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款蒙古羊多胎基因SNP检测芯片在锡林郭勒盟率先应用推广
发布时间:2022-12-16 09:06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近日,锡林郭勒盟2022年科技成果推介大会首次发布了“蒙古羊高繁多胎选育分子标记和基因芯片”创新科技成果,该项目通过挖掘筛选与蒙古羊高繁多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设计了世界首款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平台的蒙古羊高繁多胎分子标记检测芯片,大幅提升了羊的多胎分子标记检测速度,累计检测蒙古羊(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1万余只,为高繁多胎蒙古羊新品系培育提供了科技支持。
寒冬时节,在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黄花树特分场,知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乌珠穆沁羊达到1000多只,这其中就有200只通过芯片检测后选育的携带多胎基因的基础母羊。2019年,该合作社与蒙之原牧业有限公司合作,参与到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锡林郭勒盟相关部门共同实施的“高繁多胎蒙古羊新品系培育”项目中。合作社负责人朱勇说:“芯片检测应用的第一年,双羔率就提升了30%,随着携带双羔基因的母羊数量扩大,我们会将选育的多胎基础母羊以成本价出售给成员牧户,让成果惠及更多牧民。”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养殖户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牧场。目前,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锡林郭勒盟签订了高繁多胎蒙古羊新品系培育协议,与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右旗等地人民政府签订了高繁多胎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新品系培育协议,进一步提升我国绵羊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能力,破解绵羊种业“卡脖子”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作为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锡林郭勒盟,蒙古羊品种多且群体规模大,但双胎基因占比较低,选育多胎基因母羊对提高牧民收入和保护草场,实现畜牧业集约高效发展意义重大。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佟彬说:“提高蒙古羊的平均产羔数,在提升个体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基础母羊数量,减少羊群对草场的啃食量,保护草场和增加收入一举两得。下一步,随着蒙古羊多胎基因纯合度的提升及科学饲喂,双羔率有望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