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校企联手筑巢引凤 呼和浩特这样谱写人才新章
发布时间:2022-05-18 09:17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我已经申请博士研究生,9月份就去读博,可以边读书边在这里工作。”5月13日,内蒙古原牛繁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室主任苏日娜对记者说。在高标准实验室里,苏日娜带着她的团队正在进行肉牛体外胚胎研究、生产。
苏日娜2018年从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19年进入内蒙古原牛繁育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因为研究方向与公司研发项目相同,苏日娜的工作开展得异常顺利,工作两年多不仅成为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室主任,手下还多了一个7人的研发团队,工作前景一片光明。
苏日娜的老家在通辽市扎鲁特旗,能够留在呼和浩特从事自己非常喜欢的科研项目,并且在工作期间读博是她梦寐以求的。不仅是她,她团队的7个人均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他们在公司都有机会像苏日娜一样一边工作一边深造,可以说个个都有奔头。
内蒙古原牛繁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岗介绍,公司在团队培养和人才建设方面长期和国内外科研院校保持合作关系,包括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牧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以及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一方面利用这些科研院所、大学优质的科研资源共同做一些科研活动,另外一方面就是培养人才。例如,公司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制定了博士培养合作计划,苏日娜就是这个计划的受益者。同时,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在人才梯队的培养方面也给予了公司很大的帮助和指导。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激光烧结打印设备
在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类似政、校、企人才培养案例不胜枚举。内蒙古子殷科技有限公司是首家落户自治区的3D打印中心,公司的二楼是与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内蒙古大学化工学院共同推进“一区两基地”的联合实验室,实验项目《聚醚醚酮杂化材料在3D打印中的应用及产业化》已经通过相关部门审批,由内蒙古大学化工学院的老师负责材料的优化,如果研发成功,就可以扭转目前只能依靠进口材料实现3D打印的局面。公司在内蒙古还成立了技术团队,团队成员均是内蒙古本土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公司在人才招聘、培养方面也倾向于内蒙古本土院校学生。“3D打印在内蒙古地区仍处于初期阶段,人才短缺,特别是技术型人才短缺,我们和院校开展合作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通过人员互访、校企合作、教学培训等内容,为内蒙古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平台。”内蒙古子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秀雯说。
企业、学校联手聚焦科技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政府出台政策全面打造成果转化承载地,激励人才招引,其中重点围绕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服务等方面,呼和浩特市开展简政放权、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激发人才活力。例如,将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列为项目申报直报单位,下放部分职称评审权等。重点支持高校与人才科创中心相关单位开展科研创新合作。支持引进院士专家团队,对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给予支持,对新设站单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相应补助。截至目前,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引进培养各类人才团队50多个,各类人才5000多人。
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2022年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加快推进研发、孵化、人才综合服务“三大平台”建设。一是推进国家蒙药制剂中心、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创谷、探索超算应用创新平台、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和林格尔新区检验中心、内蒙古防灾减灾综合实验基地等研发平台落地建设;二是推进内蒙古大学科技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中科超算碳计量平台等孵化平台建设;三是建成人才大厦,协调设立呼和浩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园,积极筹划举办数字经济峰会、和林格尔人才科创峰会、创新创业大赛等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