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湾畔涌起创新浪潮——青岛市市南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0-12-03 00:00 来源:科技日报
“到11月底,华夏基石(中国)总部基地投入使用3个多月来,已引进2家头部企业、5家上市公司和2家深圳行业协会在青岛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华夏基石产业服务集团总裁张文锋表示,基地正在围绕“先进制造、大消费、大健康”三大产业,打造上市公司在青岛市市南区的北方总部基地和中小企业成长的孵化加速器。
今年以来,落户市南区的企业数不胜数。据统计,全区前三季度新登记企业5208户,登记在册市场主体总量93013户,净增长3.43%。
数字是诱人的。但是,走马上任3个多月的市南区委书记赵燕在深入调查研究后思考:市南区如何在做好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工作下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赵燕表示,作为青岛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浮山湾畔,面积仅30.01平方公里的市南区,正在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明确国际会客厅、总部经济所在地、时尚潮流策源地的定位,加速将这些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突破城市中心区改造提升、楼宇经济提质增效等瓶颈问题,促进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工业互联网等业态发展,建设更加开放的新金融产业聚集区、更加活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更加聚合的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更加时尚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更具竞争力的商务商贸服务产业生态,打造名副其实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承诺制”审批,即来即办
谈起在市南区投资设立法人公司——青岛智物联网络有限公司。专注于工业物联网的深圳智物联网络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这里“承诺制”审批,立即办理,跟踪服务的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吃了“定心丸”。为了帮助企业迅速打开青岛市场,市南区商务局为青岛智物联网络有限公司代言,联系了与智物联有关的特种设备企业近150位代表客户,搭建桥梁建立联系。
打造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只有企业满意的“地平线”,没有完美收官的“天花板”。市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陈鹏介绍,市南区行政审批实现了“审批事项、审批职能、审批人员”三集中,“一枚印章管审批”;设立了“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将办事窗口由52个缩减到36个,实现“一窗办理”;在山东省内率先实现政务服务进商超、进楼宇,在社区、银行、商超、楼宇等地布设17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
“企业开办最初需要注册登记,然后进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印章刻制等四个环节、20个工作日,通过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市南区的企业开办时间一再缩短,现在普通企业开办只需一个环节、一个工作日就可完成。”陈鹏表示。
据统计,全区16个部门376项政务服务事项入驻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纳入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347项,占入驻大厅所有事项的92%。自今年6月30日起,市南区免费为企业刻制开办的首套印章。目前共免费刻制1800余套,为企业节约资金27万元。
让营商服务跑出“加速度”,市南区做到“数据”多跑路,企业、百姓不跑路。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青岛市企业开办及注销一体化平台”、“青e办”APP市南分厅,市南区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100%“一次办好”。同时可线上查阅事项的办理流程、申报材料、实施依据、受理条件等15项要素信息,实现“一表填报、一个环节、一网通办”。通过一体化监控平台,工作人员通过平台“见证不见面”,初步实现开评标区域和项目运行过程的实时同步调阅、同步存储、全程可追溯,保障交易的阳光公平。
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引来“金凤凰”。德国SNP、壳牌、产融中心、 夫人等一批上市公司和头部企业前来市南区落户。
“真金白银”激活企业“创新翅膀”
今年以来,青岛洛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因专精特新,已先后获得了市南区20万元奖励资金。“作为一家科技型环保企业,市南区十分重视企业发展,主动联系企业申请各种奖励政策,帮助企业拓展市场。”该公司企业战略规划部经理尹丽莎高兴地说。
让企业更振奋的是,在近日举行的市南区企业家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市南区促进“双招双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20条》、《市南区惠企服务12条》以及“亲商卡”:对新引进年度全口径经济贡献达到300万元且保持增长的企业,按照其区级主要经济贡献的前三年的100%、后两年的55%给予奖励;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和总规模1亿元的应急转贷基金,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支持辖区重点产业项目;对新引进总部企业给予最高4000万元奖励……为总部、时尚、金融、科技、海洋、楼宇经济等重点产业“强筋壮骨”。
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对瞪羚企业、“隐形冠军”、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哪吒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赋能”等项目,给予奖励;设立科技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从“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等方面进行扶持。市南区科技局局长刘海波说:“市南区发挥青岛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作用,提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服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对‘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十个方面全方位立体化扶持。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把市南区打造成青岛市创新创业的策源地。”
用政府“政策指数”换取企业“发展指数”。赵燕向广大企业家郑重承诺:将以最大诚意尊重企业家、成全企业家,严格按照“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求,更加突出企业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角”地位,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便利舒心的发展平台、打造最适宜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成全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创业、创意、创造,用 “服务指数”“政策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幸福指数”。邀请企业家在市南投资兴业、发展壮大,做市南创业的“最铁合伙人”、发展的“最美奋斗者”、形象的“最佳代言人”。
盘活“存量”,带动“增量”做强产业链
这是一条远近闻名的百年商业街——中山路。在青岛人的记忆里,中山路片区留存至今的中、西式老建筑曾几何时拥有辉煌与灿烂,商业购物、金融、餐饮、娱乐、文化等特色元素“百花齐放”,成为市南区无比的自豪与荣耀。
怎奈时过境迁,中山路商业街一度失去昔日的繁华。面对多年亟待复兴的中山路老商圈,以及距离栈桥仅仅几百米,8万多平方米的栈桥广场已沉睡了9年,“五四”广场附近搁浅或停工的商业项目……市南区委、区政府决定实施中山路登封市南区西部老城区“复兴工程”。
青岛人对中山路有情怀,外地人对中山路有期许。市南区区长高健表示,市南区按照打造青岛未来百年历史性工程的要求,强力突破济南路拓宽工程拆迁工作,加快中山路步行街整体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开放5G场景,将中山路打造全国首条直通大海的国际化商业步行街,让百年商业街焕发勃勃生机。
如今,伴随中山路片区复兴改造的进行,广兴里等老里院化身青岛工业设计中心等,片区内其它功能区改造也在如火如荼进行。
中山路的复兴仅是市南区盘活“存量”,带动“增量”,创新赋能发展,做强产业链,全面提升城区功能和品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由于资金成本高、产业老化、土地开发已达上限等诸多因素影响,市南区发展趋势向缓,走出区域发展瓶颈期,路在何方?赵燕表示,市南区着力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坚持缺什么、引什么,加快聚集行业引领性强、成长性好的新锐企业和人才,做优做强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资源集聚,实现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培育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为链上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现代服务、密集的智力资源、低廉的融资成本、畅达的通信物流,让市南区的企业享受一流的发展环境。
引以为自豪的是在市南区这片沃土,以全市2.7‰的土地,实现了全市10%的GDP,单位面积生产总值达到40亿元。高健表示,发展无止境,结合全区“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市南区以科创引领、金融助力、数字赋能,聚焦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科技服务、航运贸易等产业,打造总部经济首选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市南区高质量发展。
抢先机,开新局,市南区“加速”行动起来。市南区委常委、副区长张伟说,市南区正在加快推进40多万平方米的软件园和动漫产业园两个“都市园区”腾笼换鸟、动能转换,打造名副其实的“软件园区”。
最近,市南区与青岛高速、知来基金、科学仪器产业园、58科创﹒新经济产业园、青岛地铁、中挪未来科技创新、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乾乐邦物流、中外企业家联合会等11个项目企业(机构)签约。其中,落地市南区的青岛科学仪器产业园项目建成后,是全国唯一科学仪器细分领域特色产业园区,力争5年内培育至少2家上市公司,年产值达到150亿元。
“产业园立足打造科学仪器科研、检测、产业和应用基地,将引进产业高端人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布局生命科学、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制定一系列行业标准,集聚一批可规模化、可产业化的高端科学仪器科研团队、创新研发型企业,打造中国最高端的科学仪器产业园。”项目负责人、青岛中资中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娜表示,从项目落地前的意向考察到最终落地的整个过程中,企业也被市南区创新创业的热情所感染。
有如此同感的还有更多企业家。青啤集团董事长黄克兴在2020市南区企业家大会上表示,近段时间,切实感受到了市南区委、区政府读懂企业家、尊重企业家和成全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感受到了市南区站在企业角度想问题、定政策、优服务的新施政理念和快速精准的落地实施。青啤将把辐射全国的时尚板块总部落户市南区,通过一系列项目的落户,进一步推动市南区经济发展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