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建设新型监管服务体系,加速上海科创
发布时间:2019-12-24 00:00 来源:科技日报
刘思江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海关是我们的家门,开得太松不行,关得太紧也不行。”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在12月23日的《上海海关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实施方案》(2020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现场表示。

近年来,在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路上,上海海关持续改革创新,成立了全国首个支持科创中心建设的专门机构——上海科创中心海关(简称“科创海关”),立足张江、放眼全市,着力为科创机构解决进出口通关环节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方案发布当天,针对集成电路、生命科学、软件工程等领域,科创海关在10家科创企业设立了“海关创新示范点”,科创海关关长张庆华表示,在示范点先试先行的同时,新举措也将逐步推广到全市。
专注生物医药领域的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是10家试点单位之一,其负责人沈宏表示,以往申报通关可能要两三天,而对于进行医药研发的科学家和等待治病的患者来说,两三天的时间也很关键。科创海关设立后,货物到达当天就可完成通关。
线上线下联动创新
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科创海关突破了传统的海关监管方案,以“全过程”、“全链条”、“全时空”、“全方位”的便利通关监管模式,让各类科创研发机构、企业在海关事务上减流程、缩时间。
“当一批货物从美国发出来之后,通过对航班、落地时间等信息的追踪预估,做到‘即到即查,当天货当天清’。”科创海关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位于上海张江国际创新中心的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是上海海关为加速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而设立的海关监管场所,是上海首家也是唯一的机场区域外的空运货物海关监管场所。
通过该中心实现了机场货栈功能的延伸,运抵机场的空运货物能够在海关监管下,直接从机场到达仓库,货主在收到提货通知后,在“家门口”就可以向海关办理进口货物申报手续,省去了在机场和张江之间的往返奔波。
线上搭建“科创e家”互联网平台。通过该平台,科创机构可获得业务办理指引、在线申请、单证电子传输、办理预审核、通关实时查询和提示、政策信息、“关企”沟通等服务,实现“让科创机构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量身定制”便捷服务
根据海关发布的最新方案,科创海关可从海量数据中快速识别科创机构及其进口的研发用品,将研发用品区别于普通货物,针对其种类多、数量少、批次频、贮存要求高、查检条件特殊等特点优化管理流程,为科创机构“量身定制”便捷的服务措施。
例如实施科创研发机构“白名单”制度,依托上海海关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对符合一定条件纳入“白名单”的科创机构,采用较低的查验率,对特殊情况需要查检的进口用品优先实施查验、抽样、检测等。同时建立重大项目跟踪和“绿色通道”制度,采取“多查合一”的同时,加强事后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科创海关方面表示,2020年将持续优化并逐渐实现方案提出的创新举措;中长期来看,未来10年,将对各项改革创新举措形成制度标准、加强系统集成,从硬件、机制、模式等方面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重要科技领域和重大产业领域涌现一批具有国际化领先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科技成果和产业化项目,并发挥上海科创中心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中的龙头示范作用,推动更高起点的创新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