产品垄断,扭转了我国乳酸菌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图为张和平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乳酸菌有益代谢产物研究。

“华西牛”成为国产肉牛“一哥”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我区科研单位合作,经过43年的杂交改良、横交固定和持续选育,成功育成了生产性能突出、遗传性能稳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华西牛”,一举打破了当前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是我国种业翻身仗的代表性成果。图为“华西牛”种公牛。

为“氢冶金”技术打造国产“样板”

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区内外高校院所,围绕新一代氢基熔融还原低碳冶炼技术展开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套核心装备18项,实现了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完全国产化,为我国钢铁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图为氢基熔融还原冶炼生产线。

精准生态修复“蒙草”模式

蒙草生态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200种、6万份,标本15万份,土壤150万份;引种驯化乡土植物200种,审定认定国家及自治区草品种39个,通过“保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形成了集“植物科研+技术输出+种业基地繁育+草种生产加工+生态修复”为一体的产业链,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三北”工程攻坚战、敕勒川草原、巴彦淖尔盐碱地生态修复、扎赉诺尔矿山生态修复等应用场景,因地制宜的探索出大规模草原、荒漠生态恢复,矿山、废弃地治理等精准生态修复的“蒙草”模式。图为运用人工干预+自我修复生态循环模式精准修复的敕勒川草原。

“点煤成油”筑牢能源安全“压舱石”

内蒙古伊泰集团参与完成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使我国具备了向国外成套输出大型煤制油化工技术和装备的能力,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图为伊泰集团16万吨煤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生产线全景。

内蒙古紧紧围绕

资源、特色、优势搞创新

不断攻坚克难

开辟新赛道

培育新动能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科技“突围”工程

让内蒙古实现了

从“跟跑”到“领跑”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