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北地区面源污染农田综合防治技示范项目”启动
发布时间:2018-08-29 00:00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西北地区农田普遍存在的地膜污染、氮磷流失和秸秆粪便污染等共性问题,如何解决?8月28日,来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北地区面源污染农田综合防治技示范项目”启动会消息称,项目针对绿洲灌区、河套灌区和黄土高原区同时存在的面源污染问题,以棉花、玉米、马铃薯和苹果为代表作物,通过遴选集成防治技术、构建防治技术模式、开展工程化应用,实现削减区域污染负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发展的目标。项目成果将为西北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和面源污染防控提供有力支撑,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项目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牵头,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联合18家从事面源污染防控的单位联合执行。
项目针对地膜污染、氮磷流失和秸秆粪便污染等共性问题,以“规律成因解析遴选技术—技术优化集成—模式构建示范”为主线,紧密依托申报团队建设并已连续运行10年的西北农田地膜污染国控点监测网和氮磷流失国控点监测网,解析西北面源污染特征、空间格局及污染成因,识别重点区域和关键控制节点。在此基础上,以种植面积大、资源投入高、面源污染突出的棉花、玉米、苹果和马铃薯作为区域代表性作物,以“资源节约—生态阻截—循环利用”为指导,遴选优化低污染易回收新型地膜、农机农艺一体化地膜高效回收、水肥一体化资源高效利用、农田氮磷流失生态阻截、农作物秸秆饲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及产品装备,配套集成农田地膜污染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农田氮磷流失全程防控技术体系和典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紧扣区域面源污染突出问题,分区分类构建绿洲灌区棉花主产区地膜污染与氮磷淋溶综合防治、河套灌区玉米主产区氮磷淋溶与农业废弃物污染综合防治、黄土高原面源污染农田生态防控等技术模式,编制技术规范。
项目将构建西北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4套,编制技术规范6项;建立农业废弃物无害资源化利用生产线2条,年处理能力达8000吨;建立农用地膜回收综合利用示范点1个,集成工艺或设备1套;建成示范区1万亩、核心区0.5万亩,氮磷、农药污染负荷分别削减20%和25%以上,农用地膜等有毒有害化学污染残留降低20%和25%以上,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利用率达到95%;辐射推广15万亩,培训技术人员3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