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科技引领,胜利油田走向新的胜利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21-04-22 00:00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对拥有60年历史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来说,4月16日是个大日子。

“百年胜利展望”科技创新论坛的召开,吸引了一批来自天南地北的院士“大咖”,中国科学院贾承造院士、金之钧院士,中国工程院曹耀峰院士、李阳院士、李根生院士、郭旭升院士、顾心怿院士……现身会场的众多院士身上有个共同的标签:石油人。他们与胜利油田颇有渊源,或者是从这里走出去,或者在这里奋斗过。

站在胜利油田发现60年的节点上回望,其产油、育人、创新三重角色尤其鲜明——60年来,这里累计产油近12.5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产量的五分之一;60年来,这里培养了12名两院院士、3.4万名科研人员、28位全国劳动模范;60年来,这里斩获了近8000项科技成果、120余项国家级奖励,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

“何以引领未来?还得靠科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油田分公司代表孔凡群向科技日报记者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价值引领、创新驱动,持续打造核心关键技术体系,推动老油田焕发“第二春”。

“碎盘子”里还能不能再找到油?

胜利油田拥有东西部两大探区。

东部是以济阳坳陷及胜利滩浅海为主,涵盖了世界上2/3的油藏类型,被称为“一个摔碎了的盘子,又被踢了一脚”;西部以准噶尔盆地中石化探区为主,是历经了多轮次勘探未果被弃置的边角洼地区。

从“摔碎的盘子”到“边角洼地区”,找油谈何容易?

潜山,是指被新地层覆盖埋藏在地下的潜伏山,是胜利油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地质专家们常用“夜长梦多”来形容它,一方面表示潜山“埋藏深”“年代久远”,另一方面说明潜山走过了“多梦的季节”,经过多期强烈构造运动,复杂多变,难以捉摸。

1978年,胜利油田发现了渤海湾盆地第一个褶皱型潜山油藏,并发现桩西油田。但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理论和技术上无法突破,潜山油气藏勘探10年未有大进展。

2017年,“埕北313井”在下古生界获得日产300多吨的高产工业油流。自此,原来只盛开在潜山山顶的“油花”开始在潜山山谷中绽放,千万吨级储量相继发现。

突破背后是“推到重来”后的“重新认识”,即重新认识资源潜力、复杂构造、沉积储层和成藏规律,从而拨开了成熟老区精细勘探的迷雾。

理论认识突破之后,配套技术跟上。60年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相继诞生,每一次理论技术的进步都带来了油气的大发现,科技成为胜利油田名副其实的“第一生产力”。

这些年来,胜利油田从陆地到海洋、从东部到西部,共发现81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亿吨,其中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连续30年均过亿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创新技术改写了世界石油行业的“金科玉律”

“挑战极限,创新无限。”这8个大字挂在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试验室的墙上。这是全体胜利人的科研理念。

化学驱油技术被誉为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杀手锏”技术,但是胜利油藏高温、高盐,带来了国际公认的化学驱油难题。“难题就是创新的方向。”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常委、胜利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宗檩向记者总结,“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攻关勘探开发技术难题,全力打造理论技术创新强大动能。”

很多拜访者发问:老油田如何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胜利人的答案是:科技创新。

聚合物驱油技术、二元复合驱油技术、非均相复合驱油技术,一路走来,胜利油田成为世界化学驱油技术的领跑者。目前,胜利油田化学驱累计动用地质储量5.6亿吨,累积产油7000万吨,化学驱年产油量占油田年总产量的12%。

“注水压力不能超过地层破裂压力”,这是世界石油行业的“金科玉律”,但2020年,这一“规律”被胜利油田的压驱技术改写了。胜利油田首席专家、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杨勇说:“我们突破传统认识,超破裂压力大排量注水,快速提压恢复地层能量,增加产量,大幅度提高了采收率。”

胜利油田“牛25-42A”区块,按照“规律”,注水压力一般控制在30兆帕,结果却是水注不进,油采不出,油井奄奄一息。当注水压力提高到46兆帕,地层一口气“喝”了20000立方米水后,区块一口井自喷了,日产油量达到15.5吨。

面对多样的油藏类型,胜利人敢于打破常规,依靠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把它们变成效益稳产的阵地。

“胜利油田60年,书写了一部厚厚的科技创新史。”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牛栓文如此总结,胜利油田作为老油田,当前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增资源、保稳产、促发展。

探寻历史,科技创新是支撑油田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放眼未来,一批新兴储备技术,让“打造百年胜利”的底气更足。可以说,依靠科技创新,让胜利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附件:

上一篇: 青岛高新区:发布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实施方案

下一篇: 西宁市城西区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集聚高地”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科技引领,胜利油田走向新的胜利

发布时间:2021-04-22 00:00  来源:科技日报

对拥有60年历史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来说,4月16日是个大日子。

“百年胜利展望”科技创新论坛的召开,吸引了一批来自天南地北的院士“大咖”,中国科学院贾承造院士、金之钧院士,中国工程院曹耀峰院士、李阳院士、李根生院士、郭旭升院士、顾心怿院士……现身会场的众多院士身上有个共同的标签:石油人。他们与胜利油田颇有渊源,或者是从这里走出去,或者在这里奋斗过。

站在胜利油田发现60年的节点上回望,其产油、育人、创新三重角色尤其鲜明——60年来,这里累计产油近12.5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产量的五分之一;60年来,这里培养了12名两院院士、3.4万名科研人员、28位全国劳动模范;60年来,这里斩获了近8000项科技成果、120余项国家级奖励,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

“何以引领未来?还得靠科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油田分公司代表孔凡群向科技日报记者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价值引领、创新驱动,持续打造核心关键技术体系,推动老油田焕发“第二春”。

“碎盘子”里还能不能再找到油?

胜利油田拥有东西部两大探区。

东部是以济阳坳陷及胜利滩浅海为主,涵盖了世界上2/3的油藏类型,被称为“一个摔碎了的盘子,又被踢了一脚”;西部以准噶尔盆地中石化探区为主,是历经了多轮次勘探未果被弃置的边角洼地区。

从“摔碎的盘子”到“边角洼地区”,找油谈何容易?

潜山,是指被新地层覆盖埋藏在地下的潜伏山,是胜利油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地质专家们常用“夜长梦多”来形容它,一方面表示潜山“埋藏深”“年代久远”,另一方面说明潜山走过了“多梦的季节”,经过多期强烈构造运动,复杂多变,难以捉摸。

1978年,胜利油田发现了渤海湾盆地第一个褶皱型潜山油藏,并发现桩西油田。但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理论和技术上无法突破,潜山油气藏勘探10年未有大进展。

2017年,“埕北313井”在下古生界获得日产300多吨的高产工业油流。自此,原来只盛开在潜山山顶的“油花”开始在潜山山谷中绽放,千万吨级储量相继发现。

突破背后是“推到重来”后的“重新认识”,即重新认识资源潜力、复杂构造、沉积储层和成藏规律,从而拨开了成熟老区精细勘探的迷雾。

理论认识突破之后,配套技术跟上。60年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相继诞生,每一次理论技术的进步都带来了油气的大发现,科技成为胜利油田名副其实的“第一生产力”。

这些年来,胜利油田从陆地到海洋、从东部到西部,共发现81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亿吨,其中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连续30年均过亿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创新技术改写了世界石油行业的“金科玉律”

“挑战极限,创新无限。”这8个大字挂在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试验室的墙上。这是全体胜利人的科研理念。

化学驱油技术被誉为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杀手锏”技术,但是胜利油藏高温、高盐,带来了国际公认的化学驱油难题。“难题就是创新的方向。”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常委、胜利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宗檩向记者总结,“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攻关勘探开发技术难题,全力打造理论技术创新强大动能。”

很多拜访者发问:老油田如何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胜利人的答案是:科技创新。

聚合物驱油技术、二元复合驱油技术、非均相复合驱油技术,一路走来,胜利油田成为世界化学驱油技术的领跑者。目前,胜利油田化学驱累计动用地质储量5.6亿吨,累积产油7000万吨,化学驱年产油量占油田年总产量的12%。

“注水压力不能超过地层破裂压力”,这是世界石油行业的“金科玉律”,但2020年,这一“规律”被胜利油田的压驱技术改写了。胜利油田首席专家、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杨勇说:“我们突破传统认识,超破裂压力大排量注水,快速提压恢复地层能量,增加产量,大幅度提高了采收率。”

胜利油田“牛25-42A”区块,按照“规律”,注水压力一般控制在30兆帕,结果却是水注不进,油采不出,油井奄奄一息。当注水压力提高到46兆帕,地层一口气“喝”了20000立方米水后,区块一口井自喷了,日产油量达到15.5吨。

面对多样的油藏类型,胜利人敢于打破常规,依靠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把它们变成效益稳产的阵地。

“胜利油田60年,书写了一部厚厚的科技创新史。”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牛栓文如此总结,胜利油田作为老油田,当前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增资源、保稳产、促发展。

探寻历史,科技创新是支撑油田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放眼未来,一批新兴储备技术,让“打造百年胜利”的底气更足。可以说,依靠科技创新,让胜利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