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来源:内蒙古日报 发布日期:2024-06-09 22:35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时光不语,却在历史画卷中留下深深的足迹。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第4次到内蒙古考察,这次考察,不仅对内蒙古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目标,而且为内蒙古点了赞、加了油、鼓了劲,为内蒙古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牢记嘱托,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内蒙古2400多万各族人民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凝心聚力闯新路、进中游,持之以恒稳增长、增后劲,质效并举阔步转型发展新征程。

践行新理念  

高质量发展底气足

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钕铁硼产业化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吴杰 摄

2023年,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授予包头市“世界绿色硅都”称号。

荣膺“世界绿色硅都”称号,包头市有怎样的底气和实力?

“世界级”产业规模、“世界级”绿电支撑、“世界级”协同配套、“世界级”技术研发——包头市给出硬核答案。

按照规划,包头市要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打造万亿级光伏产业集群、千亿级半导体产业集群和有机硅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全球硅产业发展中心、先进技术研发中心、应用场景示范中心。

“世界级”的绿色光伏产业,是包头市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也是观察内蒙古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窗口。

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底气十足、信心满满。

信心和底气,来自内蒙古坚持以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

在乌兰浩特市,昔日的废弃矿坑经过生态修复“长”出文旅融合新产业,正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库布齐沙漠腹地,一个个风光大基地项目加紧推进,昔日“沙戈荒”正变身为新能源“蓝海”……

内蒙古瞄准“两山”理念,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方位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断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信心和底气,还来自内蒙古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布局。

在乌海,世界首创的“氢基熔融还原法”,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万吨,产生的高温可燃气体被二次利用发电,每小时向电网送电4万千瓦时。在鄂尔多斯,第四代地下气化采煤技术,集建井、采煤、气化工艺于一体,实现了5个“世界首次”,让“采煤不见煤”的神奇境界变为现实……

内蒙古铁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大吨位纯电动无人驾驶宽体矿用车生产线一片繁忙。王丽曼 摄

科技创新,赋予了内蒙古全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更大的底气和动力。

今年以来,科技“突围”工程被列为自治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作用的“六个工程”之一,聚焦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链、重大创新平台,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力争一批重大技术实现突破并取得标志性成果,全领域全行业的科技“突围”行动在内蒙古打响。

信心和底气,更来自内蒙古坚持开放发展努力实现合作共赢的实践。

内蒙古地处“三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最前沿,对外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对内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联动,“朋友圈”不断扩容。2023年,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达到1.078亿吨,成为全国沿边陆路口岸省区中首个货运量过亿吨的省区。

如今,内蒙古高质量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正聚焦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持续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地区对接合作,开展点对点招商,积极谋划引进一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今年引进到位资金不低于5500亿元。

在118.3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底气十足、足音铿锵。

抢抓新机遇  

高质量发展劲头猛

技术人员在特高压电网伊克昭换流站清理绝缘子灰尘。孙海强 摄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优化产业结构必须立足这些禀赋特点和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加快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6月在内蒙古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内蒙古调结构、转动能、提质量,不断书写“绿”上谋转型、“链”上谋发展的崭新篇章。

呼和浩特市拉长板、补短板,聚力培育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现代化工六大产业集群,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有效融合,加大项目招引,不断延链补链,提升产业规模与市场竞争力。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谋划六大产业集群重点项目389个,总投资约4116.0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1.12亿元。目前,阿特斯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二期工程等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鄂尔多斯市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把新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以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带动产业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全力打造“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集群,为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开辟新路径。

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在库布齐沙漠北缘、黄河以南,规划建设了总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的“光伏长城”,目前,“光伏长城”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航拍通辽现代能源“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储能装备。

作为内蒙古最大的铁合金产业集聚地和全国最大的铁合金生产地级市,乌兰察布市通过在铁合金行业加快推进存量用电负荷的绿电替代和新增用电负荷的绿电替代,积极探索新能源与传统产业绿色耦合发展新路径。

与此同时,作为“东数西算”的枢纽节点之一,乌兰察布市正在构建高水平的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和零碳数据园区,打造“全国算力保障基地”绿色低碳先行示范区。

乌海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推动煤化工、氯碱化工耦合发展,着力打造可降解材料超百亿级产业链群。

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汇集了三维、华恒、广锦等多家重量级可降解材料产业企业。走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热潮奔涌而来。目前,乌海市已建成和在建BDO产能达160万吨,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起势成势,昔日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新能源、新材料赛道上跑出新优势。

……

转型中,含“新”量更高。1至4月份,内蒙古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3.9%、52.5%,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推进。

转型中,含“绿”量更足。1至4月份,内蒙古现代煤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传统煤化工产业增速22.4个百分点,煤炭利用不断向精细化工延伸;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4%,新能源领域不断拓展壮大。

在抢抓机遇中扬优势、锻长板,在应对挑战中促转型、补短板,内蒙古各地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奋进新征程 

高质量发展气象新

蒙新集团在赤峰市打造的绿色氢氨项目首期工程顺利投产。王永刚 摄

今年3月中旬,蒙新集团在赤峰市打造的150万吨绿色氢氨项目第一阶段30万吨绿色氢氨首期工程顺利投产。

“我们在内蒙古产出了全世界第一滴绿氨产品,并且产出的第一罐液氨使用了100%的绿色电力,这是全球绿色氢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蒙新集团首席科学家张健自豪地说。

“科技创新是蒙新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依托蒙新集团在零碳产业园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我们实现了风光储同氢氨醇生产的高效耦合,解决了零碳氢能发展的重大成本挑战。”张健表示,“我们联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尖机构,积极参与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进一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打造自治区新质生产力的标杆企业。”

前不久,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赤峰零碳绿色氢氨项目获得能源转型变革者大奖,并被世界能源峰会评为影响世界能源转型的三大项目之一。

向“新”而行、向“质”攀高,蒙新集团的创新突破是内蒙古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

“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是我区塑造新优势、打造新引擎的关键所在,必须积极抢滩布局,率先在一两个点位上取得突破,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2024年自治区两会发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员令。

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增量配电网绿色供电项目作业现场,打桩机正在打桩。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上,呼和浩特市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瞄准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能源五大领域,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生物工程等未来产业项目。

包头市让新能源产业挑起大梁,着力实施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突破行动和晶硅光伏产业提升行动,同时加快发展陆上风电装备、氢能储能、先进金属材料、碳纤维及高分子新材料等战新产业。

传统产业是内蒙古的家底,决不能做小做丢,更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上,内蒙古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鄂尔多斯市正锚定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积极布局实施一批煤基新材料高端转化项目。乌海市正引导陕汽乌海、五湖泵业等传统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和发展国轩零碳、海易通新能源等氢能装备、储能装备等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内蒙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风澎湃、气象万千。

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新征程上的内蒙古,正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上发起新的冲锋。


附件:

上一篇: 向“新”而行 科技“突围”新赛道丨释放活力 444项技术合同完成认定登记

下一篇: 向“新”而行 科技“突围”新赛道丨创新平台 稀土技术可“定制”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发布时间:2024-06-09 22:00  来源:内蒙古日报

时光不语,却在历史画卷中留下深深的足迹。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第4次到内蒙古考察,这次考察,不仅对内蒙古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目标,而且为内蒙古点了赞、加了油、鼓了劲,为内蒙古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牢记嘱托,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内蒙古2400多万各族人民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凝心聚力闯新路、进中游,持之以恒稳增长、增后劲,质效并举阔步转型发展新征程。

践行新理念  

高质量发展底气足

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钕铁硼产业化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吴杰 摄

2023年,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授予包头市“世界绿色硅都”称号。

荣膺“世界绿色硅都”称号,包头市有怎样的底气和实力?

“世界级”产业规模、“世界级”绿电支撑、“世界级”协同配套、“世界级”技术研发——包头市给出硬核答案。

按照规划,包头市要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打造万亿级光伏产业集群、千亿级半导体产业集群和有机硅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全球硅产业发展中心、先进技术研发中心、应用场景示范中心。

“世界级”的绿色光伏产业,是包头市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也是观察内蒙古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窗口。

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底气十足、信心满满。

信心和底气,来自内蒙古坚持以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

在乌兰浩特市,昔日的废弃矿坑经过生态修复“长”出文旅融合新产业,正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库布齐沙漠腹地,一个个风光大基地项目加紧推进,昔日“沙戈荒”正变身为新能源“蓝海”……

内蒙古瞄准“两山”理念,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方位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断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信心和底气,还来自内蒙古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布局。

在乌海,世界首创的“氢基熔融还原法”,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万吨,产生的高温可燃气体被二次利用发电,每小时向电网送电4万千瓦时。在鄂尔多斯,第四代地下气化采煤技术,集建井、采煤、气化工艺于一体,实现了5个“世界首次”,让“采煤不见煤”的神奇境界变为现实……

内蒙古铁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大吨位纯电动无人驾驶宽体矿用车生产线一片繁忙。王丽曼 摄

科技创新,赋予了内蒙古全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更大的底气和动力。

今年以来,科技“突围”工程被列为自治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作用的“六个工程”之一,聚焦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链、重大创新平台,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力争一批重大技术实现突破并取得标志性成果,全领域全行业的科技“突围”行动在内蒙古打响。

信心和底气,更来自内蒙古坚持开放发展努力实现合作共赢的实践。

内蒙古地处“三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最前沿,对外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对内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联动,“朋友圈”不断扩容。2023年,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达到1.078亿吨,成为全国沿边陆路口岸省区中首个货运量过亿吨的省区。

如今,内蒙古高质量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正聚焦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持续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地区对接合作,开展点对点招商,积极谋划引进一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今年引进到位资金不低于5500亿元。

在118.3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底气十足、足音铿锵。

抢抓新机遇  

高质量发展劲头猛

技术人员在特高压电网伊克昭换流站清理绝缘子灰尘。孙海强 摄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优化产业结构必须立足这些禀赋特点和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加快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6月在内蒙古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内蒙古调结构、转动能、提质量,不断书写“绿”上谋转型、“链”上谋发展的崭新篇章。

呼和浩特市拉长板、补短板,聚力培育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现代化工六大产业集群,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有效融合,加大项目招引,不断延链补链,提升产业规模与市场竞争力。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谋划六大产业集群重点项目389个,总投资约4116.0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1.12亿元。目前,阿特斯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二期工程等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鄂尔多斯市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把新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以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带动产业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全力打造“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集群,为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开辟新路径。

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在库布齐沙漠北缘、黄河以南,规划建设了总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的“光伏长城”,目前,“光伏长城”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航拍通辽现代能源“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储能装备。

作为内蒙古最大的铁合金产业集聚地和全国最大的铁合金生产地级市,乌兰察布市通过在铁合金行业加快推进存量用电负荷的绿电替代和新增用电负荷的绿电替代,积极探索新能源与传统产业绿色耦合发展新路径。

与此同时,作为“东数西算”的枢纽节点之一,乌兰察布市正在构建高水平的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和零碳数据园区,打造“全国算力保障基地”绿色低碳先行示范区。

乌海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推动煤化工、氯碱化工耦合发展,着力打造可降解材料超百亿级产业链群。

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汇集了三维、华恒、广锦等多家重量级可降解材料产业企业。走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热潮奔涌而来。目前,乌海市已建成和在建BDO产能达160万吨,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起势成势,昔日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新能源、新材料赛道上跑出新优势。

……

转型中,含“新”量更高。1至4月份,内蒙古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3.9%、52.5%,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推进。

转型中,含“绿”量更足。1至4月份,内蒙古现代煤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传统煤化工产业增速22.4个百分点,煤炭利用不断向精细化工延伸;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4%,新能源领域不断拓展壮大。

在抢抓机遇中扬优势、锻长板,在应对挑战中促转型、补短板,内蒙古各地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奋进新征程 

高质量发展气象新

蒙新集团在赤峰市打造的绿色氢氨项目首期工程顺利投产。王永刚 摄

今年3月中旬,蒙新集团在赤峰市打造的150万吨绿色氢氨项目第一阶段30万吨绿色氢氨首期工程顺利投产。

“我们在内蒙古产出了全世界第一滴绿氨产品,并且产出的第一罐液氨使用了100%的绿色电力,这是全球绿色氢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蒙新集团首席科学家张健自豪地说。

“科技创新是蒙新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依托蒙新集团在零碳产业园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我们实现了风光储同氢氨醇生产的高效耦合,解决了零碳氢能发展的重大成本挑战。”张健表示,“我们联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尖机构,积极参与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进一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打造自治区新质生产力的标杆企业。”

前不久,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赤峰零碳绿色氢氨项目获得能源转型变革者大奖,并被世界能源峰会评为影响世界能源转型的三大项目之一。

向“新”而行、向“质”攀高,蒙新集团的创新突破是内蒙古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

“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是我区塑造新优势、打造新引擎的关键所在,必须积极抢滩布局,率先在一两个点位上取得突破,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2024年自治区两会发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员令。

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增量配电网绿色供电项目作业现场,打桩机正在打桩。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上,呼和浩特市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瞄准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能源五大领域,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生物工程等未来产业项目。

包头市让新能源产业挑起大梁,着力实施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突破行动和晶硅光伏产业提升行动,同时加快发展陆上风电装备、氢能储能、先进金属材料、碳纤维及高分子新材料等战新产业。

传统产业是内蒙古的家底,决不能做小做丢,更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上,内蒙古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鄂尔多斯市正锚定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积极布局实施一批煤基新材料高端转化项目。乌海市正引导陕汽乌海、五湖泵业等传统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和发展国轩零碳、海易通新能源等氢能装备、储能装备等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内蒙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风澎湃、气象万千。

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新征程上的内蒙古,正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上发起新的冲锋。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