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中有进 变中求新 包头市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时间:2023-04-24 15:41 来源:包头市
近年来,在包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包头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积极推动科研资金投入,不断提升科研服务质量,使包头市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包头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
一是平台数量稳步提升。包头市现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4家,省部共建创新平台4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326家。创新平台覆盖全市金属冶炼、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信息技术、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二是科研人才量质齐升。各类平台拥有科研技术人员9100人,其中包括高级以上职称1140人,中级职称700余人,博士及以上学历455人。创新团队主要成员长期从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利用各自的专业特长,结合平台的分工,胜任研发工作。三是产学合作如火如荼。各平台依托所在的企业,与清华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中外高等院校,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包头稀土研究院、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北方稀土、包头中科泰磁公司等企业强强联合,积极引进国内国际最新科研成果。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情况,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基础,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起优势互补、开放灵活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师资力量和技术力量促进对科研队伍的培养,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培育,努力填补技术空白。四是研发投入不断增加。近三年来,各企业不断增大对科研投入,各类平台拥有独立的实验中心与试验车间,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价值超过40亿元,累计已投入超50亿元用于研发平台的研究与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为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五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各研发平台承担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自治区创新引导奖励项目、自治区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自治区成果转化项目等300余项,获批自治区科技资金6亿元以上。研发平台通过自主研发共获得授权专利8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580项,实用新型专利5410项,发表论文1800余篇。据不完全统计,研发平台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91项,推动企业获得经济效益368亿元以上。
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主要举措
(一)加强创新政策支持力度
依照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文件精神,我市编制印发了《包头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包头市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包头市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包头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实施方案》《包头市落实“科技兴蒙”行动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二十五条政策》《包头市加快引进高端研发机构十五条工作措施》等十余项政策,加大对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企业建设创新平台。
(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服务指导
每年开展线上线下高新技术企业培训5次以上,为全市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解读科技创新平台相关政策,“科技兴蒙”行动具体政策措施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办理流程及注意事项。全面梳理有可能申报建设自治区级创新平台企业数量等基础情况,组织各旗县区科技局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分场培训和申报情况摸底工作,积极引导北京中科钛领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欣洋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等科技服务机构开展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高企申报、研发费用归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等科技服务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效率。
(三)推进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
2022年,包头市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创建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一机集团“特种车辆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包头稀土研究院“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获得保留;北方稀土集团牵头创建的“内蒙古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包头汇泽铝业有限公司、内蒙古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34家单位获批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中心;中地寅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一机集团路通弹簧有限公司等5家获批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南高齿(包头)传动设备有限公司、包头震雄铜业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获批自治区工业设计中心。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全力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重点支持北方稀土集团和中国钢研集团牵头,联合国内头部稀土企业和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同组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2月15日,成功举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建设“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协议签约暨揭牌仪式,持续推动我市申报创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聚集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打造全球一流的稀土领域综合创新平台,突破稀土关键材料与终端产品技术瓶颈,抢占全球稀土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近期重点抓好自治区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以建促升,为申报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奠定基础。
二是提升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机集团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包头稀土研究院、五二所等现有创新平台综合创新实力,打造成有效吸引高端人才、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动力”。重点支持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围绕白云鄂博资源地采选新技术及综合利用、白云鄂博资源高效清洁冶金新工艺、基于白云鄂博资源的稀土新材料研究等三个方向开展研究;支持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新时期国防军队建设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需求,凝练形成特种车辆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着眼于前沿技术研究,聚焦未来新一代特种车辆及新概念轮式装备先进设计与智能制造相关理论及前沿技术攻关,加强对新问题、新现象、新规律好、新知识的认识与发现。
(二)积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
坚持政策引才、平台聚才、以赛引才、项目育才,认真落实科技人才引育留用优惠政策,高效组织“赛创未来”创新创业大赛包头总决赛、稀土杯创新创业大赛等,重点引进严纯华院士团队、张洪杰院士团队、李卫院士团队、达索能源专家团队等领军人才团队,博士、硕士100名以上。力争以企业为主体与清华、浙大、华中科技大学等共建10个新型研发机构或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作用,强化与浙江大学、中科院物理所、长春应化所、沈阳金属所、上海交大、钢研总院、有色总院等科研院所、高校的人才引进和成果转化。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全国公开选聘高层次人才,与兰州大学等高水平一流高校采用定向委培的方式推进人才联合培养,设置青年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推动中青年科研人员早日成长为科技骨干。
(三)全力优化创新服务机制
坚持创新需求导向、强化服务意识,逐项落实“市委1号文件”,建立与企业创新平台紧密再紧密的服务机制。
一是开展下沉企业精准服务活动。确保每个规上工业企业都有1名科技局干部常态化对接服务;全面启动规上工业企业“科技体检”,组建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1家、特派员200人以上,全面摸准489家规上工业企业创新需求,建立企业需求和研发平台成果双向推送机制,认真落实企业研发投入、成果转化后补助资金等惠企政策,为企业提供精准科技服务。推动建立“厅市会商”机制,争取自治区科技厅对我市的最大支持。加强重大科技成果和突出贡献人才团队的宣传力度,开通科技工作者线上服务通道,打造让科技研发人员称道满意的科技创新生态。
二是推进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深入开展。市科技局制定并出台《包头市企业特派员实施方案》《包头市企业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逐步完善我市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体系,加强对自治区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管理,建设技术服务型特派员工作站,引导各旗县区、稀土高新区科技管理部门建设科技服务型特派员工作站。3月17日,市科技局召开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部署会议,安排部署科技特派员工作及2023年重点任务,向全市企业特派员工作站授牌,向企业科技特派员代表颁发特派员证书。组织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市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包头市稀土研究院、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包头五二所)、中科院稀土研发中心等高校院所派出企业科技特派员入企服务,截至目前,已派出宋立军、张皓月等125名企业科技特派员深入包头中科智能有限公司、包头震雄铜业有限公司等107家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