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内蒙古: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日期:2022-07-18 09:47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内蒙古考察调研,连续五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内蒙古的长远发展擘画蓝图、明确路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的要求,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苦干实干,凝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合力。

1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几场夏雨过后,敕勒川草原绿草滴翠、红花吐蕊。

这片历史上“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曾一度退化成砂石遍地的荒滩。2012年起,呼和浩特实施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近3万亩的敕勒川草原逐渐重现生机。

这是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的莫日格勒河(2021年7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如今这里有近60种植物,大量动物在此安家,生态已具备自我恢复能力。”承担草原修复工作的蒙草生态集团技术研发人员刘思泱说。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但生态环境基础非常脆弱,过去片面追求经济收益,一度加重草原退化、林缘后退,很多湖泊水质下降、湖面萎缩。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全区五成多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在锡林郭勒草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不再新上矿业开发和风电、光伏项目;停止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矿山企业开采勘探活动;加大体制改革,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这是位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中的光伏发电基地(2020年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内蒙古距离北京最近的多伦县,过去一年要刮十几场沙尘暴。经过十年不懈建设百万亩樟子松基地,曾经寸草不生的地方,如今绿树成荫。

十年间,内蒙古每年完成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任务分别超过1000万亩和3000万亩,均居全国之首。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较2012年提升1.97个百分点;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5%,比2012年提高5个百分点。

十年间,内蒙古通过科学规划、系统治理、产业引领等措施,战“荒”斗“沙”。全区年均完成防沙治沙1200万亩,占全国总任务的40%,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了“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重大历史转变。

这是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的稻田(2020年9月5日摄)。新华社发毕力格 摄

十年间,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15年内蒙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至今大兴安岭林区销售碳汇产品交易总额已逾3000万元;每年约4.04亿亩草原通过禁牧得以休养生息,6.16亿亩草原通过草畜平衡得以合理利用,140多万户农牧民从中受益。

2  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这几天,在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今年新引进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徐工集团等多家头部企业正在加紧前期施工,新能源科技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

党的十八大以来,准格尔旗积极探索“立足煤炭、多元化发展”之路,煤炭核定产能由2012年的2.6亿吨增加至2021年的3.5亿吨;建成绿色矿山70座,数量及质量均走在全区前列;推动清洁高效电力输出和一流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促进煤炭从原料到材料、由低端到高端的产业升级;新能源产业迅速起步,着力打造“风光氢储车”产业,目前已获批风电光伏指标460多万千瓦。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国能神东煤炭洗选中心,煤炭被洗选装车(2021年12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准格尔旗是内蒙古经济发展历程的缩影。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但也一直受困于“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和“挖煤卖煤”的粗放式发展。

“十三五”以来,内蒙古坚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努力由资源依赖、粗放高碳、分散低效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集约高效转变,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面深化“科技兴蒙”行动,高标准打造乳业、稀土新材料、草种业三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这是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拍摄的运煤专列(2021年10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夏亮 摄

2021年,内蒙古能耗指标结束连续增长态势,由“红”转“绿”;非煤产业增加值占比约六成,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158家增长到2021年的1223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480亿元,是2012年的5倍多;2022年,国家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内蒙古跻身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获得新的机遇。

近几年,内蒙古紧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型重要突破口,借助丰富的风光资源禀赋和广阔的沙漠、戈壁、荒漠等可开发地带,打造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新能源装机占比已从10年前的22%提高到2021年的36%,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有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民族团结佳话就像草原上的牛羊,数也数不清。

正值盛夏,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田间稻浪起伏,仿佛一片绿色海洋。“我们村生活着朝鲜族、汉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回族共6个民族的群众,民族团结互助是我们村的优良传统。”三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忠峰说,开始只有朝鲜族村民种水稻,后来其他几个民族群众也加入进来,朝鲜族村民就无私地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大家。现在全村水稻种植面积已逾万亩,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内蒙古赤峰市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居民柳桂侠(右二)为民族技艺传承班的学员讲解编织技巧(2021年8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内蒙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建立定期专题研究民族工作机制,相关工作纳入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敖包嘎查的蒙古族村民在乡村文化活动室表演蒙古族艺术乌力格尔(2019年4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群舞《中国梦》磅礴大气,歌伴舞《站在草原望北京》热情似火,好来宝、三句半等语言类节目朗朗上口。7月12日,“石榴籽同心筑梦”农牧民文艺活动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高力板镇道本恩格尔嘎查精彩开演。

2017年以来,兴安盟创新成立1088个覆盖盟旗乡村四级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开展“石榴籽同心筑梦”等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中心校校长梅花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在履职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羊群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草原上觅食(2021年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梅花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管理,指导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深深植入孩子们心中。在伊敏中心校经常组织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为祖国唱首歌”等主题活动中,《红领巾心向党》《童心向党》等歌曲是孩子们最愿意唱的歌,天安门前各族小朋友的欢聚场面是孩子们画得最多的图画。“我们学校有汉族、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120多名学生,他们互帮互助,共同成长。虽然他们还小,但已经明白民族团结的意义。”梅花说。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内蒙古各族儿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砥砺前行,奋力将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附件:

上一篇: 草原钢城的绿色革命——新能源、新产业打造现代化新包头

下一篇: 种业振兴要培育好优势企业这个骨干力量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内蒙古: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

发布时间:2022-07-18 09:31  来源:新华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内蒙古考察调研,连续五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内蒙古的长远发展擘画蓝图、明确路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的要求,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苦干实干,凝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合力。

1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几场夏雨过后,敕勒川草原绿草滴翠、红花吐蕊。

这片历史上“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曾一度退化成砂石遍地的荒滩。2012年起,呼和浩特实施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近3万亩的敕勒川草原逐渐重现生机。

这是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的莫日格勒河(2021年7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如今这里有近60种植物,大量动物在此安家,生态已具备自我恢复能力。”承担草原修复工作的蒙草生态集团技术研发人员刘思泱说。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但生态环境基础非常脆弱,过去片面追求经济收益,一度加重草原退化、林缘后退,很多湖泊水质下降、湖面萎缩。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全区五成多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在锡林郭勒草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不再新上矿业开发和风电、光伏项目;停止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矿山企业开采勘探活动;加大体制改革,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这是位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中的光伏发电基地(2020年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内蒙古距离北京最近的多伦县,过去一年要刮十几场沙尘暴。经过十年不懈建设百万亩樟子松基地,曾经寸草不生的地方,如今绿树成荫。

十年间,内蒙古每年完成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任务分别超过1000万亩和3000万亩,均居全国之首。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较2012年提升1.97个百分点;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5%,比2012年提高5个百分点。

十年间,内蒙古通过科学规划、系统治理、产业引领等措施,战“荒”斗“沙”。全区年均完成防沙治沙1200万亩,占全国总任务的40%,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了“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重大历史转变。

这是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的稻田(2020年9月5日摄)。新华社发毕力格 摄

十年间,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15年内蒙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至今大兴安岭林区销售碳汇产品交易总额已逾3000万元;每年约4.04亿亩草原通过禁牧得以休养生息,6.16亿亩草原通过草畜平衡得以合理利用,140多万户农牧民从中受益。

2  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这几天,在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今年新引进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徐工集团等多家头部企业正在加紧前期施工,新能源科技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

党的十八大以来,准格尔旗积极探索“立足煤炭、多元化发展”之路,煤炭核定产能由2012年的2.6亿吨增加至2021年的3.5亿吨;建成绿色矿山70座,数量及质量均走在全区前列;推动清洁高效电力输出和一流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促进煤炭从原料到材料、由低端到高端的产业升级;新能源产业迅速起步,着力打造“风光氢储车”产业,目前已获批风电光伏指标460多万千瓦。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国能神东煤炭洗选中心,煤炭被洗选装车(2021年12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准格尔旗是内蒙古经济发展历程的缩影。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但也一直受困于“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和“挖煤卖煤”的粗放式发展。

“十三五”以来,内蒙古坚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努力由资源依赖、粗放高碳、分散低效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集约高效转变,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面深化“科技兴蒙”行动,高标准打造乳业、稀土新材料、草种业三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这是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拍摄的运煤专列(2021年10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夏亮 摄

2021年,内蒙古能耗指标结束连续增长态势,由“红”转“绿”;非煤产业增加值占比约六成,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158家增长到2021年的1223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480亿元,是2012年的5倍多;2022年,国家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内蒙古跻身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获得新的机遇。

近几年,内蒙古紧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型重要突破口,借助丰富的风光资源禀赋和广阔的沙漠、戈壁、荒漠等可开发地带,打造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新能源装机占比已从10年前的22%提高到2021年的36%,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有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民族团结佳话就像草原上的牛羊,数也数不清。

正值盛夏,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田间稻浪起伏,仿佛一片绿色海洋。“我们村生活着朝鲜族、汉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回族共6个民族的群众,民族团结互助是我们村的优良传统。”三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忠峰说,开始只有朝鲜族村民种水稻,后来其他几个民族群众也加入进来,朝鲜族村民就无私地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大家。现在全村水稻种植面积已逾万亩,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内蒙古赤峰市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居民柳桂侠(右二)为民族技艺传承班的学员讲解编织技巧(2021年8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内蒙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建立定期专题研究民族工作机制,相关工作纳入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敖包嘎查的蒙古族村民在乡村文化活动室表演蒙古族艺术乌力格尔(2019年4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群舞《中国梦》磅礴大气,歌伴舞《站在草原望北京》热情似火,好来宝、三句半等语言类节目朗朗上口。7月12日,“石榴籽同心筑梦”农牧民文艺活动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高力板镇道本恩格尔嘎查精彩开演。

2017年以来,兴安盟创新成立1088个覆盖盟旗乡村四级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开展“石榴籽同心筑梦”等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中心校校长梅花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在履职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羊群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草原上觅食(2021年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梅花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管理,指导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深深植入孩子们心中。在伊敏中心校经常组织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为祖国唱首歌”等主题活动中,《红领巾心向党》《童心向党》等歌曲是孩子们最愿意唱的歌,天安门前各族小朋友的欢聚场面是孩子们画得最多的图画。“我们学校有汉族、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120多名学生,他们互帮互助,共同成长。虽然他们还小,但已经明白民族团结的意义。”梅花说。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内蒙古各族儿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砥砺前行,奋力将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