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盟市创新

包头市:聚力创新驱动 强化科技赋能高质量支撑“两个稀土基地”建设

来源:包头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日期:2024-06-24 09:21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2023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作出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重要指示,包头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狠抓稀土产业科技创新,坚持有解思维,强化增量意识,搭平台、建机制、聚人才、增主体、强研发、重转化,全力提升稀土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将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增量。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错位协同建设创新平台。建成“一院一校一国重一实验室四中心”各有侧重的稀土创新平台体系,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开发、中试验证、成果转化、测试评价、标准制定全领域。白云鄂博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组,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北方稀土国家稀土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通过验收,天和磁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批,国家级稀土创新平台增加5个、总数达到13个。在此基础上,全市建立了稀土创新协同机制,统筹研究稀土领域重大创新决策和创新资源配置,构建了稀土创新“一盘棋”格局。

(二)创新机制组建鹿城实验室。整合包头稀土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内科大科研力量,以应用技术开发为主,基础研究为辅,创新科研组织机制建设鹿城实验室,打造“实践派”“实战派”公共服务平台。4月末挂牌后,确定了建设稀土永磁电机等四个专业化研究中心,对接了8个科研团队,布局了10个研发方向,编制发布了2024年稀土研发选题指南,为稀土行业提供了精准选题参考。

(三)拓宽渠道引育高端人才。充分运用“事业编企业用”“人才政策包550”等人才政策,引进硕士以上稀土专业人才62名,聘任院士、长江学者等高水平专家29人,聘请严纯华院士担任“两个稀土基地”建设首席科学家,引进蒋成保和岳明院士建设北方稀土高端磁性材料和大地熊先进磁性材料2家院士工作站,全市稀土领域科研人员达到2300余名。突出抓好本土人才培养,在内科大增设“稀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填补了稀土领域本科专业空白,全职引进北京科技大学张新房教授任副校长兼稀土产业学院院长,并牵头建设内蒙古高等研究院包头分院,每年可培育稀土本硕博专业人才340余名。

(四)强化服务壮大创新主体。以“科技体检”“科技特派员”“四个一”行动为抓手,挖掘创新需求,增加科技供给,完成85家规上稀土企业科技体检,针对71条创新需求匹配科研团队45个、专家65位,达成技术合作32项,组织项目路演、技术需求发布活动11场,发布稀土领域技术成果29项,达成合作6项。帮助昊锐稀土等14家稀土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贴息12.29亿元,品高永磁等32家稀土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税率优惠减免1.69亿元。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全市新备案稀土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总数达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天和磁材等3家企业获批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昊锐稀土等5家企业获批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稀土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比由41.1%提升到46.4%,技术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五)多点突围关键核心技术。一年来,全市稀土领域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专项资金2.47亿元,引导企业自筹3.5亿元,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功能材料、永磁电机等实施“消费电子用盘式电机散热系统开发”等101个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引入哈工大等28家高水平研发力量,实施了“高速飞行器舵机永磁电机系统开发”等14个自治区科技“突围”项目,规划布局了全球首台套钕铁硼磁体粘结工艺与烧结工艺融合制造、全国首台套“稀土彩色墨水屏”等18条中试线。金蒙汇磁等6家企业与复旦大学等22家院校、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攻关。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通过“揭榜挂帅”和“定向择优”引进11个专家团队、实施了总投资2.66亿元的15个项目。

(六)高效转化科技创新成果。一年来,全市授权稀土专利395件,发布技术标准87项,占国家及行业标准的65%以上。以转让、许可、技术入股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140项、交易金额1.53亿元,建成“高稳定性钐钴永磁材料”等15条中试线,蒋成保院士团队的“高性能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两项成果落地转化,国内首个自主成套固态储氢系统装置研发成功,“分半式船用永磁轴带发电机”通过中国船级社首台套认证,“碳酸盐连续化生产节能降碳技术”被工信部评为“原材料工业20大低碳技术”,并形成现实生产力。英思特等8家稀土企业建立域外研发中心,将“IPAD磁吸笔”等5项成果回包转化,借助“外脑”提升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

二、经验启示

一年来,包头市的稀土科技创新工作卓有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高位推动、全盘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将科技创新作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的关键内容进行通盘部署,孙绍骋书记、王莉霞主席多次研究推进优化稀土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应用等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推进整合稀土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和组建鹿城实验室等工作,组织会议研究和作出批示40余次,多次带队向上跑办争取、出席重大科技活动、接待院士专家,形成示范效应,凝聚了强大工作合力。

二是得益于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包头市锚定打造稀土产业创新高地,以国家级标准打造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以国家实验室为远景目标打造鹿城实验室,保证了工作起点高、质量高。坚持起跑就领先,打破常规公开挂榜征集高水平项目和团队,以全球领先、国内一流实施科技“突围”行动,集智攻关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在14个领域同时向产业尖端技术发起冲锋,建设“毫瓦级微盘式散热系统”等多套全球、全国首台套中试线,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勇担重任、勇作排头兵。

三是得益于企业主动、积极创新。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稀土企业家们主动求新求变。包钢集团设立稀土创新管理委员会,对集团稀土创新平台进行整体协同和资源统筹,提升研发效率。长安永磁与哈工大共建“先进永磁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与西交大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巩固特种电机优势的同时,开辟了船用电机等新品类新赛道。金力永磁在高性能、低重稀土永磁材料方面持续领先,占领全国新能源汽车、风电、永磁电机三分之一以上市场份额,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附件:

上一篇: 中国农业银行包头分行首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揭牌成立

下一篇: 向“新”提“质” “数”启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对接会数字经济专场活动在呼和浩特举行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盟市创新
盟市创新

包头市:聚力创新驱动 强化科技赋能高质量支撑“两个稀土基地”建设

发布时间:2024-06-24 09:38  来源:包头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作出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重要指示,包头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狠抓稀土产业科技创新,坚持有解思维,强化增量意识,搭平台、建机制、聚人才、增主体、强研发、重转化,全力提升稀土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将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增量。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错位协同建设创新平台。建成“一院一校一国重一实验室四中心”各有侧重的稀土创新平台体系,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开发、中试验证、成果转化、测试评价、标准制定全领域。白云鄂博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组,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北方稀土国家稀土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通过验收,天和磁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批,国家级稀土创新平台增加5个、总数达到13个。在此基础上,全市建立了稀土创新协同机制,统筹研究稀土领域重大创新决策和创新资源配置,构建了稀土创新“一盘棋”格局。

(二)创新机制组建鹿城实验室。整合包头稀土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内科大科研力量,以应用技术开发为主,基础研究为辅,创新科研组织机制建设鹿城实验室,打造“实践派”“实战派”公共服务平台。4月末挂牌后,确定了建设稀土永磁电机等四个专业化研究中心,对接了8个科研团队,布局了10个研发方向,编制发布了2024年稀土研发选题指南,为稀土行业提供了精准选题参考。

(三)拓宽渠道引育高端人才。充分运用“事业编企业用”“人才政策包550”等人才政策,引进硕士以上稀土专业人才62名,聘任院士、长江学者等高水平专家29人,聘请严纯华院士担任“两个稀土基地”建设首席科学家,引进蒋成保和岳明院士建设北方稀土高端磁性材料和大地熊先进磁性材料2家院士工作站,全市稀土领域科研人员达到2300余名。突出抓好本土人才培养,在内科大增设“稀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填补了稀土领域本科专业空白,全职引进北京科技大学张新房教授任副校长兼稀土产业学院院长,并牵头建设内蒙古高等研究院包头分院,每年可培育稀土本硕博专业人才340余名。

(四)强化服务壮大创新主体。以“科技体检”“科技特派员”“四个一”行动为抓手,挖掘创新需求,增加科技供给,完成85家规上稀土企业科技体检,针对71条创新需求匹配科研团队45个、专家65位,达成技术合作32项,组织项目路演、技术需求发布活动11场,发布稀土领域技术成果29项,达成合作6项。帮助昊锐稀土等14家稀土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贴息12.29亿元,品高永磁等32家稀土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税率优惠减免1.69亿元。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全市新备案稀土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总数达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天和磁材等3家企业获批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昊锐稀土等5家企业获批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稀土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比由41.1%提升到46.4%,技术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五)多点突围关键核心技术。一年来,全市稀土领域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专项资金2.47亿元,引导企业自筹3.5亿元,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功能材料、永磁电机等实施“消费电子用盘式电机散热系统开发”等101个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引入哈工大等28家高水平研发力量,实施了“高速飞行器舵机永磁电机系统开发”等14个自治区科技“突围”项目,规划布局了全球首台套钕铁硼磁体粘结工艺与烧结工艺融合制造、全国首台套“稀土彩色墨水屏”等18条中试线。金蒙汇磁等6家企业与复旦大学等22家院校、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攻关。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通过“揭榜挂帅”和“定向择优”引进11个专家团队、实施了总投资2.66亿元的15个项目。

(六)高效转化科技创新成果。一年来,全市授权稀土专利395件,发布技术标准87项,占国家及行业标准的65%以上。以转让、许可、技术入股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140项、交易金额1.53亿元,建成“高稳定性钐钴永磁材料”等15条中试线,蒋成保院士团队的“高性能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两项成果落地转化,国内首个自主成套固态储氢系统装置研发成功,“分半式船用永磁轴带发电机”通过中国船级社首台套认证,“碳酸盐连续化生产节能降碳技术”被工信部评为“原材料工业20大低碳技术”,并形成现实生产力。英思特等8家稀土企业建立域外研发中心,将“IPAD磁吸笔”等5项成果回包转化,借助“外脑”提升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

二、经验启示

一年来,包头市的稀土科技创新工作卓有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高位推动、全盘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将科技创新作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的关键内容进行通盘部署,孙绍骋书记、王莉霞主席多次研究推进优化稀土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应用等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推进整合稀土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和组建鹿城实验室等工作,组织会议研究和作出批示40余次,多次带队向上跑办争取、出席重大科技活动、接待院士专家,形成示范效应,凝聚了强大工作合力。

二是得益于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包头市锚定打造稀土产业创新高地,以国家级标准打造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以国家实验室为远景目标打造鹿城实验室,保证了工作起点高、质量高。坚持起跑就领先,打破常规公开挂榜征集高水平项目和团队,以全球领先、国内一流实施科技“突围”行动,集智攻关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在14个领域同时向产业尖端技术发起冲锋,建设“毫瓦级微盘式散热系统”等多套全球、全国首台套中试线,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勇担重任、勇作排头兵。

三是得益于企业主动、积极创新。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稀土企业家们主动求新求变。包钢集团设立稀土创新管理委员会,对集团稀土创新平台进行整体协同和资源统筹,提升研发效率。长安永磁与哈工大共建“先进永磁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与西交大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巩固特种电机优势的同时,开辟了船用电机等新品类新赛道。金力永磁在高性能、低重稀土永磁材料方面持续领先,占领全国新能源汽车、风电、永磁电机三分之一以上市场份额,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