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盟市创新

呼和浩特:科技创新破茧  助草种业成蝶腾飞

来源: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日期:2024-07-12 15:46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呼和浩特市科研团队成功突破了紫花苜蓿的关键技术瓶颈,创新性地培育出抗低残留耐草甘膦紫花苜蓿新品种,为我国草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此外,呼和浩特市还成功构建了涵盖苜蓿、羊草、冰草等多种内蒙古优势牧草和乡土草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为草种基因功能研究和新种质创制奠定坚实基础……这些显著成就不仅充分展示呼和浩特市强大的科研实力,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去年,呼和浩特市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中跻身至第30位。呼和浩特市始终聚焦“强首府”工程,着力推动“六大产业集群”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领域,尤其是草种业,取得显著的进步。草种业作为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平衡和畜牧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面对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技术滞后及产业化水平不高等挑战,我市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

政策科技双驱动  助推草种业创新发展

草种业被誉为草产业与草原生态修复的“芯片”,承载着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重任。为积极响应国家最新战略需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致力于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内蒙古正全力推进草种业的发展。呼和浩特市积极落实自治区在草种业领域的战略部署,通过优化创新支撑政策、加大创新平台资金投入、强化草种业战略科技支撑,全力推动首府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优选配比的适地乡土植物草毯

为进一步推进科研经费改革,呼和浩特市积极探索并实施更为灵活的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机制。2023年,市科技局与财政局联合发布了《呼和浩特市本级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简化了财政经费科目,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并赋予他们更多自主权,从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政策法规与监督科副科长张重庆介绍:“去年,我们成功推动了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我市的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我们采用‘预算制+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并以直接拨付的方式将资金提供给北方中心。”该中心作为京蒙科技协作的“前哨站”,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有效促进先进科技成果在呼和浩特的转化与应用,有效提高我市草种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为了显著提升草种业生产水平,呼和浩特市政府积极发挥引领与调控作用,持续强化政策指导与扶持,为草种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市先后颁布了《呼和浩特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呼和浩特市促进高校院所协同创新若干措施》《呼和浩特市推进科技“突围”工程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苜蓿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不仅为草种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更通过切实的资金扶持和组织结构优化,有效激发草种业创新主体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为草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搭建创新平台 增强草种业科技创新实力

科技创新,平台是关键。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围绕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进行布局,以提升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核心目标。依托蒙草集团在草牧业的领先地位,呼和浩特市成功培育了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并积极推动其向国家级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升级。此举旨在打造创新驱动的发展引擎,彰显技术创新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种质资源库

自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实施实体化运行机制以来,已成功汇聚国内47家顶尖草业单位共建,并在草生物育种与良种繁育、饲草转化利用与高效生产、草地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等多个关键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该中心紧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攻克草业的引领性、突破性、变革性关键技术,重点突破草生物育种、饲草转化利用、草地生态修复三大核心领域,着力解决草种质资源繁育利用不足、草业集约化和成果转化水平不高、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科技贡献率低等关键问题。

蒙草集团科研项目总监苑峰介绍道,中心力求成为企业创新、草产业发展、产学研协同和人才改革的引领地,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为助力草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为进一步强化草种业科研创新,呼和浩特市成功汇聚32家科研机构和85个科创团队,形成强大的科研力量。呼和浩特市积极与高校和研究所建立深度合作,如与兰州大学联合建立“内蒙古草种资源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建“草种质创新与共性关键技术平台”,进一步夯实了科研基础。同时,呼和浩特市还获批建设了内蒙古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和牧草育种与良种繁育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为草业科研创新提供坚实基础,助力草种业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

开展科研攻关 为草种业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兵州亥乡,蒙草集团依托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优质苜蓿新品种的选育及产业化示范基地”,转化了10号紫花苜蓿、草原3号杂花苜蓿等国产优质苜蓿品种,并建立了6800亩良种繁育基地。通过项目的实施,将用3—5年时间建立完善的苜蓿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有望解决区内国产苜蓿用种需求。

这是蒙草集团作为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揭榜挂帅”,领题、破题的一个典型案例。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杨青川指导正时农业基地苜蓿种植生产流程

优质草种是草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了加速破解草产业链中的关键难题,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实施了2024年科技“突围”工程的重点示范项目“耐盐碱苜蓿品种选育与种植综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汇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元泰丰(包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及企业的高层次人才57名。

 “项目团队将对苜蓿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评价鉴定,挖掘耐盐碱、高产优质的调控基因。”正时农业的赵雅茹介绍道,该项目将缓解耐盐碱高产苜蓿品种及配套技术匮乏问题,提升盐碱地利用效率。

奶业欲振兴,草业必支撑。近些年,呼和浩特市围绕草业高质量发展,实行“草畜一体化”奖励机制,汇聚306家草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公司,启动实施多项草业技术攻关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形成了国内首创的乡土草种质收集保存、鉴定评价特色保存体系,开发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苜蓿“芯片”,研发了填补国内空白的育种检测技术,为打造“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表示,市科技局将根据区市两级政府的战略部署,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以“突围”意识谋划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我们将致力于种业的发展与壮大,强化对草种业种质资源的保护与高效利用,推动技术创新、品种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我们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草种业发展中的核心支撑与引领作用,为草种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附件:

上一篇: 自治区首张中试综合保险保单在赤峰市诞生

下一篇: 巴彦淖尔市科技局扎实推进科研诚信工程建设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盟市创新
盟市创新

呼和浩特:科技创新破茧  助草种业成蝶腾飞

发布时间:2024-07-12 15:23  来源: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


呼和浩特市科研团队成功突破了紫花苜蓿的关键技术瓶颈,创新性地培育出抗低残留耐草甘膦紫花苜蓿新品种,为我国草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此外,呼和浩特市还成功构建了涵盖苜蓿、羊草、冰草等多种内蒙古优势牧草和乡土草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为草种基因功能研究和新种质创制奠定坚实基础……这些显著成就不仅充分展示呼和浩特市强大的科研实力,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去年,呼和浩特市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中跻身至第30位。呼和浩特市始终聚焦“强首府”工程,着力推动“六大产业集群”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领域,尤其是草种业,取得显著的进步。草种业作为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平衡和畜牧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面对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技术滞后及产业化水平不高等挑战,我市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

政策科技双驱动  助推草种业创新发展

草种业被誉为草产业与草原生态修复的“芯片”,承载着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重任。为积极响应国家最新战略需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致力于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内蒙古正全力推进草种业的发展。呼和浩特市积极落实自治区在草种业领域的战略部署,通过优化创新支撑政策、加大创新平台资金投入、强化草种业战略科技支撑,全力推动首府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优选配比的适地乡土植物草毯

为进一步推进科研经费改革,呼和浩特市积极探索并实施更为灵活的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机制。2023年,市科技局与财政局联合发布了《呼和浩特市本级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简化了财政经费科目,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并赋予他们更多自主权,从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政策法规与监督科副科长张重庆介绍:“去年,我们成功推动了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我市的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我们采用‘预算制+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并以直接拨付的方式将资金提供给北方中心。”该中心作为京蒙科技协作的“前哨站”,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有效促进先进科技成果在呼和浩特的转化与应用,有效提高我市草种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为了显著提升草种业生产水平,呼和浩特市政府积极发挥引领与调控作用,持续强化政策指导与扶持,为草种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市先后颁布了《呼和浩特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呼和浩特市促进高校院所协同创新若干措施》《呼和浩特市推进科技“突围”工程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苜蓿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不仅为草种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更通过切实的资金扶持和组织结构优化,有效激发草种业创新主体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为草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搭建创新平台 增强草种业科技创新实力

科技创新,平台是关键。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围绕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进行布局,以提升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核心目标。依托蒙草集团在草牧业的领先地位,呼和浩特市成功培育了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并积极推动其向国家级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升级。此举旨在打造创新驱动的发展引擎,彰显技术创新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种质资源库

自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实施实体化运行机制以来,已成功汇聚国内47家顶尖草业单位共建,并在草生物育种与良种繁育、饲草转化利用与高效生产、草地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等多个关键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该中心紧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攻克草业的引领性、突破性、变革性关键技术,重点突破草生物育种、饲草转化利用、草地生态修复三大核心领域,着力解决草种质资源繁育利用不足、草业集约化和成果转化水平不高、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科技贡献率低等关键问题。

蒙草集团科研项目总监苑峰介绍道,中心力求成为企业创新、草产业发展、产学研协同和人才改革的引领地,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为助力草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为进一步强化草种业科研创新,呼和浩特市成功汇聚32家科研机构和85个科创团队,形成强大的科研力量。呼和浩特市积极与高校和研究所建立深度合作,如与兰州大学联合建立“内蒙古草种资源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建“草种质创新与共性关键技术平台”,进一步夯实了科研基础。同时,呼和浩特市还获批建设了内蒙古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和牧草育种与良种繁育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为草业科研创新提供坚实基础,助力草种业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

开展科研攻关 为草种业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兵州亥乡,蒙草集团依托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优质苜蓿新品种的选育及产业化示范基地”,转化了10号紫花苜蓿、草原3号杂花苜蓿等国产优质苜蓿品种,并建立了6800亩良种繁育基地。通过项目的实施,将用3—5年时间建立完善的苜蓿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有望解决区内国产苜蓿用种需求。

这是蒙草集团作为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揭榜挂帅”,领题、破题的一个典型案例。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杨青川指导正时农业基地苜蓿种植生产流程

优质草种是草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了加速破解草产业链中的关键难题,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实施了2024年科技“突围”工程的重点示范项目“耐盐碱苜蓿品种选育与种植综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汇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元泰丰(包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及企业的高层次人才57名。

 “项目团队将对苜蓿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评价鉴定,挖掘耐盐碱、高产优质的调控基因。”正时农业的赵雅茹介绍道,该项目将缓解耐盐碱高产苜蓿品种及配套技术匮乏问题,提升盐碱地利用效率。

奶业欲振兴,草业必支撑。近些年,呼和浩特市围绕草业高质量发展,实行“草畜一体化”奖励机制,汇聚306家草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公司,启动实施多项草业技术攻关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形成了国内首创的乡土草种质收集保存、鉴定评价特色保存体系,开发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苜蓿“芯片”,研发了填补国内空白的育种检测技术,为打造“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表示,市科技局将根据区市两级政府的战略部署,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以“突围”意识谋划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我们将致力于种业的发展与壮大,强化对草种业种质资源的保护与高效利用,推动技术创新、品种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我们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草种业发展中的核心支撑与引领作用,为草种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