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促进创新扩大开放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22-01-25 09:46 来源:内蒙古日报
过去一年,内蒙古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一日办结”,67.8%的政务服务事项支持全程网办,市场监管高频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过去一年,内蒙古开行中欧班列304列,过境中欧班列6162列、增长13.3%,进出口总额1235.6亿元、增长17.2%。
“越是发展困难、转型艰难,越要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红利。”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些激昂的语句,激励着大家不懈奋斗。参加自治区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实现质的跃升。
自治区人大代表、通辽市市长郭玉峰表示,通辽市将坚持改革开放与优化环境协同发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扩大开放合作,提升营商环境质量,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自治区人大代表、鄂尔多斯市代市长杜汇良认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需要政府在手续的办理以及兑现承诺方面有更加积极、实质的行动,敢于为企业解决发展的后顾之忧。全市每个政府的委办局都要向市民去述职,接受包括企业家代表的评价。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将着力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完善交易规则体系,增加交易品种,提升交易功能,实现我区绿色能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加快对蒙古国第九条外送通道建设。”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董事长贾振国说。
唯开放者强。内蒙古北接俄蒙,横跨“三北”,毗邻八省区,靠近京津、东北等中心市场和出海口,是环渤海经济圈腹地,也是东北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华北连接大西北的重要经济通道。
从中欧班列重去重回,到高铁线路不断增多,再到举办全国工商联主题高端峰会暨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大会,近年来,自治区努力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跳出内蒙古发展内蒙古,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代表委员们认为,自治区不断加大开放力度,成效显著。把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自治区下定决心
继续发力
有效落实扩大开放举措
——统筹“放”与“防”,一手抓实疫情防控,一手抓好口岸畅通,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同俄蒙各领域合作,组织实施口岸枢纽扩能改造、联运通道能力补强、集疏运设施补短板等建设项目,为打造我国向北开放桥头堡做实基础。
——充分发挥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功能作用,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
——全面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沿黄省份、毗邻省区的务实合作,特别要在能源、生态、旅游、商贸和科技、教育、医疗、人才等重点领域寻求突破,精准谋划一对一、一对多合作事项,更好承接高端产业、引领领军企业、吸纳先进要素、开拓消费市场。
自治区人大代表刘飞明认为,乌兰察布市要努力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切实把乌兰察布市与二连浩特市的物流枢纽园做起来,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寻找发展新机遇。
“内蒙古是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是我国对蒙古国金融合作的重要窗口,应着力打造双方金融体系多层级定期沟通交流合作机制,提高内蒙古金融机构对蒙古国优质项目的授信支持力度。”自治区政协委员、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胡文勇说。
一个地区
敢于变革
才有光明的未来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建设创新型内蒙古,也作为2022年的工作重点跃然纸上。
“兴安盟要围绕技术创新聚焦聚力,深入开展‘科技兴蒙’行动,在现代农牧业、农畜产品深加工、生态节能环保、传统产业提升改造等领域进行技术攻关,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自治区人大代表刘剑夕说。
自治区人大代表、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廷围绕创新驱动提出了建议:把呼伦贝尔纳入推进数字内蒙古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数字产业园区范围,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改革、开放、创新的成果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展开,为自治区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没有完成时
发展无止境
创新无尽头
今天的内蒙古
正在不断积蓄力量
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