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科技“突围”工程让内蒙古从“跟跑”到“领跑” | 科技“添翼”暖城“风光”无限好

来源:实践融媒 发布日期:2024-06-04 23:02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习近平总书记 2023年6月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现在,我们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来攻克科技难关。”

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从最初提出“四个现代化”到现在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来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孙绍骋书记提出,抓紧在科技创新上“突围”,积极培育新产业新赛道;我们不能总在别人后面跟跑、陪跑;要跳出老套路,敢于打破常规,舍得下血本,引进全国乃至世界顶级专家或创新团队帮助我们搞研发,拿出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那样的气魄,在一两个点上取得突破,做到“起跑就领先”。

实践杂志社推出《科技“突围”工程让内蒙古从“跟跑”到“领跑” 》专题报道,今天一起关注 科技“添翼”暖城“风光”无限好。

从“跟跑”到“领跑”,今年以来,鄂尔多斯以科技“突围”工程为牵引,以建设新型电力场景应用创新城市为主线,以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为导向,竟逐储能产业赛道,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新局、起好步提供了强劲的科技动力。

以“储”为辅 构筑储能实验实证基地

走进鄂尔多斯市新能源研究院项目建设现场,机声隆隆,焊光闪烁,近200名建设者正铆足干劲、抢抓工期。“鄂尔多斯市新能源研究院项目一期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总投资3.13亿元,目前正在进行建筑改造。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一个与新能源相关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4个研究中心,主要围绕绿色氢能、智能电动车辆及机器人、智慧能源多个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孵化一批高质量科技企业,将相关技术及产业化成果推向全国。”鄂尔多斯市新能源研究院一期项目总负责人王靖凯说。

为解决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不均衡性带来的系统平衡问题,鄂尔多斯开展多种储能应用场景实证,建设新型储能实验实证基地,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聚集地,规划新型储能发展布局与产业体系,组织编制《鄂尔多斯市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规划》全面统筹源网荷储环节运行需求,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建成天骄绿能新能源项目配建储能、准大电厂调频储能等1个新型储能项目,总装机35.9万千瓦。正在推进建设中广核储能实证基地、库布其新能源大基地配建储能等15个新型储能项目,总装机194万千瓦。计划到“十四五”末,全市新型储能装机达到600万千瓦,将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催生能源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准格尔中试基地”建设全面开展,二氧化碳制备绿色航煤、合成气一步法制备芳烃、硅碳负材料等项目有序推动……除了实验室,鄂尔多斯加速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五大行动25项重点工程、49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9.8亿元,在荒漠化防治、资源节约集约、现代能源等领域取得新进展,积极打造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的“鄂尔多斯样板”。鄂尔多斯实验室牵头成立了全市现代煤化工集群促进会,打造煤化工产业发展创新联合体,为构筑世界级煤化工产业提质赋能。

风光无限 能源低碳转型再提速

走进国家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先导工程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布满光伏板的向阳山坡,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一台台风力发电机巍然林立,近百米长的叶片呼啸转动,构成了草原上甚为壮观的景象。

穿梭在鄂尔多斯大地,很多人会被这样的"风光”大场面所震撼,风光无限好,新能源正走上历史舞台,成为能源领域的新主角。然而,新能源发电主要“靠天吃饭”如何突破这一难题?

鄂尔多斯给出的答案明确而坚定,要聚焦“科技与狠活”今年年初召开的鄂尔多斯市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必须聚焦科技“突围”,高水平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不断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质效。鄂尔多斯聚焦科技“突围”,实施科技创新能级提升重大科学技术攻关、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3项工程。“我们携手大院、大所和行业头部,相继推动全球首家零碳产业园全区首家碳中和研究院、首批内蒙古实验室、首个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学院落地,全力构建‘一心两园八基地’科创服务平台体系,形成集创新研发、项目孵化、中试加速、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人才科创载体链,全力打造全国一流人才科创高地和一流创新生态。”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治成说。

在新型电力方面,鄂尔多斯按照总体筹划、分步实施、率先突破的原则,成立6个专项工作组,明确各相关单位责任,形成协同联动工作合力,同时印发《关于国有资本支持风光氢储产业的指导意见》,推进国有资本参与风电光伏产业。专门成立“三北”工程推进中心,集中专业技术骨干形成优势“兵力”,负责全市“三北”工程、项目建设以及质量监督等技术性、辅助性工作。出台《推进”三北”六期等币点生态工程建管创新九条举措》,推动“三北”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落实落地、融合发展。

储能装备可有效提高风光发电稳定性,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调峰调频服务,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如果要“扛”起缓解能源紧张的“大旗”,必须破解储能这一难题。说起储能,杭锦经济开发区办公室主任朱树清打了一个比方:“储能的作用可以通俗理解为‘充电宝’。我们新上的项目都规划建设储能装置,而且以前的风电项目也会增设储能装置。”

聚“氢”成链 领跑氢能新赛道

在准格尔旗,全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成功出氢;在伊金霍洛旗,一块块氢能电池走下生产线……铝电制绿氢,鄂尔多斯在全区走出了新样板,率先在全区建成“硅料一多晶硅一单品拉棒切片一电池片一组件”全链条产业集群,建设了以隆基绿能为龙头的光伏电池产业链,以上汽红岩、圣圆新能源为龙头的氢能和纯电重卡产业链,同时率先在全国打造了以氢能源为主的新能源重卡应用示范基地。

驭“风”而上,逐“光”而行,“零”碳托举,“氢”装上阵……面对新能源的高度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将绿电和制氢结合起来可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更好促进波动性新能源消纳利用加快推进绿氢规模化生产应用。

截至2023年年底,鄂尔多斯已获批10个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全市获批总制氢规模18.63万吨/年。与此同时,以伊金霍洛旗绿氢交通应用和乌审旗、鄂托克前旗绿建设绿色甲醇化工、绿色合成氨的产业链“无缝衔接”。

鄂尔多斯市氢能源产业形成“链思维”打出“组合拳”构筑“氢集群”,从一张蓝图到全景呈现,不过短短的两年,氢能源产业为何能进展得如此迅速?

答案是谋定而后动。鄂尔多斯市围绕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和自治区新能源倍增方案于2022年4月印发了《鄂尔多斯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鄂尔多斯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2024年)》2023年8月,又印发《鄂尔多斯市支持氢能产业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氢化工产业发展、支持氢交通产业发展、支持氢能产业全面发展四方面14条支持政策。全力打造氢化工、氢交通应用示范样板,建设绿氢产业集群,目标直指打造“北疆绿氢城”。凭借电网优势,鄂尔多斯坚定出台支持政策,支撑新能源制氢一体化项目发展,允许新能源制氢项目年上网电量可达其年总发电量的20%,支持企业既卖氢又卖电,极大提振了新能源企业赴鄂尔多斯发展绿氢的热情,也为鄂尔多斯新能源进一步规模化发展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答案是科技强支撑。绿电与氢能的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不可或缺。鄂尔多斯在全区率先制定《鄂尔多斯市科技“突围”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推动科技“突围”八大行动,实施10项重点任务,新能源产业发展等重大课题有序推进,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

风光制绿电潜力有多大?“氢风”能刮多强劲?鄂尔多斯用高质量成果给出了答案。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鄂尔多斯的绿色风电会“吹”向更远的地方。


附件:

上一篇: 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院士热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工程院建院三十周年贺...

下一篇: 我国首个重载铁路加氢站正式投入商运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科技“突围”工程让内蒙古从“跟跑”到“领跑” | 科技“添翼”暖城“风光”无限好

发布时间:2024-06-04 23:24  来源:实践融媒

习近平总书记 2023年6月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现在,我们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来攻克科技难关。”

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从最初提出“四个现代化”到现在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来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孙绍骋书记提出,抓紧在科技创新上“突围”,积极培育新产业新赛道;我们不能总在别人后面跟跑、陪跑;要跳出老套路,敢于打破常规,舍得下血本,引进全国乃至世界顶级专家或创新团队帮助我们搞研发,拿出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那样的气魄,在一两个点上取得突破,做到“起跑就领先”。

实践杂志社推出《科技“突围”工程让内蒙古从“跟跑”到“领跑” 》专题报道,今天一起关注 科技“添翼”暖城“风光”无限好。

从“跟跑”到“领跑”,今年以来,鄂尔多斯以科技“突围”工程为牵引,以建设新型电力场景应用创新城市为主线,以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为导向,竟逐储能产业赛道,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新局、起好步提供了强劲的科技动力。

以“储”为辅 构筑储能实验实证基地

走进鄂尔多斯市新能源研究院项目建设现场,机声隆隆,焊光闪烁,近200名建设者正铆足干劲、抢抓工期。“鄂尔多斯市新能源研究院项目一期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总投资3.13亿元,目前正在进行建筑改造。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一个与新能源相关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4个研究中心,主要围绕绿色氢能、智能电动车辆及机器人、智慧能源多个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孵化一批高质量科技企业,将相关技术及产业化成果推向全国。”鄂尔多斯市新能源研究院一期项目总负责人王靖凯说。

为解决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不均衡性带来的系统平衡问题,鄂尔多斯开展多种储能应用场景实证,建设新型储能实验实证基地,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聚集地,规划新型储能发展布局与产业体系,组织编制《鄂尔多斯市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规划》全面统筹源网荷储环节运行需求,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建成天骄绿能新能源项目配建储能、准大电厂调频储能等1个新型储能项目,总装机35.9万千瓦。正在推进建设中广核储能实证基地、库布其新能源大基地配建储能等15个新型储能项目,总装机194万千瓦。计划到“十四五”末,全市新型储能装机达到600万千瓦,将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催生能源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准格尔中试基地”建设全面开展,二氧化碳制备绿色航煤、合成气一步法制备芳烃、硅碳负材料等项目有序推动……除了实验室,鄂尔多斯加速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五大行动25项重点工程、49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9.8亿元,在荒漠化防治、资源节约集约、现代能源等领域取得新进展,积极打造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的“鄂尔多斯样板”。鄂尔多斯实验室牵头成立了全市现代煤化工集群促进会,打造煤化工产业发展创新联合体,为构筑世界级煤化工产业提质赋能。

风光无限 能源低碳转型再提速

走进国家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先导工程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布满光伏板的向阳山坡,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一台台风力发电机巍然林立,近百米长的叶片呼啸转动,构成了草原上甚为壮观的景象。

穿梭在鄂尔多斯大地,很多人会被这样的"风光”大场面所震撼,风光无限好,新能源正走上历史舞台,成为能源领域的新主角。然而,新能源发电主要“靠天吃饭”如何突破这一难题?

鄂尔多斯给出的答案明确而坚定,要聚焦“科技与狠活”今年年初召开的鄂尔多斯市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必须聚焦科技“突围”,高水平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不断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质效。鄂尔多斯聚焦科技“突围”,实施科技创新能级提升重大科学技术攻关、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3项工程。“我们携手大院、大所和行业头部,相继推动全球首家零碳产业园全区首家碳中和研究院、首批内蒙古实验室、首个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学院落地,全力构建‘一心两园八基地’科创服务平台体系,形成集创新研发、项目孵化、中试加速、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人才科创载体链,全力打造全国一流人才科创高地和一流创新生态。”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治成说。

在新型电力方面,鄂尔多斯按照总体筹划、分步实施、率先突破的原则,成立6个专项工作组,明确各相关单位责任,形成协同联动工作合力,同时印发《关于国有资本支持风光氢储产业的指导意见》,推进国有资本参与风电光伏产业。专门成立“三北”工程推进中心,集中专业技术骨干形成优势“兵力”,负责全市“三北”工程、项目建设以及质量监督等技术性、辅助性工作。出台《推进”三北”六期等币点生态工程建管创新九条举措》,推动“三北”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落实落地、融合发展。

储能装备可有效提高风光发电稳定性,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调峰调频服务,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如果要“扛”起缓解能源紧张的“大旗”,必须破解储能这一难题。说起储能,杭锦经济开发区办公室主任朱树清打了一个比方:“储能的作用可以通俗理解为‘充电宝’。我们新上的项目都规划建设储能装置,而且以前的风电项目也会增设储能装置。”

聚“氢”成链 领跑氢能新赛道

在准格尔旗,全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成功出氢;在伊金霍洛旗,一块块氢能电池走下生产线……铝电制绿氢,鄂尔多斯在全区走出了新样板,率先在全区建成“硅料一多晶硅一单品拉棒切片一电池片一组件”全链条产业集群,建设了以隆基绿能为龙头的光伏电池产业链,以上汽红岩、圣圆新能源为龙头的氢能和纯电重卡产业链,同时率先在全国打造了以氢能源为主的新能源重卡应用示范基地。

驭“风”而上,逐“光”而行,“零”碳托举,“氢”装上阵……面对新能源的高度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将绿电和制氢结合起来可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更好促进波动性新能源消纳利用加快推进绿氢规模化生产应用。

截至2023年年底,鄂尔多斯已获批10个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全市获批总制氢规模18.63万吨/年。与此同时,以伊金霍洛旗绿氢交通应用和乌审旗、鄂托克前旗绿建设绿色甲醇化工、绿色合成氨的产业链“无缝衔接”。

鄂尔多斯市氢能源产业形成“链思维”打出“组合拳”构筑“氢集群”,从一张蓝图到全景呈现,不过短短的两年,氢能源产业为何能进展得如此迅速?

答案是谋定而后动。鄂尔多斯市围绕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和自治区新能源倍增方案于2022年4月印发了《鄂尔多斯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鄂尔多斯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2024年)》2023年8月,又印发《鄂尔多斯市支持氢能产业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氢化工产业发展、支持氢交通产业发展、支持氢能产业全面发展四方面14条支持政策。全力打造氢化工、氢交通应用示范样板,建设绿氢产业集群,目标直指打造“北疆绿氢城”。凭借电网优势,鄂尔多斯坚定出台支持政策,支撑新能源制氢一体化项目发展,允许新能源制氢项目年上网电量可达其年总发电量的20%,支持企业既卖氢又卖电,极大提振了新能源企业赴鄂尔多斯发展绿氢的热情,也为鄂尔多斯新能源进一步规模化发展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答案是科技强支撑。绿电与氢能的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不可或缺。鄂尔多斯在全区率先制定《鄂尔多斯市科技“突围”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推动科技“突围”八大行动,实施10项重点任务,新能源产业发展等重大课题有序推进,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

风光制绿电潜力有多大?“氢风”能刮多强劲?鄂尔多斯用高质量成果给出了答案。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鄂尔多斯的绿色风电会“吹”向更远的地方。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