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科技创新为沙产业发展赋能添彩
发布时间:2024-01-19 23:39 来源:阿拉善日报
阿拉善的沙产业和沙一样颇负盛名,“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一系列专属标签,锻造出了享誉市场的阿拉善特色沙产业金字招牌。借助品牌效应,阿拉善的沙生植物种植不仅绿了荒漠,开发的系列产品还畅销国内外市场,在富民兴盟大潮中欣欣向荣。
在阿左旗宗别立镇芒来嘎查,56.8万亩的土地上种植着42万亩梭梭林,成片的梭梭、花棒等沙生植物密布在沙丘上随风摇曳,让茫茫沙海焕发出勃勃生机。近年来,以肉苁蓉为代表的沙产业在阿拉善盟得到快速发展,昔日无人问津的沙漠资源,在科技的加持下,正成为阿拉善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现在,几乎能种的地方都种了,外出的人们都回来了,如今咱们的沙漠牧场成了增收致富的香饽饽,抢也抢不上。”王刚是芒来嘎查党支部委员,他家有1.4万余亩梭梭林,嫁接肉苁蓉7000亩。他告诉记者,政府给当地牧民提供了肉苁蓉嫁接技术,人工嫁接肉苁蓉从最早的3户发展到现在的15户,通过数年来的学习和探索,他们改进嫁接技术,肉苁蓉品质也逐年提高,每户肉苁蓉产业年收益就达10万元。
好原料决定好产品。走进位于阿左旗的内蒙古曼德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加工车间,只见工作人员身着洁净的工作服正在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机械,对荒漠肉苁蓉进行初级清洗、分选等级,另一条生产线则正在加工切片……一件件以荒漠肉苁蓉为主要原料的饮片、苁蓉膏、苁蓉酒、苁蓉茶等产品由此而生。“这款苁蓉茶通过生产工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阿拉善荒漠肉苁蓉的营养成分,入口清香、口感独特,在市场上很受追捧。”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晓亮介绍道。
作为肉苁蓉药食同源申报主体单位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中药肉苁蓉大品种开发与产业化”项目牵头单位,内蒙古曼德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承担起“科技兴蒙”药食同源平台化建设,并制定了阿拉善荒漠肉苁蓉地方标准。长期以来,该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深度挖掘阿拉善荒漠肉苁蓉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以及终端产品研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及市场占有率。
“一直以来,企业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实现创新迭代,持之以恒在提升技术实力、创新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用力,把阿拉善肉苁蓉产品推向市场。”李晓亮表示,未来,企业也会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方向,持续提供产值高、绿色环保的产品,在荒漠治理、产业加速发展等领域起到带头作用。
沙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据阿拉善盟科技局科技规划资源配置与成果转化科负责人甘霖介绍,为推动沙产业发展,阿拉善盟科技部门积极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载体20类77家,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支撑,引荐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推动院企、校企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在沙产业的引领、支撑和示范作用,构建生态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编制完成了“阿拉善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沙产业专项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盟沙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积极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不仅如此,近年来,阿拉善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放大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激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集中推进重点领域攻关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项目实施。2013年以来,全盟各级财政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向上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等专项资金近1.6亿元,撬动企业等创新主体自主研发投入约4.5亿元,实施沙产业科技项目197个,加快突破肉苁蓉、锁阳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生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成熟技术和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沙产业全产业链健康发展。
甘霖表示,接下来,阿拉善盟将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领域及生态沙产业发展,着力强优势、补短板,启动实施一批科技专项,引进一批高层次专家团队和技术人才,形成一批先进技术和成果,促进阿拉善盟沙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集“科研、种植、生产、销售、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现代沙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