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夯实能源压舱石打造产业新高地——从能源结构重塑看内蒙古高质量增长

来源:内蒙古日报 发布日期:2023-07-14 22:57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5.09亿吨!

  这是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6.6%,位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2.2%。原煤产量的快速增长使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进一步彰显。

  2838.1亿千瓦时!

  这是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8.3%,位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10.4%。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6809万千瓦!

  这是1-5月份全区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锚定在全国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目标,我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已成为全区能源供给体系的新亮点新名片。

  数字无言,掷地有声。

  6月16日,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揭牌。

  6月28日到29日,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在鄂尔多斯市举行。

  7月1日到3日,首届中国绿色算力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内蒙古的大型风电场。毕力格摄


  能源底座扎实,绿色产业崛起,世界看好内蒙古的现代能源经济。

(一)

  “乌金之变”,幻化无穷。

  一块黑色煤炭,一瓶白色聚丙烯颗粒,一卷透明保鲜膜,在久泰公司的展台上一字排开,直观呈现出煤炭“由黑到白”的神奇变化。煤炭在这里被“吃干榨净”“由黑变白”,身价水涨船高。

  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盛产“黑金”的鄂尔多斯市以煤为基,构建起煤制油气、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等多条产业链,实现煤炭从原料到材料、由低端到高端的产业升级,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成为国内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集中区,构建起集资源开发、就地转化、综合利用于一体的现代能源经济体系。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上湾煤矿开足马力保供应。


  “万能之土”,超越想象。

  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稀土医疗产业基地,稀宝博为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产品展厅内,一台驰影A30磁共振诊疗车模型格外吸睛。这是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共振诊疗车,是这家稀土产业链终端应用高科技公司的拳头产品。公司研制的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永磁磁共振产品俏销国内外。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拥有世界级稀土储量的包头市已初步形成了从稀土原矿采冶分离到功能材料、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稀土产业集群成型成势,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到79%。其中,稀土磁性材料产能占全国40%,稀土金属、储氢材料和抛光材料产能均居全国第一。

  从“挖煤卖煤”“挖土卖土”到发展现代能源经济,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在北疆大地充分展现。

  转型中,含“绿”量更足。

  全区装机容量600兆瓦以上超临界绿色火力发电机组逐渐成为火电主力军,电力工业煤耗、水耗全面下降。

  在全国率先开展源网荷储、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配套建设了现代能源产业园区。区内1/3以上电力装机来自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内蒙古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基地。

兴安盟风电电机生产车间内,工人忙碌不停。毕力格摄


  转型中,含“新”量更高。

  全区煤炭地下气化、褐煤发电烟气提水等新技术在全国率先实现工业化示范,开辟了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新途径。

  全区年转化煤炭超1亿吨,形成以煤制油气、烯烃、乙二醇、精细化学品等为主的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

  一次次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激发出内蒙古能源经济发展无限可能,推动工业之船驶向更加壮阔的航程。

(二)

  6月28日到29日,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在鄂尔多斯市举行。

  在这场万众瞩目的世界级盛会上,内蒙古达成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协议33项,总招资额4292.5亿元。

  这批新能源、新材料强链补链项目的签约落地,将为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航拍通辽现代能源“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储能装备。


  紧紧围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战略定位,内蒙古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全力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

  包头市,“世界绿色硅都”启航成势。

  自第一家光伏企业落户包头以来,包头仅用不到7年的时间,集聚了通威、大全、协鑫、新特等头部企业在内的40多家光伏企业,2022年包头成为全国首批光伏产业产值超千亿元城市。

  鄂尔多斯市,“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全面起势。

  以煤闻名、因煤而兴的鄂尔多斯市摆脱“一煤独大”的路径依赖,加快构建集能源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于一体的“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绿色技术重要策源地,重塑大幕徐徐拉开。

  乌海市,煤基新材料产业聚链成势。

  随着东源、三维、华恒等5个百亿元以上可降解材料产业项目加速建设、投产达效,产能达到30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40%以上的全球最大产能的BDO一体化生产基地未来可期,乌海市煤基新材料产业迈上新高度。

  ……

  明阳开鲁风电场。

  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内蒙古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践作答。

  目前,内蒙古已基本实现新能源全产业链贯通,已形成风电装备整建制配套能力500万千瓦,光伏组件供给能力1000万千瓦,制氢设备年产能50台套,储能设备生产能力可满足13万千瓦时装机需求。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内蒙古锻造发展优势的新赛道,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

(三)

  发布“求贤令”,导入“赛马制”。

  面向全国张榜招贤,强化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

  3月30日,自治区科技厅发布新能源装备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技术榜单,通过“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全国范围的优势创新资源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引进“大院大所”,汇聚“最强智库”。

  与清华、北大强强联合,共建科研机构,招引高端人才,为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6月16日,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揭牌。一所集专业高端智库、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创业空间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于一体的“双碳”特色新型研发机构在鄂尔多斯市拔地而起。

光伏项目区,工人正在安装光伏板。毕力格摄


  “北京大学与鄂尔多斯强强联合,实现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完美结合,在美丽的‘暖城’共同构筑能源科技高地和人才高地,支撑鄂尔多斯能源转型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大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郝洪亮说。

  目前,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确立了“能源战略与碳中和路径”“智慧矿山”“新型储能”“分布式能源”“地下清洁能源资源”“节能减碳”“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能源大数据”“能源软件平台”9个项目研究方向,组成以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地空学院、工学院、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智能学院为主的项目研究团队,着力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及研发机构建设、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承接、示范应用项目搭建、技术转移转化项目落地、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等重点工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内蒙古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能源发展第一动力作用,为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坚强保障。据公开资料显示,仅在煤炭领域,内蒙古就培育建设了7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覆盖煤炭高效清洁燃烧、煤基新材料、煤炭综合利用等领域,引导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攻关,有力提升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

  科技创新,赋予了内蒙古全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更大的底气和动力。

  在乌海,世界首创的“氢基熔融还原法”,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万吨,产生的高温可燃气体被二次利用发电,每小时向电网送电4万千瓦时。

  在鄂尔多斯,第四代地下气化采煤技术,集建井、采煤、气化工艺于一体,实现了5个“世界首次”,让“采煤不见煤”的神奇境界变为现实;全球首套电石法聚氯乙烯(PVC)无汞化生产技术,填补了电石法聚氯乙烯无汞化生产的行业空白,保障了无汞化生产连续安全稳定、绿色环保运行,实现了电石法PVC的本质无汞化生产。

  ……

鄂尔多斯市悦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首批调试下线车辆。


  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首台首套”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持续落地,激发起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的澎湃动能。

  “全区大量首台(套)装备技术项目落地是经济转型的重要表现。”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经济学研究员于光军说,科技含量的提高,不但增强了内蒙古发挥传统优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也有力促进了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增长。

  打造创新驱动“试验田”,抢占能源新技术应用高地。如今的内蒙古,勇闯新路,争进中游,创新源泉喷涌,发展活力迸发,正在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和效率,竭力推动“创新之花”结满“产业之果”。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现实的深刻洞察,更是面向未来的深刻昭示。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积极重塑能源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经济体系,能源产业展现出蓬勃生机和强劲动能。

  兴安盟的光伏发电项目。毕力格摄

  在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实践的征途上,内蒙古正在全力书写“端牢能源饭碗”新答卷,夯实能源供给压舱石,打造能源产业新高地。

附件:

上一篇: 节能宣传周 | 低碳在身边

下一篇: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保供工作情况汇报 审议通过《关于积极...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夯实能源压舱石打造产业新高地——从能源结构重塑看内蒙古高质量增长

发布时间:2023-07-14 22:05  来源:内蒙古日报

  5.09亿吨!

  这是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6.6%,位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2.2%。原煤产量的快速增长使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进一步彰显。

  2838.1亿千瓦时!

  这是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8.3%,位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10.4%。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6809万千瓦!

  这是1-5月份全区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锚定在全国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目标,我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已成为全区能源供给体系的新亮点新名片。

  数字无言,掷地有声。

  6月16日,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揭牌。

  6月28日到29日,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在鄂尔多斯市举行。

  7月1日到3日,首届中国绿色算力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内蒙古的大型风电场。毕力格摄


  能源底座扎实,绿色产业崛起,世界看好内蒙古的现代能源经济。

(一)

  “乌金之变”,幻化无穷。

  一块黑色煤炭,一瓶白色聚丙烯颗粒,一卷透明保鲜膜,在久泰公司的展台上一字排开,直观呈现出煤炭“由黑到白”的神奇变化。煤炭在这里被“吃干榨净”“由黑变白”,身价水涨船高。

  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盛产“黑金”的鄂尔多斯市以煤为基,构建起煤制油气、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等多条产业链,实现煤炭从原料到材料、由低端到高端的产业升级,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成为国内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集中区,构建起集资源开发、就地转化、综合利用于一体的现代能源经济体系。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上湾煤矿开足马力保供应。


  “万能之土”,超越想象。

  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稀土医疗产业基地,稀宝博为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产品展厅内,一台驰影A30磁共振诊疗车模型格外吸睛。这是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共振诊疗车,是这家稀土产业链终端应用高科技公司的拳头产品。公司研制的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永磁磁共振产品俏销国内外。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拥有世界级稀土储量的包头市已初步形成了从稀土原矿采冶分离到功能材料、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稀土产业集群成型成势,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到79%。其中,稀土磁性材料产能占全国40%,稀土金属、储氢材料和抛光材料产能均居全国第一。

  从“挖煤卖煤”“挖土卖土”到发展现代能源经济,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在北疆大地充分展现。

  转型中,含“绿”量更足。

  全区装机容量600兆瓦以上超临界绿色火力发电机组逐渐成为火电主力军,电力工业煤耗、水耗全面下降。

  在全国率先开展源网荷储、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配套建设了现代能源产业园区。区内1/3以上电力装机来自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内蒙古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基地。

兴安盟风电电机生产车间内,工人忙碌不停。毕力格摄


  转型中,含“新”量更高。

  全区煤炭地下气化、褐煤发电烟气提水等新技术在全国率先实现工业化示范,开辟了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新途径。

  全区年转化煤炭超1亿吨,形成以煤制油气、烯烃、乙二醇、精细化学品等为主的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

  一次次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激发出内蒙古能源经济发展无限可能,推动工业之船驶向更加壮阔的航程。

(二)

  6月28日到29日,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在鄂尔多斯市举行。

  在这场万众瞩目的世界级盛会上,内蒙古达成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协议33项,总招资额4292.5亿元。

  这批新能源、新材料强链补链项目的签约落地,将为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航拍通辽现代能源“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储能装备。


  紧紧围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战略定位,内蒙古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全力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

  包头市,“世界绿色硅都”启航成势。

  自第一家光伏企业落户包头以来,包头仅用不到7年的时间,集聚了通威、大全、协鑫、新特等头部企业在内的40多家光伏企业,2022年包头成为全国首批光伏产业产值超千亿元城市。

  鄂尔多斯市,“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全面起势。

  以煤闻名、因煤而兴的鄂尔多斯市摆脱“一煤独大”的路径依赖,加快构建集能源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于一体的“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绿色技术重要策源地,重塑大幕徐徐拉开。

  乌海市,煤基新材料产业聚链成势。

  随着东源、三维、华恒等5个百亿元以上可降解材料产业项目加速建设、投产达效,产能达到30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40%以上的全球最大产能的BDO一体化生产基地未来可期,乌海市煤基新材料产业迈上新高度。

  ……

  明阳开鲁风电场。

  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内蒙古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践作答。

  目前,内蒙古已基本实现新能源全产业链贯通,已形成风电装备整建制配套能力500万千瓦,光伏组件供给能力1000万千瓦,制氢设备年产能50台套,储能设备生产能力可满足13万千瓦时装机需求。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内蒙古锻造发展优势的新赛道,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

(三)

  发布“求贤令”,导入“赛马制”。

  面向全国张榜招贤,强化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

  3月30日,自治区科技厅发布新能源装备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技术榜单,通过“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全国范围的优势创新资源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引进“大院大所”,汇聚“最强智库”。

  与清华、北大强强联合,共建科研机构,招引高端人才,为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6月16日,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揭牌。一所集专业高端智库、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创业空间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于一体的“双碳”特色新型研发机构在鄂尔多斯市拔地而起。

光伏项目区,工人正在安装光伏板。毕力格摄


  “北京大学与鄂尔多斯强强联合,实现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完美结合,在美丽的‘暖城’共同构筑能源科技高地和人才高地,支撑鄂尔多斯能源转型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大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郝洪亮说。

  目前,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确立了“能源战略与碳中和路径”“智慧矿山”“新型储能”“分布式能源”“地下清洁能源资源”“节能减碳”“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能源大数据”“能源软件平台”9个项目研究方向,组成以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地空学院、工学院、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智能学院为主的项目研究团队,着力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及研发机构建设、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承接、示范应用项目搭建、技术转移转化项目落地、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等重点工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内蒙古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能源发展第一动力作用,为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坚强保障。据公开资料显示,仅在煤炭领域,内蒙古就培育建设了7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覆盖煤炭高效清洁燃烧、煤基新材料、煤炭综合利用等领域,引导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攻关,有力提升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

  科技创新,赋予了内蒙古全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更大的底气和动力。

  在乌海,世界首创的“氢基熔融还原法”,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万吨,产生的高温可燃气体被二次利用发电,每小时向电网送电4万千瓦时。

  在鄂尔多斯,第四代地下气化采煤技术,集建井、采煤、气化工艺于一体,实现了5个“世界首次”,让“采煤不见煤”的神奇境界变为现实;全球首套电石法聚氯乙烯(PVC)无汞化生产技术,填补了电石法聚氯乙烯无汞化生产的行业空白,保障了无汞化生产连续安全稳定、绿色环保运行,实现了电石法PVC的本质无汞化生产。

  ……

鄂尔多斯市悦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首批调试下线车辆。


  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首台首套”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持续落地,激发起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的澎湃动能。

  “全区大量首台(套)装备技术项目落地是经济转型的重要表现。”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经济学研究员于光军说,科技含量的提高,不但增强了内蒙古发挥传统优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也有力促进了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增长。

  打造创新驱动“试验田”,抢占能源新技术应用高地。如今的内蒙古,勇闯新路,争进中游,创新源泉喷涌,发展活力迸发,正在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和效率,竭力推动“创新之花”结满“产业之果”。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现实的深刻洞察,更是面向未来的深刻昭示。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积极重塑能源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经济体系,能源产业展现出蓬勃生机和强劲动能。

  兴安盟的光伏发电项目。毕力格摄

  在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实践的征途上,内蒙古正在全力书写“端牢能源饭碗”新答卷,夯实能源供给压舱石,打造能源产业新高地。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