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内蒙古两会侧记:“蒙古马”扬鞭奋蹄 赶考路行稳致远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22-01-26 09:00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1月21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开幕。在冬日的一场瑞雪中,内蒙古开启“两会时间”。

1月21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开幕。人民网 刘艺琳摄

回顾过去一年,一份扎实的答卷温暖人心,“内蒙古力量”引发关注和点赞。

先后拿出50条措施增产保供,圆满完成国家交付的18个省份煤炭保供任务,为农牧户提供平价煤,外送电量全国第一,为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做出了内蒙古贡献。

在疫情突发、暴雪突袭之时,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各级各地奋力驰援,诠释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理念,谱写了守望相助的壮美画卷,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坚持以打好整体攻坚为牵引,制定优化营商环境3.0方案,实施“一网通办”2.0建设,开展“蒙速办·四办”服务,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环境在变化、服务在优化。

新时代赋予光荣使命,新征程召唤砥砺前行。新的一年,内蒙古目标是什么?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战图”和“路线图”如何擘画?各级政府怎么干、怎么办?

经济要实现稳字当头

各项工作必须突出一个“早”字

   “经济要实现稳字当头,干部必须干字当头。”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参加他所在的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呼和浩特市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今年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大,各项工作必须突出一个“早”字,做到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对定下来的事情、谋划好的项目,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落地,雷厉风行、紧锣密鼓地往前推进,确保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特别是要下大力气抓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紧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各方面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如何“早”字当头,跑出内蒙古速度?

近日,由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首批“揭榜挂帅”项目签约仪式在呼和浩特市举行。项目聚焦攻关难度高、研发投入大、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甚至区内科研力量难以解决的“卡脖子”难题,助力破冰前行。

签约仪式现场。人民网 富丽娟摄

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区内外49家科研单位与内蒙古12家榜单企业签署技术攻关“军令状”,协议研发总金额达1.9亿元。自治区本级科技资金支持额度将达到5000万元以上。

在自治区“揭榜挂帅”制度的影响带动下,各盟市、各创新主体积极探索,多个盟市出台了配套办法,鄂尔多斯市、包钢集团等已陆续发布揭榜榜单。“揭榜挂帅”的实施同时引起金融界的高度重视,内蒙古交通银行在自治区公布首批榜单后,与15个发榜企业进行深度对接,已为4户企业提供授信额度9.4亿元,形成全区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态势。

启航新征程,内蒙古各地重大项目稳步落地,喜开新局。

今年1月11日上午,随着汽笛一声长鸣,首列运输煤炭的货运列车驶出锡林浩特火车站。虎丰一期铁路与京通线虎什哈站的接轨,标志着锡林郭勒盟打通了一条新的进京铁路货运通道,在锡林郭勒盟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锡林郭勒站调度指挥中心。人民网 富丽娟摄

该通道是锡林浩特至京津冀地区最短路径的铁路货运通道,也是锡林郭勒盟“通疆达海”铁路网建设的重要枢纽路段,总投资1.6亿元,于2021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历时8个月建成开通,加强了与京通、集通、唐包3条干线铁路的联系,扩大了路网范围,对于服务沿线地区经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该铁路建成通车,为当地绿色农畜产品、矿产资源、建筑材料等大宗货物运销京津冀等地区,开辟了便捷直达的铁路新通道,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都具有重要意义。

开启新征程,内蒙古信心满满。

2022内蒙古两会召开前夕,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领导留言板”开设“我请人大代表捎句话”专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在“领导留言板”开设“政协委员期待您的‘金点子’”专栏,倾听网友呼声,收集意见建议。


活动海报

有网友提出问题——今年如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我们在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了答案:今年自治区将加快包银、集大原高铁建设和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争取鄂榆延高铁等项目早日落地开工;推动S43机场高速等项目开工建设,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5000公里以上,加强大兴安岭林区公路和通信网络、牧区通讯基站建设;重点抓好呼和浩特机场等工程,建成3个通用机场,完善通用航空网络,推进全区航线干支通、全网连。

“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

加快建设创新型内蒙古

地处边疆地区的内蒙古,怎样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现代化内蒙古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势在必行。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参加政协委员联组讨论时强调,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必须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聚焦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扬长避短、培优增效,把产业谋划好,让创新强起来,“跑起来”抓项目,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作为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内蒙古如何向农牧业质量强区迈进?

“依托资源条件、产业及研发基础,进一步强化研发投入攻坚、重大科技攻关、创新主体培育,全面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自治区人大代表、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卢敏放表示,要把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要抓手,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围绕乳都核心区建设若干“零碳”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立足创新,数引未来。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今年的内蒙古两会上,“呼和浩特入选‘2021中国领军智慧城市’”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伴随着“大数据”创新应用的持续深化,市民享受到的数字经济红利越来越丰富,真正实现了“一部手机走青城”,“数字生活”正悄然走进千家万户。

呼和浩特市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城市大脑”。人民网 富丽娟摄

对于呼和浩特市民来说,智慧城市的“城市大脑”并非是远在天边或深居实验室的一个抽象又模糊的概念,而是生活里那些可以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变化。因为城市大脑,呼和浩特这座城市正越来越年轻。未来,呼和浩特的数字经济发展会继续深化,一座“善政、兴业、惠民”、更符合人民期待的“智慧青城”也将向智慧时代加速进发,展现出一幅别样的草原发展新蓝图。

同样在数字经济中争得先机的还有乌兰察布市。数据中心加速集聚,服务外包产业稳步发展,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在乌兰察布这片热土上,数字经济发展同样势不可挡。2021年仅阿里巴巴一家企业入规,就拉动该市信息行业规上营业收入增长近13倍。

今天的内蒙古,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和迫切。作为科技型民营企业,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活力?自治区人大代表、包头长安永磁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鹏从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加大研发投入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科技型企业如何做好创新工作,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媒体记者的提问,张继鹏自豪地说:“在替代进口过程中,我们国产品牌不但不比进口品牌差,而且性能还远优于他们,既增加了客户对国产品牌的信心,又给企业创造了效益,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科技创新之路的决心。”

紧扣“两个基地”(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集中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首批打造12条重点产业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如今的内蒙古,正在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坚决打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坚战,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对企业有呼必应

政务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

优化营商环境,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的话语铿锵有力——我们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保持“亲”“清”政商关系,对企业切实做到“无事不扰、难时出手、有呼必应”。

内蒙古的承诺诚意满满、落地有声——“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越是在困难的时候,政府越是要搭一把手、助一份力,政府与企业要‘亲不逾矩、清不远疏’,理直气壮支持企业健康发展。”

“管理部门从执法管理转为职能服务,现在他们到店就是帮我们规范采购流程、严把商品质量关,这也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我的实体店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项目也逐步增加,已经有20多个实体店。”自治区人大代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影星化妆商场总经理王献峰亮相“代表通道”,结合自身26年的创业体会,讲述对营商环境的看法。

自治区人大代表王献峰在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人民网 寇雅楠摄

王献峰刚创业时,心里有两个担忧:一是担忧顾客不进店,因为没有顾客就没有收入;二是担忧各个管理部门的人进店,就怕哪里有疏漏受到处罚增加经济负担,这同时也成为王献峰的心理负担。优化营商环境之后,随着各种惠企政策的出台落地,企业办事更加简单、快捷;税务部门也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通过减税降费的精准施策,最大限度帮扶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王献峰说:“我们现在经营性贷款不仅没有任何手续费,而且贷款利息也降低很多,很多银行都在上门服务,以前因资金犯愁,现在只要有好的信誉、好的项目,贷款不再是难事。”

对企业有呼必应,对群众的政务服务同样不仅要有速度,更要有温度。

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优化“一网通办”,启动“一网通管”,深化“蒙速办·四办”服务,实现教育、社保、医疗和企业开办、经营许可等高频事项“一次办”“掌上办”“跨省同办”,推进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一线通达”,让群众反映的事有人盯、有人办。


内蒙古政务服务大厅。人民网 富丽娟摄

“以前我们办理新生儿出生的各类事项,需要跑5个部门,交20多份材料,现在整合成‘一件事’之后,只需要到一个窗口,交8份材料就能办成,现在办事可方便多啦。”在内蒙古政务服务大厅,前来办事的呼和浩特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

这样的便捷得益于内蒙古全区政务服务系统推进的“四办”工作。内蒙古全区政务服务系统重点聚焦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积极转变服务方式,以政务服务“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为抓手,线上线下两端发力。线上重点推动“一网办、掌上办”,解决网上办事存在的标准不统一、系统不连通、数据不共享、业务难协同的问题;线下着力开展“一次办、帮您办”,通过优化流程,整合环节,组建队伍,推进“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提升审批效率。

目前,内蒙古全区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共开设“一次办”收件窗口347个,梳理优化“一件事”流程图、办事指南9000多份,整理规范办件基础表单1.1万份,自治区统一梳理推出的103件事已经分批次在内蒙古全区范围内普遍推开。

用心用情办实事

交出带有“内蒙古温度”的民生答卷

两会期间,一份带有“内蒙古温度”的答卷温暖人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要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把群众的急事难事当要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努力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大力扶持就业带动力强的中小微企业、就业带动面广的个体工商户;

保障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群体权益。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就近上好学。

高度重视“一老一小”问题,调动多方力量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

……

民生话题引发热议,代表委员纷纷发言,“触摸”民生温度。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做到既保护生态又实现产业发展、美丽与发展共赢?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通辽市林草局局长何志伟结合实际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何志伟表示,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因地制宜,引导农牧民发展塞外红苹果、榛子和沙棘等产业,曾经的荒地不仅变成了“绿洲”,而且成为了农牧民的“绿色银行”。


通辽市科左中旗希伯花镇锦绣海棠基地红彤彤的果实。纪祥摄

通辽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5.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草原、沙漠、森林、湿地等多种自然形态。为了实现美丽和发展双赢,通辽市林草局担当起了生态政策宣传员、生态守护员、农牧民产业发展指导员和生态产业研究员的角色。

通辽市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叶开摄

近年来,通辽市林草局重点引导农牧民发展塞外红苹果、榛子和沙棘等产业,并对育苗、栽植、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进行全程指导培训,年培训农牧民6000余人次。目前,全市经济林面积达到了100万亩,覆盖8个旗县市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医疗卫生领域也是今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赵海平围绕互联网医院建设方面回应社会关切。他介绍,2021年1月4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获得内蒙古地区首个互联网医院牌照。下一步,医院将针对复诊和慢性病患者实现全流程在线就诊,尽快打通医保在线支付渠道,同时延伸互联网诊疗功能,实现与帮扶医疗机构患者的视频就诊,推进医院健康扶贫工作。

“双减”政策的落地,广受社会关注。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阿拉善盟阿左旗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主任陶惠霞认为,落实“双减”,重点是要通过“课内提质”来助力“课外减负”。

为了提升课内的质效,陶惠霞牵头实施了《阿左旗区域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项目》,主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单一的“老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新型学习方式。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传统填鸭式的课堂越来越少,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实验班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展示欲望、口语表达、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有效锻炼,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陶惠霞表示,接下来将一如既往,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力以赴地引领一线教师通过“教改”来落实“双减”,为促进自治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重任在肩唯有砥砺奋发,风雨无阻更须笃行不怠。素有“蒙古马精神”的内蒙古人民,必将继续奋力前行,在新的一年展现内蒙古的新气象新作为,扎实迈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附件:

上一篇: 打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坚战:自治区两会在我区科技系统引起热烈反响

下一篇: 科技部、住建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内蒙古两会侧记:“蒙古马”扬鞭奋蹄 赶考路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2-01-26 09:00  来源:人民网

1月21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开幕。在冬日的一场瑞雪中,内蒙古开启“两会时间”。

1月21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开幕。人民网 刘艺琳摄

回顾过去一年,一份扎实的答卷温暖人心,“内蒙古力量”引发关注和点赞。

先后拿出50条措施增产保供,圆满完成国家交付的18个省份煤炭保供任务,为农牧户提供平价煤,外送电量全国第一,为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做出了内蒙古贡献。

在疫情突发、暴雪突袭之时,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各级各地奋力驰援,诠释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理念,谱写了守望相助的壮美画卷,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坚持以打好整体攻坚为牵引,制定优化营商环境3.0方案,实施“一网通办”2.0建设,开展“蒙速办·四办”服务,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环境在变化、服务在优化。

新时代赋予光荣使命,新征程召唤砥砺前行。新的一年,内蒙古目标是什么?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战图”和“路线图”如何擘画?各级政府怎么干、怎么办?

经济要实现稳字当头

各项工作必须突出一个“早”字

   “经济要实现稳字当头,干部必须干字当头。”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参加他所在的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呼和浩特市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今年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大,各项工作必须突出一个“早”字,做到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对定下来的事情、谋划好的项目,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落地,雷厉风行、紧锣密鼓地往前推进,确保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特别是要下大力气抓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紧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各方面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如何“早”字当头,跑出内蒙古速度?

近日,由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首批“揭榜挂帅”项目签约仪式在呼和浩特市举行。项目聚焦攻关难度高、研发投入大、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甚至区内科研力量难以解决的“卡脖子”难题,助力破冰前行。

签约仪式现场。人民网 富丽娟摄

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区内外49家科研单位与内蒙古12家榜单企业签署技术攻关“军令状”,协议研发总金额达1.9亿元。自治区本级科技资金支持额度将达到5000万元以上。

在自治区“揭榜挂帅”制度的影响带动下,各盟市、各创新主体积极探索,多个盟市出台了配套办法,鄂尔多斯市、包钢集团等已陆续发布揭榜榜单。“揭榜挂帅”的实施同时引起金融界的高度重视,内蒙古交通银行在自治区公布首批榜单后,与15个发榜企业进行深度对接,已为4户企业提供授信额度9.4亿元,形成全区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态势。

启航新征程,内蒙古各地重大项目稳步落地,喜开新局。

今年1月11日上午,随着汽笛一声长鸣,首列运输煤炭的货运列车驶出锡林浩特火车站。虎丰一期铁路与京通线虎什哈站的接轨,标志着锡林郭勒盟打通了一条新的进京铁路货运通道,在锡林郭勒盟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锡林郭勒站调度指挥中心。人民网 富丽娟摄

该通道是锡林浩特至京津冀地区最短路径的铁路货运通道,也是锡林郭勒盟“通疆达海”铁路网建设的重要枢纽路段,总投资1.6亿元,于2021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历时8个月建成开通,加强了与京通、集通、唐包3条干线铁路的联系,扩大了路网范围,对于服务沿线地区经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该铁路建成通车,为当地绿色农畜产品、矿产资源、建筑材料等大宗货物运销京津冀等地区,开辟了便捷直达的铁路新通道,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都具有重要意义。

开启新征程,内蒙古信心满满。

2022内蒙古两会召开前夕,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领导留言板”开设“我请人大代表捎句话”专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在“领导留言板”开设“政协委员期待您的‘金点子’”专栏,倾听网友呼声,收集意见建议。


活动海报

有网友提出问题——今年如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我们在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了答案:今年自治区将加快包银、集大原高铁建设和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争取鄂榆延高铁等项目早日落地开工;推动S43机场高速等项目开工建设,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5000公里以上,加强大兴安岭林区公路和通信网络、牧区通讯基站建设;重点抓好呼和浩特机场等工程,建成3个通用机场,完善通用航空网络,推进全区航线干支通、全网连。

“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

加快建设创新型内蒙古

地处边疆地区的内蒙古,怎样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现代化内蒙古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势在必行。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参加政协委员联组讨论时强调,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必须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聚焦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扬长避短、培优增效,把产业谋划好,让创新强起来,“跑起来”抓项目,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作为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内蒙古如何向农牧业质量强区迈进?

“依托资源条件、产业及研发基础,进一步强化研发投入攻坚、重大科技攻关、创新主体培育,全面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自治区人大代表、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卢敏放表示,要把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要抓手,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围绕乳都核心区建设若干“零碳”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立足创新,数引未来。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今年的内蒙古两会上,“呼和浩特入选‘2021中国领军智慧城市’”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伴随着“大数据”创新应用的持续深化,市民享受到的数字经济红利越来越丰富,真正实现了“一部手机走青城”,“数字生活”正悄然走进千家万户。

呼和浩特市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城市大脑”。人民网 富丽娟摄

对于呼和浩特市民来说,智慧城市的“城市大脑”并非是远在天边或深居实验室的一个抽象又模糊的概念,而是生活里那些可以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变化。因为城市大脑,呼和浩特这座城市正越来越年轻。未来,呼和浩特的数字经济发展会继续深化,一座“善政、兴业、惠民”、更符合人民期待的“智慧青城”也将向智慧时代加速进发,展现出一幅别样的草原发展新蓝图。

同样在数字经济中争得先机的还有乌兰察布市。数据中心加速集聚,服务外包产业稳步发展,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在乌兰察布这片热土上,数字经济发展同样势不可挡。2021年仅阿里巴巴一家企业入规,就拉动该市信息行业规上营业收入增长近13倍。

今天的内蒙古,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和迫切。作为科技型民营企业,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活力?自治区人大代表、包头长安永磁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鹏从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加大研发投入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科技型企业如何做好创新工作,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媒体记者的提问,张继鹏自豪地说:“在替代进口过程中,我们国产品牌不但不比进口品牌差,而且性能还远优于他们,既增加了客户对国产品牌的信心,又给企业创造了效益,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科技创新之路的决心。”

紧扣“两个基地”(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集中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首批打造12条重点产业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如今的内蒙古,正在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坚决打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坚战,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对企业有呼必应

政务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

优化营商环境,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的话语铿锵有力——我们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保持“亲”“清”政商关系,对企业切实做到“无事不扰、难时出手、有呼必应”。

内蒙古的承诺诚意满满、落地有声——“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越是在困难的时候,政府越是要搭一把手、助一份力,政府与企业要‘亲不逾矩、清不远疏’,理直气壮支持企业健康发展。”

“管理部门从执法管理转为职能服务,现在他们到店就是帮我们规范采购流程、严把商品质量关,这也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我的实体店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项目也逐步增加,已经有20多个实体店。”自治区人大代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影星化妆商场总经理王献峰亮相“代表通道”,结合自身26年的创业体会,讲述对营商环境的看法。

自治区人大代表王献峰在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人民网 寇雅楠摄

王献峰刚创业时,心里有两个担忧:一是担忧顾客不进店,因为没有顾客就没有收入;二是担忧各个管理部门的人进店,就怕哪里有疏漏受到处罚增加经济负担,这同时也成为王献峰的心理负担。优化营商环境之后,随着各种惠企政策的出台落地,企业办事更加简单、快捷;税务部门也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通过减税降费的精准施策,最大限度帮扶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王献峰说:“我们现在经营性贷款不仅没有任何手续费,而且贷款利息也降低很多,很多银行都在上门服务,以前因资金犯愁,现在只要有好的信誉、好的项目,贷款不再是难事。”

对企业有呼必应,对群众的政务服务同样不仅要有速度,更要有温度。

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优化“一网通办”,启动“一网通管”,深化“蒙速办·四办”服务,实现教育、社保、医疗和企业开办、经营许可等高频事项“一次办”“掌上办”“跨省同办”,推进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一线通达”,让群众反映的事有人盯、有人办。


内蒙古政务服务大厅。人民网 富丽娟摄

“以前我们办理新生儿出生的各类事项,需要跑5个部门,交20多份材料,现在整合成‘一件事’之后,只需要到一个窗口,交8份材料就能办成,现在办事可方便多啦。”在内蒙古政务服务大厅,前来办事的呼和浩特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

这样的便捷得益于内蒙古全区政务服务系统推进的“四办”工作。内蒙古全区政务服务系统重点聚焦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积极转变服务方式,以政务服务“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为抓手,线上线下两端发力。线上重点推动“一网办、掌上办”,解决网上办事存在的标准不统一、系统不连通、数据不共享、业务难协同的问题;线下着力开展“一次办、帮您办”,通过优化流程,整合环节,组建队伍,推进“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提升审批效率。

目前,内蒙古全区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共开设“一次办”收件窗口347个,梳理优化“一件事”流程图、办事指南9000多份,整理规范办件基础表单1.1万份,自治区统一梳理推出的103件事已经分批次在内蒙古全区范围内普遍推开。

用心用情办实事

交出带有“内蒙古温度”的民生答卷

两会期间,一份带有“内蒙古温度”的答卷温暖人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要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把群众的急事难事当要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努力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大力扶持就业带动力强的中小微企业、就业带动面广的个体工商户;

保障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群体权益。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就近上好学。

高度重视“一老一小”问题,调动多方力量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

……

民生话题引发热议,代表委员纷纷发言,“触摸”民生温度。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做到既保护生态又实现产业发展、美丽与发展共赢?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通辽市林草局局长何志伟结合实际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何志伟表示,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因地制宜,引导农牧民发展塞外红苹果、榛子和沙棘等产业,曾经的荒地不仅变成了“绿洲”,而且成为了农牧民的“绿色银行”。


通辽市科左中旗希伯花镇锦绣海棠基地红彤彤的果实。纪祥摄

通辽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5.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草原、沙漠、森林、湿地等多种自然形态。为了实现美丽和发展双赢,通辽市林草局担当起了生态政策宣传员、生态守护员、农牧民产业发展指导员和生态产业研究员的角色。

通辽市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叶开摄

近年来,通辽市林草局重点引导农牧民发展塞外红苹果、榛子和沙棘等产业,并对育苗、栽植、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进行全程指导培训,年培训农牧民6000余人次。目前,全市经济林面积达到了100万亩,覆盖8个旗县市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医疗卫生领域也是今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赵海平围绕互联网医院建设方面回应社会关切。他介绍,2021年1月4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获得内蒙古地区首个互联网医院牌照。下一步,医院将针对复诊和慢性病患者实现全流程在线就诊,尽快打通医保在线支付渠道,同时延伸互联网诊疗功能,实现与帮扶医疗机构患者的视频就诊,推进医院健康扶贫工作。

“双减”政策的落地,广受社会关注。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阿拉善盟阿左旗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主任陶惠霞认为,落实“双减”,重点是要通过“课内提质”来助力“课外减负”。

为了提升课内的质效,陶惠霞牵头实施了《阿左旗区域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项目》,主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单一的“老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新型学习方式。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传统填鸭式的课堂越来越少,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实验班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展示欲望、口语表达、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有效锻炼,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陶惠霞表示,接下来将一如既往,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力以赴地引领一线教师通过“教改”来落实“双减”,为促进自治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重任在肩唯有砥砺奋发,风雨无阻更须笃行不怠。素有“蒙古马精神”的内蒙古人民,必将继续奋力前行,在新的一年展现内蒙古的新气象新作为,扎实迈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