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党员引领乡贤助推 广西納禄村納新“福”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20-08-18 00:00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这是一个“因祸得福”的美丽村庄!

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罗秀镇礼教村委下辖的自然村納禄村,山清水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

曾经,这里连年遭遇洪水灾害,经济基础薄弱,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不高;如今,党员带头、乡贤助力,协同打造乡村振兴鲜活样板,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近日,记者走进納禄村,倾听当地百姓讲述亲历的“納禄故事”。

灾后重建“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潘学标,納禄村人的骄傲,也是村里的乡贤代表。他于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农村一路求学,70年代考取大学,现在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我国农业气象与生态学领域专家。

“记得小时候,环绕村边的罗秀河是我常玩耍的天堂。这里还曾经是一条运送粮食的黄金水道,但是每年到了7、8月份雨季就会发洪水,村口的水稻田是洪水穿越的必经之处。”潘学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特别是2005年那场特大洪水,让纳禄村遭受严重损毁。

潘学标对那一天记忆深刻。当时他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气象系主任,正在江西组织专家给学生们作有关洪涝灾害和暴雨预报的专题报告,不胜唏嘘的是,就这时候接到了老家兄弟打来的紧急电话,说是老家被泡成了一片汪洋。电话通完后没多久,通讯就中断了。3天后,潘学标赶回到家乡,看到村里的老房子大面积倒塌,庄稼颗粒无收。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领下,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们如火如荼开展灾后重建,踊跃捐款、投工投劳,腾让宅基地等。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納禄村重新系统规划村内空间形态、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以及水利工程改造。

当年,包括潘学标在内,6名积极参与家乡重建、作出贡献的村民被推选为了納禄村第一批新乡贤。

“納禄村能有今天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投入,还有村干部的无私奉献。”潘学标看到,这些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家乡建设一年比一年好,生态宜居美丽家园逐步变成现实。

产业融合发展群众生活富起来

大水灾过后,重建起家园的納禄村人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农田严重沙化,水稻没法种了,如何解决生活来源?一开始,村民们陆续发展种桑养蚕。很快,大家又发现,种桑养蚕过程中最难处理的废弃物蚕沙污染会导致水土等环境破坏。接下来,谋求产业融合发展成了納禄村人探索的新路径:改种果树,发展现代农业;挖掘乡村文化,打造休闲观光旅游产业。

卓香连,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也是納禄村第一批新乡贤之一。虽然是从外村嫁来的媳妇,卓香连深得村民们的敬重,连续10多年被村民们选为村委会干部。有着丰富果树种植经验的她,从2014年开始,带着村民一起种植沙糖桔。除了技术指导,对村里的贫困户,卓香连个人出资帮买果苗、化肥等。如今,納禄村水果产业核心区达到3400亩、拓展区5200亩、辐射区11000亩。

沙糖桔的市场价格并不是很稳定,为此,卓香连专门成立了1百多人的剪果队,在采摘季给各家各户做服务,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客商前来收购。现在,村民依靠沙糖桔种植、销售,收入连年翻番。

齐心协力铺展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阳光灿烂的午后,当记者漫步于村道街巷,穿越在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群间,听卓香连讲述着每幢房子和每个邻居的故事时,偶遇74岁的潘金秀老人正在和老搭档表演当地流行地方戏曲“彩调”。老人家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过去穷,我们不得已穷开心;现在生活好了,我们更应该开心。”她常常跟村里的老姐妹们交心:“现在社会那么好,村子那么美,每个月还可以固定领取养老金,这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没有的。今后我们老人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把身体搞好一点,开心多一点,才能多享福!”

納禄村自荣获国家AAA级乡村旅游、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后,年接待游客突破10余万人。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元以上。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脱贫致富、幸福指数攀升的良好走效。

谈到家乡的未来,潘学标认为,关键是要把生态文明、传统文化协调起来。“我之前有给村干部们建议,要把家乡的河道重新疏通,这样除了降低灾害风险,还能解决物流运输和丰富旅游资源。类似納禄村这种小流域灾害不能忽视,最近频繁出现的很多灾害,都是因为小流域灾害。乡村治理是综合体系建设,灾害、经济、人文几个方面都要统筹考虑。”

随着納禄村发展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像潘学标、卓香连、潘金秀一样,越来越多新乡贤的身影出现在納禄村建设的各个角落,将浓浓乡愁化作热爱家园、回报家乡的实际行动。


附件:

上一篇: 每亩多收入5000元背后,是一批新技术的运用

下一篇: 新技术新业态,打造山东新面貌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党员引领乡贤助推 广西納禄村納新“福”

发布时间:2020-08-18 00:00  来源:科技日报

这是一个“因祸得福”的美丽村庄!

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罗秀镇礼教村委下辖的自然村納禄村,山清水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

曾经,这里连年遭遇洪水灾害,经济基础薄弱,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不高;如今,党员带头、乡贤助力,协同打造乡村振兴鲜活样板,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近日,记者走进納禄村,倾听当地百姓讲述亲历的“納禄故事”。

灾后重建“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潘学标,納禄村人的骄傲,也是村里的乡贤代表。他于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农村一路求学,70年代考取大学,现在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我国农业气象与生态学领域专家。

“记得小时候,环绕村边的罗秀河是我常玩耍的天堂。这里还曾经是一条运送粮食的黄金水道,但是每年到了7、8月份雨季就会发洪水,村口的水稻田是洪水穿越的必经之处。”潘学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特别是2005年那场特大洪水,让纳禄村遭受严重损毁。

潘学标对那一天记忆深刻。当时他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气象系主任,正在江西组织专家给学生们作有关洪涝灾害和暴雨预报的专题报告,不胜唏嘘的是,就这时候接到了老家兄弟打来的紧急电话,说是老家被泡成了一片汪洋。电话通完后没多久,通讯就中断了。3天后,潘学标赶回到家乡,看到村里的老房子大面积倒塌,庄稼颗粒无收。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领下,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们如火如荼开展灾后重建,踊跃捐款、投工投劳,腾让宅基地等。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納禄村重新系统规划村内空间形态、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以及水利工程改造。

当年,包括潘学标在内,6名积极参与家乡重建、作出贡献的村民被推选为了納禄村第一批新乡贤。

“納禄村能有今天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投入,还有村干部的无私奉献。”潘学标看到,这些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家乡建设一年比一年好,生态宜居美丽家园逐步变成现实。

产业融合发展群众生活富起来

大水灾过后,重建起家园的納禄村人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农田严重沙化,水稻没法种了,如何解决生活来源?一开始,村民们陆续发展种桑养蚕。很快,大家又发现,种桑养蚕过程中最难处理的废弃物蚕沙污染会导致水土等环境破坏。接下来,谋求产业融合发展成了納禄村人探索的新路径:改种果树,发展现代农业;挖掘乡村文化,打造休闲观光旅游产业。

卓香连,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也是納禄村第一批新乡贤之一。虽然是从外村嫁来的媳妇,卓香连深得村民们的敬重,连续10多年被村民们选为村委会干部。有着丰富果树种植经验的她,从2014年开始,带着村民一起种植沙糖桔。除了技术指导,对村里的贫困户,卓香连个人出资帮买果苗、化肥等。如今,納禄村水果产业核心区达到3400亩、拓展区5200亩、辐射区11000亩。

沙糖桔的市场价格并不是很稳定,为此,卓香连专门成立了1百多人的剪果队,在采摘季给各家各户做服务,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客商前来收购。现在,村民依靠沙糖桔种植、销售,收入连年翻番。

齐心协力铺展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阳光灿烂的午后,当记者漫步于村道街巷,穿越在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群间,听卓香连讲述着每幢房子和每个邻居的故事时,偶遇74岁的潘金秀老人正在和老搭档表演当地流行地方戏曲“彩调”。老人家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过去穷,我们不得已穷开心;现在生活好了,我们更应该开心。”她常常跟村里的老姐妹们交心:“现在社会那么好,村子那么美,每个月还可以固定领取养老金,这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没有的。今后我们老人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把身体搞好一点,开心多一点,才能多享福!”

納禄村自荣获国家AAA级乡村旅游、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后,年接待游客突破10余万人。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元以上。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脱贫致富、幸福指数攀升的良好走效。

谈到家乡的未来,潘学标认为,关键是要把生态文明、传统文化协调起来。“我之前有给村干部们建议,要把家乡的河道重新疏通,这样除了降低灾害风险,还能解决物流运输和丰富旅游资源。类似納禄村这种小流域灾害不能忽视,最近频繁出现的很多灾害,都是因为小流域灾害。乡村治理是综合体系建设,灾害、经济、人文几个方面都要统筹考虑。”

随着納禄村发展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像潘学标、卓香连、潘金秀一样,越来越多新乡贤的身影出现在納禄村建设的各个角落,将浓浓乡愁化作热爱家园、回报家乡的实际行动。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