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40年来科技成就得益于我们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
发布时间:2018-11-07 00:00 来源:中国科技网
11月6日上午,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在中央宣传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主办的“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第二场论坛上进行主题宣讲并回答网友提问。
网友:改革开放这40年,我国科技大踏步发展,大飞机、高铁、深海潜航、量子计算,好多先进科技涌现出来。我们是怎么做到的?还有什么短板?接下来又会怎么改进?
王志刚:40年来我们通过改革开放,科技领域确实取得了一大批成就,除了网友提到的一些,这些成就包括在基础研究方面,量子科学方面和高铁等重大工程方面,以及FAST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另外也包括一些应用基础和技术创新项目的重大进展。这些成就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国家科技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反映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以及对提升综合国力和社会生产力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巨大的进步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形成了引领支撑的势头。这位网友说有哪些好的做法,还有哪些短板,我想从好的做法来讲,可能有这么几点。
首先,任何活动,包括我们科技活动,都要在一定的体制下,在一定的环境下来发展,中国科技体制的发展和改革,需要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能保证我们在能够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来投身科技、发展科技,这也是我们的动员力、领导力,同时可以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刚才讲40年来科技发展,得益于我们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也就是说两个轮子一起转,一个对着生产力,就是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动力,一个对着生产关系,就是科技体制的改革。改革开放一开始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且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这就使得我们的科技从改革开放之初就摆在国家议程、改革开放议程非常重要而突出的位置,到了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九大上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凸显了党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推动了科技能力本身的大幅提升。
第二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能够主动地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主动地去研究中国发展阶段的一些特点,充分把握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乃至将科技发展与社会、环境、文化与新的发展理念无缝的对接起来。我们在科技40年改革发展历程中能够看出来,从经济建设到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到新发展理念的实现,科技都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对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从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他们都走过了一条通过科技使得国家强盛的道路,比如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热力学三大定律等科学发现,推动了蒸汽机时代的到来;19世纪中叶法拉第电子感应现象、麦克斯韦方程等科学发现,推动了美国和德国率先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到了20世纪中叶,图灵计算理论、计算机的发展开启了信息时代。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也是要把科技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经济要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重视经济发展到实现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这时候科技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科技本身的渗透性和扩散性的特点就能进一步发挥,这也是开放倒逼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我们这些年的发展,确实是取得了很大成就,从农村改革到国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进入WTO,主动参加国际经济循环,这些都使得我们的经济规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新的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经济发展和环境是否友好、能不能持续,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但我想科技肯定是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总之,40年科技创新的长足进步,既是我们的一种自觉,一种战略眼光,也是发展阶段倒逼的结果。
当然,我们也清醒看到,对照党的十九大新要求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我们还有不少短板。比如,基础研究仍较薄弱,不少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人才制度环境不够完善,成果转化效率和科技供给质量不够高,国家创新体系效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