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砥砺奋进!上海科创工作一直在路上
发布时间:2020-12-09 00:00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是上海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交卷之年”。根据此前的《2019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报告》显示,2019年上海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高于2.23%的全国平均水平;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3.5件,较五年前增加一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始终处在全国前两位。
在12月8日由上海市科技党委、市科委举行的2020年上海科技创新工作情况通报会上,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介绍说,上海科技创新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对标“四个新”“四个第一”的要求,科技支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力推进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聚力突破三大重点领域,积极打造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创新源头供给,加快完善创新治理体系,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自然》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中,上海从2016年的第八名上升至2019年的第五名,体现了上海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进步。
据悉,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不断取得进展,截至11月底,上海共获国家药监局药品批件170个,其中生产批件3个;70项Ⅲ类医疗器械产品成功获批注册;CT核心部件5MHU医用球管实现国产,成功研发全球首台75厘米超大孔径3.0T磁共振设备……
“人工智能赋能医疗领域辅助诊疗、自动驾驶、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通管’等,并成功应用于抗‘疫’一线”,张全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科技战“疫”相关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推动了科技创新的进步与发展。比如,联影推出了“全智能自动扫描导航”的天眼CT,检查时患者不用摘下口罩,医护人员也不用接触患者,医生只需隔室操作就能完成自动摆位与扫描,大大降低了医患交叉感染风险。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到联影全线CT产品上。疫情期间,联影集结了全集团研发、生产、供应链、售后、临床培训等方面的力量,全力保障一线设备的及时供应。
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累计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企业超过600家,产业规模约占全国20%。据悉,目前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已注册成立并积极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
此外,在科技助力民生方面,洋山港国际首条5G无人驾驶集卡示范线实现2万标箱运量,宝钢百千万功率燃料电池重卡试运行,中车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沪试跑……科技支撑社会民生正在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张全表示,面向未来,上海科技创新工作将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放在”,按照“四个新”“四个第一”的要求,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构建高水平创新网络,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能级提升,为实现“十四五”科创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开好局、起好步,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科技力量。
据悉,上海“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明显增强,科技创新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2030年形成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奠定坚实基础,为提升上海“五个中心”能级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有效支撑。核心指标包括创新主体能级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5万家、新设科技型企业占新设企业比重达5%左右等。
继往开来,砥砺奋进,上海的科技创新工作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