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湖南!长株潭国家自创区“新三年”启航
发布时间:2020-12-08 00:00 来源:科技日报
“高站位、高起点、高水平谋划自创区‘十四五’发展建设,扎实实施新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把自创区建成国内先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不久前,在长沙举行的“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如此表明“湖南决心”。同时,自创区拟全面推进新的三年行动计划。
2014年12月,国务院批复湖南建设长株潭自创区。2017年,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并以“核心区研发投入强度达3.4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2.5倍;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16.92%;新增两院院士18人、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获国家科技奖励87项……”的捷报收官。
今天,湖南又即将带着省委书记的“决心”,在自创区“新三年”计划引领下,新一轮创新奔跑。
政策机制“池”,育创新创业“态”
成功的探索背后,必然有支撑其成功的经验。长株潭自创区也不例外。它的第一条经验,便是为育创新创业之“态”,造政策机制的“池”。
过去五年,湖南围绕创新创业全链条,启动了一系列政策机制建设。该省对涉及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自创区、科技奖励等内容的四部地方性法规完成了修订和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科研经费管理“二十条”为科研人员松绑赋能,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实施意见》着力激活科研院所内生动力,率先推出的“两个70%”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积极探索了专利使用权出资注册公司等成果转化模式……
湖南省科技厅厅长童旭东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在先行先试探索取得第一阶段成功后,下一步,自创区将加大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全面贯彻落实自创区《条例》,不断探索具湖南特色的科技创新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并形成一批可复制的示范政策。
设置阶段“小目标”,为自创区发展树“纲”
梦想总是要有的,成功实现梦想的“小目标”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是自创区发展五年来的第二条经验。
2017年,湖南的“小目标”——自创区首个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同年,该省设立自创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平台、人才等的建设工作。
以人才工作为例,通过“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等政策推动,一个全覆盖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在自创区形成,引进顶尖人才团队,最高可获1亿元综合支持。短短时间内,这里引进了高层次创新团队70余个,形成了湖南人才引进史上罕见的“自创区速度”。
尝到“小目标”甜头,“新三年”里,湖南拟“加码”启动高端人才集聚行动,力争三年内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人以上,也将探索首席科学家制度和人事关系双聘制、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新方式、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等方面的先行先试。
有“决心”,有“态度”: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自创区建设,湖南有“决心”,也有“态度”。许达哲不久前表示,自创区要力争在先进制造、智能技术、生物种业、新材料等领域有新发展,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等方面有突破,在交叉学科融合创新上有所作为。
一句话,要持续攻关各类核心关键技术!由此,“新三年”,湖南做好了“123”准备:建一个“长株潭科技创新中心”,夯实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两大基盘技术,打牢应用数学、量子科学、材料科学等三大学科基础。同时,该省拟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行动和产业集群提升行动,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储备库,每年布局50项左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助力千亿级产业集群数量倍增……
新三年行动计划提及,到2022年,形成以自创区为核心,以长株潭三市为主体,辐射带动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建成国内先进、具国际影响力的长株潭科技创新中心,把自创区打造成全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小目标”还剑指“技工贸总收入大幅提升,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全省平均水平一倍以上,自创区内千亿级产业集群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三个‘倍增’”。
此外,湖南还有意启动自创区和自贸区“双自联动”片区改革试点,也将着力扩大自创区政策覆盖范围,鼓励自创区与环长株潭城市群及省内其他市州联动,最终以自创区拉动全省创新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