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盟市创新

呼和浩特:科技“突围”点亮创新之路

来源: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日期:2024-11-06 18:37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2024年,科技“突围”无疑成为高频热议的焦点词汇。

找好“突围”团队,推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找对“突围”模式,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平台载体。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紧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步伐,围绕办好两件大事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任务,全面落实“科技兴蒙”行动,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为重点,加速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创新体系,与北京市海淀区携手共建“两小时创新圈”,勇担科技突围的“突击队”,致力于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奋力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战果”丰硕。

“创”领未来  强力注入发展“硬”支撑

步入“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与高性能光栅产业化” 项目建设场地,挖掘机、工程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建设者们正全情投入、分秒必争地抢抓工期。“此项目实现了自治区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并成功纳入 2024年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点位。该项目总投资约12.5 亿元,分两期建设。其设计产能每年可达20万台,年产值10亿元。建成后,将进一步填补精密光栅制造产业领域的空白,对国家智能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和林新区产业发展公司董事长赵志强如是说道。

“创”字当先,“新”上布局。呼和浩特市立足资源禀赋,选准主攻方向,重点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乳业、大数据产业、硅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清洁能源、现代化工产业等六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聚焦新兴未来产业,积极引进项目,不断构筑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向“新”发力,向“高”攀登,“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升。

内蒙古中环晶体材料有限公司牵头实施市级科技“突围”项目“N型M10高效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棒的研发及产业化”

“呼和浩特市以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培育领军企业以及提升科技园区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六大产业集群以及未来产业,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科技强国战略的有力支点。”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说道。

好项目是实施科技“突围”工程的有力抓手,是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的具体源头。呼和浩特市注重强化项目引领,紧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着重在找点位、找团队、找模式上下足功夫。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采用“专家团队+领军企业+产业园区”的模式,勇立潮头,示范引领,实现从国家、自治区、市级三个层面协同发力,共同推进科技“突围”工程。生物育种点位,依托张涌院士和李喜和教授团队,由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实施国家科技项目。“光栅、乳业、乳酸菌”三个点位纳入自治区“突围”工程。启动实施市级15个“突围”项目,涵盖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未来网络等多个前沿领域,展现我市在新时代科技创新中的蓬勃活力与无限潜力。

“链”动全局  强势铸就产业“新”高地

科技“突围”工程要跳出老套路,就得舍得下血本。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呼和浩特市按照“一点位一方案一政策”推进科技“突围”工程实施。前不久,在敕勒川国际乳业创新大会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第二届年会上,发布了10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并全部实现产业化,乳品行业实现全产业链创新。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紧抓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重大机遇,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研项目作为破解行业发展瓶颈难题的重要抓手。“中国特色乳深加工技术开发及其在新品类中的应用示范”项目作为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的重要点位,依托创新中心世界顶尖研发团队,开展乳功能蛋白高效制备、常温淡奶油新产品开发、乳糖高值化原料、功能乳肽、婴儿粉特医精准水解蛋白、牛奶主食化以及中国式奶酪等新技术研发攻关。

“该项目将加快构建奶业‘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结合中国饮食习惯的特色奶酪和蛋白制品’精深加工体系,打造中国特色乳深加工产业链,实现关键原料国产化,创制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特色奶酪和牛奶主食加工技术与装备,有效解决原奶过剩问题,推动中国乳业和传统主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乳业新质生产力。”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何剑介绍道。

“链”上发力,重点突出。呼和浩特市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紧紧围绕六大产业集群,以科技“突围”工程为抓手,精准发力、全面布局,持续推动延链补链,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

内蒙古科拓生物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自治区科技“突围”项目“乳酸菌资源挖掘和全产业链应用技术深度开发利用”

在绿色农畜产业方面,乳铁蛋白分离制备、乳酸菌低温喷雾干燥工艺等多项关键技术已成功实现产业化落地,为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在生物医药领域,呼和浩特市成功研制并投产了国内首款牛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并建成了全国首条核酸疫苗生产线。

此外,“乳酸菌产业化”“农田地力培育”项目还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猪用灭活疫苗”项目也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些荣誉充分展示呼和浩特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与成果。

“谋”向高远 精心营造发展“软”环境

走进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就像走进一个微缩的生态治理试验场——一片沙地经过种植固沙植物,披上了绿装。形色各异的种子、幼苗一一陈列,向观众展示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治理方式。

这一创新中心,由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及企业共同创建。该中心聚焦草品种选育、草地生态修复、饲草生产与利用、智慧草业四大关键技术领域,是一个集特色种业保育繁推一体化应用研究、生态保护与修复科研试验、生物多样性实践于一体的科研中心。

“我们科研团队已攻克草种遗传技术的关键难题,成功建立了苜蓿、羊草、冰草、野大麦、披碱草、红豆草等内蒙古优势牧草和乡土草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并荣获内蒙古首个紫花苜蓿生物安全评价中试基地的殊荣。更令人振奋的是,我们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紫花苜蓿60K液相基因芯片,并创立了国内首个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副总经理苑峰自豪地介绍道。

创新与发展的车轮,终究需由人才来驱动。呼和浩特市紧扣“强首府”战略定位,加速布局“一区七中心”重大创新平台,拓宽引才聚才渠道,推进重点人才项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内蒙古斯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实施市级科技“突围”项目“储能型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目前,呼和浩特市已为71个项目实施“包干制”经费管理模式,这一举措极大提升科研人员对资金的自主支配权,为他们提供更为宽广的创新舞台和更加灵活的资源配置,有效激发科研团队的活力与创造力。

自年初以来,呼和浩特市成功吸引了多达103位院士以及125个创新团队。他们积极开展战略咨询、学术研讨、平台建设、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合作对接活动。在这当中,与陈润生、冯起、陈十一等院士团队携手开展的市级“突围”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这些汇聚了顶尖智慧的合作项目,不仅为我市的科技“突围”工程注入了强劲的创新活力,更为其高效推进提供了坚实且深厚的智力支撑,有力地助推首府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稳步迈进。


附件:

上一篇: 乳业国创中心斩获大奖 呼和浩特高能级平台建设取得实效

下一篇: 呼和浩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涌现    科技创新助力腾飞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盟市创新
盟市创新

呼和浩特:科技“突围”点亮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4-11-06 18:47  来源: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科技“突围”无疑成为高频热议的焦点词汇。

找好“突围”团队,推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找对“突围”模式,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平台载体。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紧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步伐,围绕办好两件大事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任务,全面落实“科技兴蒙”行动,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为重点,加速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创新体系,与北京市海淀区携手共建“两小时创新圈”,勇担科技突围的“突击队”,致力于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奋力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战果”丰硕。

“创”领未来  强力注入发展“硬”支撑

步入“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与高性能光栅产业化” 项目建设场地,挖掘机、工程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建设者们正全情投入、分秒必争地抢抓工期。“此项目实现了自治区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并成功纳入 2024年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点位。该项目总投资约12.5 亿元,分两期建设。其设计产能每年可达20万台,年产值10亿元。建成后,将进一步填补精密光栅制造产业领域的空白,对国家智能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和林新区产业发展公司董事长赵志强如是说道。

“创”字当先,“新”上布局。呼和浩特市立足资源禀赋,选准主攻方向,重点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乳业、大数据产业、硅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清洁能源、现代化工产业等六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聚焦新兴未来产业,积极引进项目,不断构筑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向“新”发力,向“高”攀登,“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升。

内蒙古中环晶体材料有限公司牵头实施市级科技“突围”项目“N型M10高效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棒的研发及产业化”

“呼和浩特市以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培育领军企业以及提升科技园区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六大产业集群以及未来产业,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科技强国战略的有力支点。”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说道。

好项目是实施科技“突围”工程的有力抓手,是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的具体源头。呼和浩特市注重强化项目引领,紧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着重在找点位、找团队、找模式上下足功夫。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采用“专家团队+领军企业+产业园区”的模式,勇立潮头,示范引领,实现从国家、自治区、市级三个层面协同发力,共同推进科技“突围”工程。生物育种点位,依托张涌院士和李喜和教授团队,由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实施国家科技项目。“光栅、乳业、乳酸菌”三个点位纳入自治区“突围”工程。启动实施市级15个“突围”项目,涵盖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未来网络等多个前沿领域,展现我市在新时代科技创新中的蓬勃活力与无限潜力。

“链”动全局  强势铸就产业“新”高地

科技“突围”工程要跳出老套路,就得舍得下血本。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呼和浩特市按照“一点位一方案一政策”推进科技“突围”工程实施。前不久,在敕勒川国际乳业创新大会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第二届年会上,发布了10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并全部实现产业化,乳品行业实现全产业链创新。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紧抓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重大机遇,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研项目作为破解行业发展瓶颈难题的重要抓手。“中国特色乳深加工技术开发及其在新品类中的应用示范”项目作为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的重要点位,依托创新中心世界顶尖研发团队,开展乳功能蛋白高效制备、常温淡奶油新产品开发、乳糖高值化原料、功能乳肽、婴儿粉特医精准水解蛋白、牛奶主食化以及中国式奶酪等新技术研发攻关。

“该项目将加快构建奶业‘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结合中国饮食习惯的特色奶酪和蛋白制品’精深加工体系,打造中国特色乳深加工产业链,实现关键原料国产化,创制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特色奶酪和牛奶主食加工技术与装备,有效解决原奶过剩问题,推动中国乳业和传统主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乳业新质生产力。”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何剑介绍道。

“链”上发力,重点突出。呼和浩特市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紧紧围绕六大产业集群,以科技“突围”工程为抓手,精准发力、全面布局,持续推动延链补链,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

内蒙古科拓生物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自治区科技“突围”项目“乳酸菌资源挖掘和全产业链应用技术深度开发利用”

在绿色农畜产业方面,乳铁蛋白分离制备、乳酸菌低温喷雾干燥工艺等多项关键技术已成功实现产业化落地,为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在生物医药领域,呼和浩特市成功研制并投产了国内首款牛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并建成了全国首条核酸疫苗生产线。

此外,“乳酸菌产业化”“农田地力培育”项目还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猪用灭活疫苗”项目也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些荣誉充分展示呼和浩特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与成果。

“谋”向高远 精心营造发展“软”环境

走进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就像走进一个微缩的生态治理试验场——一片沙地经过种植固沙植物,披上了绿装。形色各异的种子、幼苗一一陈列,向观众展示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治理方式。

这一创新中心,由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及企业共同创建。该中心聚焦草品种选育、草地生态修复、饲草生产与利用、智慧草业四大关键技术领域,是一个集特色种业保育繁推一体化应用研究、生态保护与修复科研试验、生物多样性实践于一体的科研中心。

“我们科研团队已攻克草种遗传技术的关键难题,成功建立了苜蓿、羊草、冰草、野大麦、披碱草、红豆草等内蒙古优势牧草和乡土草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并荣获内蒙古首个紫花苜蓿生物安全评价中试基地的殊荣。更令人振奋的是,我们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紫花苜蓿60K液相基因芯片,并创立了国内首个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副总经理苑峰自豪地介绍道。

创新与发展的车轮,终究需由人才来驱动。呼和浩特市紧扣“强首府”战略定位,加速布局“一区七中心”重大创新平台,拓宽引才聚才渠道,推进重点人才项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内蒙古斯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实施市级科技“突围”项目“储能型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目前,呼和浩特市已为71个项目实施“包干制”经费管理模式,这一举措极大提升科研人员对资金的自主支配权,为他们提供更为宽广的创新舞台和更加灵活的资源配置,有效激发科研团队的活力与创造力。

自年初以来,呼和浩特市成功吸引了多达103位院士以及125个创新团队。他们积极开展战略咨询、学术研讨、平台建设、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合作对接活动。在这当中,与陈润生、冯起、陈十一等院士团队携手开展的市级“突围”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这些汇聚了顶尖智慧的合作项目,不仅为我市的科技“突围”工程注入了强劲的创新活力,更为其高效推进提供了坚实且深厚的智力支撑,有力地助推首府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稳步迈进。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