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这些国家高新区,“富可敌国”!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发布日期:2023-08-23 22:46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近期,国家高新区陆续公布了2023年经济“半年报”。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22年各国GDP总量,经间接换算发现,多个国家高新区的GDP总量可与突尼斯、巴林等国家比肩。

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06.1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780.8亿元,同比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925.3亿元,同比增长7.8%,三产占比达54.2%。

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60亿元,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规模最大的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均实现正增长,增速分别为10.2%和11.5%。

从外资外贸情况来看,苏州工业园区1-6月进出口总额2742.5亿元,占苏州市进出口总额的1/4,规模位居全市前列,其中出口总额1352.7亿元,进口总额1389.8亿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246.8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62%。上半年园区实际利用外资15.6亿美元,同比增长21.8%;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达398亿美元。

上半年,西安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4.72亿元,同比增长8.4%,经济总量分别占陕西省的10.4%和西安市的28.8%。

上半年,西安高新区先进制造业走势稳健,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1743.4亿元、增长19.8%,全市占比达5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20.7%,高于全市1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较同期增长18.1%、11.2%,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43.8%、37.5%。

上半年,西安高新区送审高新技术企业456家,储备企业达400家;推进3383家企业参加科技型中小企业评审工作,高企、科小申报数全市占比均超过40%;新通药物、爱科赛博、万德能源3家企业上市过会,储备各类拟上市后备企业195家;新增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3349家,市场主体累计达到199740家,全市占比达到8.3%。

上半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2.6亿元,同比增长8.3%,总量及增速均位居杭州市前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0.7亿元,同比增长8.9%,总量全市第一、增速全市第二;工业经济领跑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均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高新产业、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1.2%、16.3%和11.8%;实际利用外资8.5亿美元,规模全市第一,其中制造业外资5.2亿美元。

上半年,杭州高新区(滨江)累计引进各类人才23588人,同比增长3.1%;新增市场经营主体13601家,同比增长55.2%,新设企业数量全市第一;财政总收入实现275.8亿元,同比增长1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43.9亿元,同比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62元,同比增长6.6%,增速全市第一。

上半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0.96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一季度1.0个百分点,列常州市第3位,分别高于全国、江苏省、常州市平均3.3、2.2和1.8个百分点。

上半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85.3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高于全市平均2.9个百分点,列全市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增幅高于全市平均2.3个百分点,列全市第3位。“两特三新一智能”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1430.6亿元,同比增长12.9%;463家规模以上新能源领域企业实现产值932.9亿元,同比增长29.6%;166家数字经济企业完成产值400.1亿元,同比增长17.3%。

上半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新增市场主体13299户,同比增加21.96%。

上半年,苏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9.01亿元,同比增长5.7%。

上半年,苏州高新区新增外资项目91个,新增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上半年7个江苏省重大项目、49个苏州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2.1%、65.4%。

上半年,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成立4个新型学院、9个研究院;太湖科学城发展提速,狮山量子实验室加快建设,引进创新型企业722家、高质量科技项目187个,新施诺半导体等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签约落地。

上半年,苏州高新区光子、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新增高质量项目超150个,产值增长超30%;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76.3亿元、增长7.3%,获批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5家、省重点服务业项目8个、市重点服务业项目17个,获批数均列全市第一。

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802.8亿元,同比增长7.9%,较一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分别领先全国、山东省、济南市2.4、1.7、1.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三位,较一季度前进两位。

上半年,济南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较一季度提高5.4个百分点,分别领先全国、全省9.7、6.6个百分点。制造业快速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14%,分别领先全国、全省9.8、7个百分点。

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0%,领先全国1.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8.8%,领先全国41.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3%,领先全国17.6个百分点。

上半年,济南高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6.3亿元,同比增长16.4%,分别领先全国、全省、全市8.2、7.3、8.6个百分点。

上半年,合肥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712亿元,同比增长7.9%,总量位居合肥市开发区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8.4亿元,增长10.5%;六大主导产业中,4个产业实现正增长,光伏新能源产业尤为迅猛,产值同比增长67.1%。

1至6月,合肥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中的8项指标总量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一,5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一,其中3项指标总量和增速在全市开发区“双领跑”。

上半年,合肥高新区全力推进30个5亿元以上项目在谈,实现百亿元项目零的突破。

1月至6月,合肥高新区新增经营主体10763户,同比增长20%,其中,新增企业8741户,同比增长19.8%,位居全市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获批19家,占全市36.5%;第一批高企通过安徽省级专家评审934家,占全市45.8%;高成长企业遴选申报超1400家;2家企业成功上市,自主培育上市企业累计达39家。

上半年,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6.7亿元,增长3.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7亿元,增长33.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3.4亿元,增长2.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26元,增长6.6%。

上半年,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三比一提升”项目新开工9个,新竣工10个,5个项目入选重大项目清单。南京医科大学泰州医药产业研究院、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兽用生物制品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加快建设;首批5家企业入驻泰州离岸创新中心。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132个,创成江苏省级智能工厂1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累计盘活提升低效闲置工业用地547.1亩。

上半年,昆山高新区(玉山镇)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5亿元,现价增速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亿元,同比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4.8亿元,同比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9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工业投资21.9亿元,同比增长8.7%;进出口总额38.6亿美元;到账外资3.3亿美元,超额完成全年指标任务;新增市场主体9261户,其中企业新增1940家,个体户新增7321个。

上半年,昆山高新区(玉山镇)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49家;完成国家级人才申报9名,头雁人才项目申报2家;完成江苏省级科创载体申报4家,申报苏州市重点实验室3家,完成昆山市重点实验室立项7家;新增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

上半年,惠州仲恺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3.39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排名位居惠州市第二。与一季度相比,全区GDP同比增速提高8.7个百分点。

1至6月,惠州仲恺高新区2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7项增速居全市第一,7项增速居全市前三,共17项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上半年,惠州仲恺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总量位居全市第二,与1至5月相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提升3.2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提升9.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77.54亿元,同比增长2.2%,与1至5月相比,增速提升3.3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提升11.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2.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6.7%。

上半年,包头稀土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9.89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高于包头市0.8个百分点。

上半年,包头稀土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6%,较一季度提高5.1个百分点,增速分别高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18.7和3.1个百分点。稀土产业、先进金属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四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3%,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7.8%。其中,新能源产业中光伏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284.2%,稀土产业增加值增速23.5%,硅和稀土两大产业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4个百分点,贡献率88%。

上半年,包头稀土高新区新入库44个项目,完成投资额32.7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40.2%。其中新入库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18项,完成投资额24.84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31%。

上半年,郑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2.3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在郑州市排名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高于全市增速3.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1%,高于全市增速6.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高于全市增速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7亿元,同比增长0.5%。

上半年,郑州高新区推动构建“1+5+N”战略招商工作体系,完成新签约项目签约额208.22亿元;郑州世纪精信等3家企业获批2023年河南省智能车间工厂,累计获批29个省级智能车间工厂,全市领先;紫光计算机等12家企业获批2023年河南省服务型制造示范标杆(企业/平台),占全市的52.17%;获批河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第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10家;新增上云企业680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73.27%,累计完成企业上云6747家。

上半年,潍坊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8.65亿元,同比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等14项指标总量均居潍坊市前3位,其中批发、零售、住宿、规模以上服务业等6项指标贡献了全市1/4以上的份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3亿元,同比增长78.3%,总量居全市第一。

上半年,潍坊高新区新开工18个项目,总投资134亿元,全区在建工业项目56个,达产后新增产值700亿元以上;27个山东省、潍坊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05%、78%,均居全市第一;动力装备产业产值增长62%,航空航天、磁技术、储能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5%以上。

1-6月,潍坊高新区新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瞪羚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57家,居全市第一;62家企业通过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40%以上的中小企业实现了高速增长。

上半年,榆林高新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亿元,完成营业收入67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完成年度任务45%。

上半年,榆林高新区承担了榆林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4个,截至6月底,其所涉及的295项审批事项已办结242项,办结率82%;5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10个新开工项目已开工9个,开工率90%。

今年以来,榆林高新区高质量策划30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重点围绕化工新材料产业引进中化学年产5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3个项目,围绕装备制造产业引进江苏速豹动力生产线基地等3个项目,围绕高新技术及现代服务业引进中科曙光大数据基地等2个项目。

上半年,榆林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750户,同比增长27.5%;178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审核。

上半年,荆州区、荆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2.39亿元,总量排名荆州市第三;新增“四上企业”30家,增量排名全市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2亿元,增速排名全市第二。

上半年,荆州区、荆州高新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个,合同引资总额245.98亿元;引进工业项目31个,引资总额173.18亿元;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7.78%;新开工入库项目14个,实际到位资金13.18亿元,新投产项目2个。

项目建设方面,荆州区、荆州高新区重点产业项目47个,其中,栗满多项目基本建成;两湖绿谷水果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干调粮油市场、锦欣水产二期、供销冷链一期开工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基础设施和产业加快导入,谋划建设福建晋江食品产业园;国家级农业物流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和核心区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工程项目通过审核,预计争取专项债资金1.7亿元。

上半年,兰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3.5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30.5亿元,增长4.9%,其中工业增加值120.9亿元,增长3.7%;建筑业增加值9.54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62.4亿元,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额100.3亿元,增长12.5%。

上半年,兰州高新区谋划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2个,总投资1463亿元。新建项目27个,总投资145亿元,已开工项目22个,开工率81.5%;续建95个,总投资1318亿元。其中申报甘肃省、兰州市重大项目9个,总投资11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6亿元。1至6月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投资完成率50.8%。

上半年,宁波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9亿元,同比增长6.8%。

今年以来,宁波高新区坚持目标导向不动摇,坚定不移把稳定经济运行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争时间、抢速度,抓重点、攻难点,全区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上半年,宁波高新区20项GDP支撑指标中14项实现正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省内产值、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其他营利性综合收入4个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经济保持高位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4.2亿元,同比增长17.8%,排名稳居宁波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4%,为全市第一,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6.5%。

上半年,珠海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66亿元,工业投资64.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1.36亿元。

1-6月,珠海高新区新引进5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86个、完成进度61.4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0个。截至6月底,81个珠海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3.2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64.5%。

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全力打好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和低效用地处置攻坚战,全力推进24宗工业用地整备,上半年“一地一策”高效清理用地2115.58亩;高标准规划建设23万平方米大湾区新型储能产业园等一批平台载体;建成5.0产业新空间项目4个、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截至6月底,累计111个项目入驻,总签约面积66.18万平方米,固投总额36.01亿元,已投产运营项目28个。

上半年,珠海高新区新增6家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占全市37.5%,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

上半年,柳东新区(柳州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6.6亿元,同比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28.7亿元,增长11.5%;本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49.5亿元,同比增长13%,总量、增速位居柳州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1亿元,同比增长11.3%,居全市前茅。

上半年,柳东新区(柳州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达186家;在库工业投资项目80个,工业投资完成52.6亿元,增长91.8%,位列全市前列,新增入库工业项目22个,其中亿元以上16个;签约“一二五”工程项目15个,包括4个亿元项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亿元,签约74个项目,其中亿元项目13个,工业项目41个;瞪羚企业培育库新增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新增11家;117家企业入库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4家企业获自治区瞪羚企业认定。

上半年,嘉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高于嘉兴市12.5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达90.17亿元,同比增长25.1%,占全区比重51.5%。

上半年,嘉兴高新区17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55.2亿元,同比增长25.3%,增加值达78.1亿元,同比增长37.1%,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48.33亿元,同比增长7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54.2亿元,同比增长51.2%;完成进出口总额133.84亿元,同比增长23.9%;完成到位外资1.71亿美元,完成招大引强项目20个,完成新批外资项目8个。

上半年,嘉兴高新区指导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全职引进青年博士8名,推进3家企业建设博士后工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研发投入11.54亿元,同比增长13.8%,占营业收入比重3.1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59.9%。

上半年,新余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28亿元,同比增长9.6%,较一季度上升8.3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保持增长,提供稳定增长支撑。上半年,新余高新区农业生产稳中向好,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85亿元,同比增长3.7%,较一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筑牢增长压舱之石。1至6月,新余高新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45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扭负为正,较一季度上升11.5个百分点。

服务消费恢复向好,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上半年,新余高新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98亿元,同比增长5.5%,较一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

上半年,焦作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9.9亿元,增速5.4%,居焦作市第3位、城区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6亿元,增速10.8%,居全市第4位、城区第1位。

今年以来,焦作高新区分别完成河南省、焦作市、焦作高新区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69.43%、64.19%、61.2%。举办两期“三个一批”活动,前八期三个一批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开工率、达效率均达100%。新入统计库项目14个,总投资18.79亿元,在库项目达到84个,有力支撑了有效投资快速增长。

上半年,焦作高新区54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84亿元,同比增长10.08%;研发机构覆盖率达77.4%,超额完成市定21.1%年度任务目标;完成技术合同登记8亿元,完成市定任务目标的85%;科技中小型企业完成入库141家,完成市定任务目标的78.3%;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1271户,同比增长34.93%。


附件:

上一篇: 首府科技创新实力持续增强

下一篇: 白云鄂博地区首次发现金伯利岩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这些国家高新区,“富可敌国”!

发布时间:2023-08-23 22:58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近期,国家高新区陆续公布了2023年经济“半年报”。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22年各国GDP总量,经间接换算发现,多个国家高新区的GDP总量可与突尼斯、巴林等国家比肩。

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06.1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780.8亿元,同比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925.3亿元,同比增长7.8%,三产占比达54.2%。

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60亿元,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规模最大的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均实现正增长,增速分别为10.2%和11.5%。

从外资外贸情况来看,苏州工业园区1-6月进出口总额2742.5亿元,占苏州市进出口总额的1/4,规模位居全市前列,其中出口总额1352.7亿元,进口总额1389.8亿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246.8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62%。上半年园区实际利用外资15.6亿美元,同比增长21.8%;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达398亿美元。

上半年,西安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4.72亿元,同比增长8.4%,经济总量分别占陕西省的10.4%和西安市的28.8%。

上半年,西安高新区先进制造业走势稳健,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1743.4亿元、增长19.8%,全市占比达5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20.7%,高于全市1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较同期增长18.1%、11.2%,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43.8%、37.5%。

上半年,西安高新区送审高新技术企业456家,储备企业达400家;推进3383家企业参加科技型中小企业评审工作,高企、科小申报数全市占比均超过40%;新通药物、爱科赛博、万德能源3家企业上市过会,储备各类拟上市后备企业195家;新增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3349家,市场主体累计达到199740家,全市占比达到8.3%。

上半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2.6亿元,同比增长8.3%,总量及增速均位居杭州市前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0.7亿元,同比增长8.9%,总量全市第一、增速全市第二;工业经济领跑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均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高新产业、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1.2%、16.3%和11.8%;实际利用外资8.5亿美元,规模全市第一,其中制造业外资5.2亿美元。

上半年,杭州高新区(滨江)累计引进各类人才23588人,同比增长3.1%;新增市场经营主体13601家,同比增长55.2%,新设企业数量全市第一;财政总收入实现275.8亿元,同比增长1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43.9亿元,同比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62元,同比增长6.6%,增速全市第一。

上半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0.96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一季度1.0个百分点,列常州市第3位,分别高于全国、江苏省、常州市平均3.3、2.2和1.8个百分点。

上半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85.3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高于全市平均2.9个百分点,列全市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增幅高于全市平均2.3个百分点,列全市第3位。“两特三新一智能”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1430.6亿元,同比增长12.9%;463家规模以上新能源领域企业实现产值932.9亿元,同比增长29.6%;166家数字经济企业完成产值400.1亿元,同比增长17.3%。

上半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新增市场主体13299户,同比增加21.96%。

上半年,苏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9.01亿元,同比增长5.7%。

上半年,苏州高新区新增外资项目91个,新增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上半年7个江苏省重大项目、49个苏州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2.1%、65.4%。

上半年,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成立4个新型学院、9个研究院;太湖科学城发展提速,狮山量子实验室加快建设,引进创新型企业722家、高质量科技项目187个,新施诺半导体等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签约落地。

上半年,苏州高新区光子、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新增高质量项目超150个,产值增长超30%;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76.3亿元、增长7.3%,获批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5家、省重点服务业项目8个、市重点服务业项目17个,获批数均列全市第一。

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802.8亿元,同比增长7.9%,较一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分别领先全国、山东省、济南市2.4、1.7、1.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三位,较一季度前进两位。

上半年,济南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较一季度提高5.4个百分点,分别领先全国、全省9.7、6.6个百分点。制造业快速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14%,分别领先全国、全省9.8、7个百分点。

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0%,领先全国1.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8.8%,领先全国41.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3%,领先全国17.6个百分点。

上半年,济南高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6.3亿元,同比增长16.4%,分别领先全国、全省、全市8.2、7.3、8.6个百分点。

上半年,合肥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712亿元,同比增长7.9%,总量位居合肥市开发区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8.4亿元,增长10.5%;六大主导产业中,4个产业实现正增长,光伏新能源产业尤为迅猛,产值同比增长67.1%。

1至6月,合肥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中的8项指标总量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一,5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一,其中3项指标总量和增速在全市开发区“双领跑”。

上半年,合肥高新区全力推进30个5亿元以上项目在谈,实现百亿元项目零的突破。

1月至6月,合肥高新区新增经营主体10763户,同比增长20%,其中,新增企业8741户,同比增长19.8%,位居全市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获批19家,占全市36.5%;第一批高企通过安徽省级专家评审934家,占全市45.8%;高成长企业遴选申报超1400家;2家企业成功上市,自主培育上市企业累计达39家。

上半年,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6.7亿元,增长3.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7亿元,增长33.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3.4亿元,增长2.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26元,增长6.6%。

上半年,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三比一提升”项目新开工9个,新竣工10个,5个项目入选重大项目清单。南京医科大学泰州医药产业研究院、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兽用生物制品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加快建设;首批5家企业入驻泰州离岸创新中心。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132个,创成江苏省级智能工厂1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累计盘活提升低效闲置工业用地547.1亩。

上半年,昆山高新区(玉山镇)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5亿元,现价增速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亿元,同比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4.8亿元,同比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9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工业投资21.9亿元,同比增长8.7%;进出口总额38.6亿美元;到账外资3.3亿美元,超额完成全年指标任务;新增市场主体9261户,其中企业新增1940家,个体户新增7321个。

上半年,昆山高新区(玉山镇)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49家;完成国家级人才申报9名,头雁人才项目申报2家;完成江苏省级科创载体申报4家,申报苏州市重点实验室3家,完成昆山市重点实验室立项7家;新增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

上半年,惠州仲恺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3.39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排名位居惠州市第二。与一季度相比,全区GDP同比增速提高8.7个百分点。

1至6月,惠州仲恺高新区2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7项增速居全市第一,7项增速居全市前三,共17项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上半年,惠州仲恺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总量位居全市第二,与1至5月相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提升3.2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提升9.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77.54亿元,同比增长2.2%,与1至5月相比,增速提升3.3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提升11.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2.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6.7%。

上半年,包头稀土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9.89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高于包头市0.8个百分点。

上半年,包头稀土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6%,较一季度提高5.1个百分点,增速分别高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18.7和3.1个百分点。稀土产业、先进金属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四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3%,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7.8%。其中,新能源产业中光伏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284.2%,稀土产业增加值增速23.5%,硅和稀土两大产业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4个百分点,贡献率88%。

上半年,包头稀土高新区新入库44个项目,完成投资额32.7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40.2%。其中新入库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18项,完成投资额24.84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31%。

上半年,郑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2.3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在郑州市排名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高于全市增速3.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1%,高于全市增速6.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高于全市增速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7亿元,同比增长0.5%。

上半年,郑州高新区推动构建“1+5+N”战略招商工作体系,完成新签约项目签约额208.22亿元;郑州世纪精信等3家企业获批2023年河南省智能车间工厂,累计获批29个省级智能车间工厂,全市领先;紫光计算机等12家企业获批2023年河南省服务型制造示范标杆(企业/平台),占全市的52.17%;获批河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第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10家;新增上云企业680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73.27%,累计完成企业上云6747家。

上半年,潍坊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8.65亿元,同比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等14项指标总量均居潍坊市前3位,其中批发、零售、住宿、规模以上服务业等6项指标贡献了全市1/4以上的份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3亿元,同比增长78.3%,总量居全市第一。

上半年,潍坊高新区新开工18个项目,总投资134亿元,全区在建工业项目56个,达产后新增产值700亿元以上;27个山东省、潍坊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05%、78%,均居全市第一;动力装备产业产值增长62%,航空航天、磁技术、储能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5%以上。

1-6月,潍坊高新区新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瞪羚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57家,居全市第一;62家企业通过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40%以上的中小企业实现了高速增长。

上半年,榆林高新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亿元,完成营业收入67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完成年度任务45%。

上半年,榆林高新区承担了榆林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4个,截至6月底,其所涉及的295项审批事项已办结242项,办结率82%;5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10个新开工项目已开工9个,开工率90%。

今年以来,榆林高新区高质量策划30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重点围绕化工新材料产业引进中化学年产5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3个项目,围绕装备制造产业引进江苏速豹动力生产线基地等3个项目,围绕高新技术及现代服务业引进中科曙光大数据基地等2个项目。

上半年,榆林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750户,同比增长27.5%;178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审核。

上半年,荆州区、荆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2.39亿元,总量排名荆州市第三;新增“四上企业”30家,增量排名全市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2亿元,增速排名全市第二。

上半年,荆州区、荆州高新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个,合同引资总额245.98亿元;引进工业项目31个,引资总额173.18亿元;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7.78%;新开工入库项目14个,实际到位资金13.18亿元,新投产项目2个。

项目建设方面,荆州区、荆州高新区重点产业项目47个,其中,栗满多项目基本建成;两湖绿谷水果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干调粮油市场、锦欣水产二期、供销冷链一期开工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基础设施和产业加快导入,谋划建设福建晋江食品产业园;国家级农业物流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和核心区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工程项目通过审核,预计争取专项债资金1.7亿元。

上半年,兰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3.5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30.5亿元,增长4.9%,其中工业增加值120.9亿元,增长3.7%;建筑业增加值9.54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62.4亿元,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额100.3亿元,增长12.5%。

上半年,兰州高新区谋划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2个,总投资1463亿元。新建项目27个,总投资145亿元,已开工项目22个,开工率81.5%;续建95个,总投资1318亿元。其中申报甘肃省、兰州市重大项目9个,总投资11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6亿元。1至6月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投资完成率50.8%。

上半年,宁波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9亿元,同比增长6.8%。

今年以来,宁波高新区坚持目标导向不动摇,坚定不移把稳定经济运行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争时间、抢速度,抓重点、攻难点,全区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上半年,宁波高新区20项GDP支撑指标中14项实现正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省内产值、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其他营利性综合收入4个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经济保持高位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4.2亿元,同比增长17.8%,排名稳居宁波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4%,为全市第一,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6.5%。

上半年,珠海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66亿元,工业投资64.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1.36亿元。

1-6月,珠海高新区新引进5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86个、完成进度61.4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0个。截至6月底,81个珠海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3.2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64.5%。

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全力打好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和低效用地处置攻坚战,全力推进24宗工业用地整备,上半年“一地一策”高效清理用地2115.58亩;高标准规划建设23万平方米大湾区新型储能产业园等一批平台载体;建成5.0产业新空间项目4个、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截至6月底,累计111个项目入驻,总签约面积66.18万平方米,固投总额36.01亿元,已投产运营项目28个。

上半年,珠海高新区新增6家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占全市37.5%,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

上半年,柳东新区(柳州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6.6亿元,同比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28.7亿元,增长11.5%;本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49.5亿元,同比增长13%,总量、增速位居柳州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1亿元,同比增长11.3%,居全市前茅。

上半年,柳东新区(柳州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达186家;在库工业投资项目80个,工业投资完成52.6亿元,增长91.8%,位列全市前列,新增入库工业项目22个,其中亿元以上16个;签约“一二五”工程项目15个,包括4个亿元项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亿元,签约74个项目,其中亿元项目13个,工业项目41个;瞪羚企业培育库新增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新增11家;117家企业入库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4家企业获自治区瞪羚企业认定。

上半年,嘉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高于嘉兴市12.5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达90.17亿元,同比增长25.1%,占全区比重51.5%。

上半年,嘉兴高新区17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55.2亿元,同比增长25.3%,增加值达78.1亿元,同比增长37.1%,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48.33亿元,同比增长7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54.2亿元,同比增长51.2%;完成进出口总额133.84亿元,同比增长23.9%;完成到位外资1.71亿美元,完成招大引强项目20个,完成新批外资项目8个。

上半年,嘉兴高新区指导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全职引进青年博士8名,推进3家企业建设博士后工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研发投入11.54亿元,同比增长13.8%,占营业收入比重3.1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59.9%。

上半年,新余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28亿元,同比增长9.6%,较一季度上升8.3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保持增长,提供稳定增长支撑。上半年,新余高新区农业生产稳中向好,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85亿元,同比增长3.7%,较一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筑牢增长压舱之石。1至6月,新余高新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45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扭负为正,较一季度上升11.5个百分点。

服务消费恢复向好,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上半年,新余高新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98亿元,同比增长5.5%,较一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

上半年,焦作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9.9亿元,增速5.4%,居焦作市第3位、城区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6亿元,增速10.8%,居全市第4位、城区第1位。

今年以来,焦作高新区分别完成河南省、焦作市、焦作高新区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69.43%、64.19%、61.2%。举办两期“三个一批”活动,前八期三个一批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开工率、达效率均达100%。新入统计库项目14个,总投资18.79亿元,在库项目达到84个,有力支撑了有效投资快速增长。

上半年,焦作高新区54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84亿元,同比增长10.08%;研发机构覆盖率达77.4%,超额完成市定21.1%年度任务目标;完成技术合同登记8亿元,完成市定任务目标的85%;科技中小型企业完成入库141家,完成市定任务目标的78.3%;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1271户,同比增长34.93%。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