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稀土高新区:以“第一动力”赋能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包头日报 发布日期:2023-08-12 22:44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下好自立“先手棋”、打好自强“主动仗”,让人才真正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让人才活力在科技创新大环境中竞相奔涌?

近两年来,稀土高新区着眼“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科技人才结构持续优化、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经过不懈努力,稀土高新区企业研发中心已集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228人;汇集稀土领域各类人才5000多人、高水平创新团队40多支;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1%,高于全国0.77个百分点。稀土高新区专业人才与研发投入质与量不断提升,结构比例逐渐优化。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高层次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吸引了以“海归”创新创业为主体的各类高层次人才447名,现有李依依院士、顾国彪院士等院士、专家89人。今年上半年,该区累计引进青年人才400余名,为稀土、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注入新动能。

全局谋划 下好创新“一盘棋”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激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载体。

连日来,包头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包头首家外籍院士工作站“稀土磁性材料应用院士工作站”正马不停蹄、集中力量,重点研发稀土钕铁硼镀层新技术、无重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着力解决制约企业高端产品生产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难题。

“我们通过院企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活力,对企业在稀土全国细分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企业相关负责人曹彩婵说。

科学之路,惟信念,谋未来。

今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围绕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163家各级各类研发平台,布局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吸引集聚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锻造了一批引领行业科技创新潮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覆盖率已达到50%。

△ 北科交大机器人青年科研团队正在进行机器人性能测试

而内蒙古北科交大机器人有限公司虞军博士团队就是稀土高新区涌现出创新团队的典型代表。毕业于德国哈根大学的虞军潜心于机器人集成技术的开发,融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广东工业大学5所高校骨干教师的核心技术,辅以包头本地年轻技术人员配套,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机器人研发团队。

目前,北科交大技术团队已经形成了由虞军带头,以上海交通大学贡亮教授、广东工业大学陈新度教授,清华大学邵珠峰教授等专家团队为技术支撑,以沙小勇、周涛等青年人才为技术骨干的三级人才网络,在机器人智能化研发领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记者了解到,今年,稀土高新区组织重点企业对接掌握产业集群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团队,依托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柔性引进高端人才科研团队3个,分别是上海大学周忠福教授的稀土合金材料团队、大连中行钢研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军的稀土合金材料团队、内蒙古吉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茜的稀土合金材料团队,现已全部落地并实现产业化。

2022年,稀土高新区获批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包头仅此一家;近两年,推动科技成果实现落地转化40个、累计达到600余个。

引育并用 激活人才“孵化器”

日前,包头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发布,包头稀土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长曹鸿璋喜获殊荣。

曹鸿璋深耕稀土助剂研发十余年,开辟了稀土在高分子材料中产业化应用研究的新领域,成功开发出了稀土热稳定剂、聚乳酸用稀土增韧改性剂等,解决了我国稀土镧、铈材料应用不平衡的难题。其中,PVC稀土复合热稳定剂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环保产品,广泛应用于型材、管材、建筑板材等多个PVC制品加工领域,研究成果分别获2014年、2016年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以及中国稀土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潜心科研之外,曹鸿璋还建成了年产5000吨稀土助剂中试示范线,完成了硬质PVC稀土复合热稳定剂技术成果转让,把创新研究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和市场效益。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紧完善科技人才服务保障体制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稳、育、引、用”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全面打好柔性引才、平台聚才、事业留才“组合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包头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王一德院士工作站指导下,在高性能电工钢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成为国内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民营硅钢企业;张洪杰院士工作站指导建成了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连续化隧道窑中试生产线,进一步拓宽了稀土产业应用领域。正在筹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第四届“包头稀土杯”科技创新邀请赛、“稀土领域重点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为包头市举办第十一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活动周加油助力。

△ 稀土企业专场招聘会

聚焦产业发展,推动青年创新人才集聚。稀土高新区充分发挥内蒙古留学人员创业园作用,吸引以“海归”创新创业为主体的各类高层次人才447名,留学人员领办、创办企业累计417家;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组织双良硅材料、金力永磁等23家企业赴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稀土高新区专场招聘会,组织英思特稀磁等8家企业赴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东北高校参加全市招才引智活动,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200余人,输送产业工人1897人。发挥自治区首家人力资源产业园作用,共为用工单位提供各类人才服务12万余人次。

创新机制 用活政策“大礼包”

在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12条技术成果产业化示范线建设有序开展,百余名高层次专业人才齐聚于此。公司综合部副部长刘哲告诉记者:“前不久我们的企业高管和优秀人才刚收到稀土高新区发放的政策奖励资金。”

为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稀土高新区每年安排人才专项资金1000万元,全力保障市区各级人才政策落地。落实《稀土高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工作的八项措施》,明确符合条件的企业高管人员,按其缴纳个人所得税对高新区财政贡献的100%奖励给个人;企业全职新引进或自主培养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给予最高2万元人才奖励。

目前,稀土高新区已在全市率先对企业高管人才兑现政策奖励77.7万元;为双良硅材料、双良新能科技兑现骨干员工奖励73万余元;为区内企业新引进且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55名博士、硕士兑现一次性人才奖励90万元。近期正在开展2023年引育人才政策奖励申报。今年5月对政策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完善,确保让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都能切实享受到人才政策带来的红利。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强化领导联系服务专家机制,常态化开展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四问”活动,派专人远赴宁夏为重点企业高管人才配偶协调工作调动问题;畅通绿色通道,为重点企业人才协调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问题30余人次,解除了企业和人才的后顾之忧。此外,投入1.6亿元新建设的人才公寓,也将于10月底具备入住条件,人才发展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企业连续多年参加市、区组织的全国重点高校招聘活动,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20余人,并通过各级各类奖补资金扶持,推动企业在省部级多项科研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才能量持续迸发。”包头长安永磁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锦智表示。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稀土高新区创新开展“1+1”行动计划,对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解决技术难题40项,柔性引进专家团队50个。举行科技互动驿站活动56场,累计组织200余家企业进行了技术对接交流,开展产学研合作百余项。建成企业创新积分制平台,480余家企业的营业收入、企业利润增长率、R&D增速等30类指标数据已导入,为企业创新能力“画像”。

提质进位 打造科创“新高地”

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为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自去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围绕全区重点产业和企业人才需求,采取“带土移植”“候鸟式”聘任、“飞地式”引才、“事业编企业用”等多种方式集聚人才,以周到的服务留人才,形成人才诉求“一窗受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的闭环服务。

驻区企业宏远电器、英思特稀磁、威丰电磁等作为稀土高新区人才政策红利的受益者,企业人才结构愈加优化、梯队培育更加合理、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企业以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成功打造了30余人的研发团队,接连在‘取向硅钢隧道式高温退火设备关键技术与工艺优化’‘新能源汽车用高强高效稀土取向硅钢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包头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刘宝志说。

△ 稀土高新区人才公寓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立足产业优势,先后引进宁波韵升、天和磁材、金力永磁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集聚稀土领域各类人才5000多名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成果转化。在工业企业开展“引进一个专家团队、建立一个研发机构、选投一个战新产业、开发一组新产品”的“四个一”行动,引进专家团队14个、建立研发机构50个、选投6类战新产业项目58个、开发新产品44个,从项目入区手续办理、中试线建设等9方面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联合内蒙古科技大学和稀土企业成立的稀土产业学院,已开始独立试运行,今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70人、本科生120人,培养本土稀土产业人才。

截至2022年底,稀土高新区拥有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14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3家。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96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4亿元,位居全市第一。近两年共为386个项目,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2.86亿元,2023年已争取上级资金5643万元。

在2021、2022年公布的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稀土高新区均位列第75位,较2020年提升14个位次。


附件:

上一篇: “巴麦13号”产量高达1366.92斤!巴彦淖尔市自主培育品种亩产创历史纪录

下一篇: 砒砂岩“华丽转身” 废弃物成“香饽饽”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稀土高新区:以“第一动力”赋能科技自立自强

发布时间:2023-08-12 22:59  来源:包头日报

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下好自立“先手棋”、打好自强“主动仗”,让人才真正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让人才活力在科技创新大环境中竞相奔涌?

近两年来,稀土高新区着眼“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科技人才结构持续优化、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经过不懈努力,稀土高新区企业研发中心已集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228人;汇集稀土领域各类人才5000多人、高水平创新团队40多支;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1%,高于全国0.77个百分点。稀土高新区专业人才与研发投入质与量不断提升,结构比例逐渐优化。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高层次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吸引了以“海归”创新创业为主体的各类高层次人才447名,现有李依依院士、顾国彪院士等院士、专家89人。今年上半年,该区累计引进青年人才400余名,为稀土、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注入新动能。

全局谋划 下好创新“一盘棋”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激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载体。

连日来,包头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包头首家外籍院士工作站“稀土磁性材料应用院士工作站”正马不停蹄、集中力量,重点研发稀土钕铁硼镀层新技术、无重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着力解决制约企业高端产品生产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难题。

“我们通过院企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活力,对企业在稀土全国细分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企业相关负责人曹彩婵说。

科学之路,惟信念,谋未来。

今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围绕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163家各级各类研发平台,布局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吸引集聚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锻造了一批引领行业科技创新潮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覆盖率已达到50%。

△ 北科交大机器人青年科研团队正在进行机器人性能测试

而内蒙古北科交大机器人有限公司虞军博士团队就是稀土高新区涌现出创新团队的典型代表。毕业于德国哈根大学的虞军潜心于机器人集成技术的开发,融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广东工业大学5所高校骨干教师的核心技术,辅以包头本地年轻技术人员配套,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机器人研发团队。

目前,北科交大技术团队已经形成了由虞军带头,以上海交通大学贡亮教授、广东工业大学陈新度教授,清华大学邵珠峰教授等专家团队为技术支撑,以沙小勇、周涛等青年人才为技术骨干的三级人才网络,在机器人智能化研发领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记者了解到,今年,稀土高新区组织重点企业对接掌握产业集群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团队,依托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柔性引进高端人才科研团队3个,分别是上海大学周忠福教授的稀土合金材料团队、大连中行钢研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军的稀土合金材料团队、内蒙古吉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茜的稀土合金材料团队,现已全部落地并实现产业化。

2022年,稀土高新区获批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包头仅此一家;近两年,推动科技成果实现落地转化40个、累计达到600余个。

引育并用 激活人才“孵化器”

日前,包头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发布,包头稀土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长曹鸿璋喜获殊荣。

曹鸿璋深耕稀土助剂研发十余年,开辟了稀土在高分子材料中产业化应用研究的新领域,成功开发出了稀土热稳定剂、聚乳酸用稀土增韧改性剂等,解决了我国稀土镧、铈材料应用不平衡的难题。其中,PVC稀土复合热稳定剂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环保产品,广泛应用于型材、管材、建筑板材等多个PVC制品加工领域,研究成果分别获2014年、2016年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以及中国稀土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潜心科研之外,曹鸿璋还建成了年产5000吨稀土助剂中试示范线,完成了硬质PVC稀土复合热稳定剂技术成果转让,把创新研究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和市场效益。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紧完善科技人才服务保障体制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稳、育、引、用”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全面打好柔性引才、平台聚才、事业留才“组合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包头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王一德院士工作站指导下,在高性能电工钢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成为国内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民营硅钢企业;张洪杰院士工作站指导建成了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连续化隧道窑中试生产线,进一步拓宽了稀土产业应用领域。正在筹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第四届“包头稀土杯”科技创新邀请赛、“稀土领域重点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为包头市举办第十一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活动周加油助力。

△ 稀土企业专场招聘会

聚焦产业发展,推动青年创新人才集聚。稀土高新区充分发挥内蒙古留学人员创业园作用,吸引以“海归”创新创业为主体的各类高层次人才447名,留学人员领办、创办企业累计417家;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组织双良硅材料、金力永磁等23家企业赴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稀土高新区专场招聘会,组织英思特稀磁等8家企业赴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东北高校参加全市招才引智活动,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200余人,输送产业工人1897人。发挥自治区首家人力资源产业园作用,共为用工单位提供各类人才服务12万余人次。

创新机制 用活政策“大礼包”

在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12条技术成果产业化示范线建设有序开展,百余名高层次专业人才齐聚于此。公司综合部副部长刘哲告诉记者:“前不久我们的企业高管和优秀人才刚收到稀土高新区发放的政策奖励资金。”

为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稀土高新区每年安排人才专项资金1000万元,全力保障市区各级人才政策落地。落实《稀土高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工作的八项措施》,明确符合条件的企业高管人员,按其缴纳个人所得税对高新区财政贡献的100%奖励给个人;企业全职新引进或自主培养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给予最高2万元人才奖励。

目前,稀土高新区已在全市率先对企业高管人才兑现政策奖励77.7万元;为双良硅材料、双良新能科技兑现骨干员工奖励73万余元;为区内企业新引进且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55名博士、硕士兑现一次性人才奖励90万元。近期正在开展2023年引育人才政策奖励申报。今年5月对政策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完善,确保让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都能切实享受到人才政策带来的红利。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强化领导联系服务专家机制,常态化开展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四问”活动,派专人远赴宁夏为重点企业高管人才配偶协调工作调动问题;畅通绿色通道,为重点企业人才协调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问题30余人次,解除了企业和人才的后顾之忧。此外,投入1.6亿元新建设的人才公寓,也将于10月底具备入住条件,人才发展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企业连续多年参加市、区组织的全国重点高校招聘活动,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20余人,并通过各级各类奖补资金扶持,推动企业在省部级多项科研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才能量持续迸发。”包头长安永磁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锦智表示。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稀土高新区创新开展“1+1”行动计划,对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解决技术难题40项,柔性引进专家团队50个。举行科技互动驿站活动56场,累计组织200余家企业进行了技术对接交流,开展产学研合作百余项。建成企业创新积分制平台,480余家企业的营业收入、企业利润增长率、R&D增速等30类指标数据已导入,为企业创新能力“画像”。

提质进位 打造科创“新高地”

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为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自去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围绕全区重点产业和企业人才需求,采取“带土移植”“候鸟式”聘任、“飞地式”引才、“事业编企业用”等多种方式集聚人才,以周到的服务留人才,形成人才诉求“一窗受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的闭环服务。

驻区企业宏远电器、英思特稀磁、威丰电磁等作为稀土高新区人才政策红利的受益者,企业人才结构愈加优化、梯队培育更加合理、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企业以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成功打造了30余人的研发团队,接连在‘取向硅钢隧道式高温退火设备关键技术与工艺优化’‘新能源汽车用高强高效稀土取向硅钢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包头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刘宝志说。

△ 稀土高新区人才公寓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立足产业优势,先后引进宁波韵升、天和磁材、金力永磁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集聚稀土领域各类人才5000多名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成果转化。在工业企业开展“引进一个专家团队、建立一个研发机构、选投一个战新产业、开发一组新产品”的“四个一”行动,引进专家团队14个、建立研发机构50个、选投6类战新产业项目58个、开发新产品44个,从项目入区手续办理、中试线建设等9方面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联合内蒙古科技大学和稀土企业成立的稀土产业学院,已开始独立试运行,今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70人、本科生120人,培养本土稀土产业人才。

截至2022年底,稀土高新区拥有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14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3家。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96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4亿元,位居全市第一。近两年共为386个项目,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2.86亿元,2023年已争取上级资金5643万元。

在2021、2022年公布的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稀土高新区均位列第75位,较2020年提升14个位次。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