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盟市创新

聚合创新资源 打造草业战略科技力量

来源:呼和浩特市科技局 发布日期:2023-04-10 17:11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日前,中国农科院草原所与蒙草生态签署草业战略合作协议,由双方共建的“草优良品种高效繁育与加工研究中心”将在原种扩繁与提纯复壮、优良草种高效生产等方面开展联合技术攻关,这也标志着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有了“国家队”技术力量的加持,正加速向“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迈进。

草种业是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拥有13亿亩草原,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4。加快草种业科技创新,打好“草种业翻身仗”,是内蒙古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关键支撑。

集聚优势 打造创新“高地”

呼和浩特市紧扣“五大任务”,聚焦“强首府”工程,积极落实自治区在草种业领域的战略部署,通过优化创新支撑政策,加大创新平台资金投入,强化草种业战略科技支撑,推动首府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已连续两年写入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创新平台要再加码,创新布局要再加力’,我们通过优化配置创新资源,聚合科技与产业优势资源,集中力量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增强草业源头供给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并成立专班,以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和草种业创新联合体为基础,积极推进创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草产业创新“高地”,为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李孔燕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交流时介绍说,为了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领,呼和浩特市还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政策,持续加大对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022年12月,由蒙草生态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草都草牧业公司等单位,历经两年筹建的内蒙古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批复成立,2023年2月平台注册成立“内蒙古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进入实体化运营阶段。

目前,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一园区、三平台、六中心、N基地”的建设布局已初步构建。中心以优质饲草、生态用草、草坪草为发展方向,布局草种质资源挖掘与精准鉴定研究中心、草种质创新与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草种遗传改良与品种培育研究中心、草优良品种高效繁育与加工研究中心、优质饲草生产与加工利用研究中心、草地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研究中心六大研究中心,形成覆盖草业全产业链的分工明确且紧密合作的研究集群,开展草业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储备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技术和目标产品。

中心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31家草业领域全国科研优势突出的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签订了共建协议,成立了以兰大南志标院士为主任,种康院士、曹晓风院士等14位国内外草种业领域顶尖专家共同参与的技术委员会,增强了国家草业技术中心的科技创新实力。

联合攻关 打破创新“孤岛”

在草业技术创新中心,蒙草公司创新育种研究院院长刘亚铃在两份羊草育种材料前介绍:“眼前的这两份育种材料,左边的是我们选育的羊草新种质资源,它的分蘖数明显多于右边的原生羊草,分蘖数多它的生物量也多,将来产量就高。我们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对羊草不利性状进行遗传改良,制出高生物量、高种子产量、低木质素等新种质,为羊草‘三低’问题提供了有效地解决途径。”

羊草是内蒙古优良当家草种,在我国北方草原牧区草地改良、生态修复及畜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羊草具有结实率低,出苗率低,产草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它在人工草地建植及天然草地生态治理中的利用。刘亚铃介绍的这项新技术就为羊草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和改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这项成果的技术支持正源自内蒙古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为破解我区草业种源存在牧草育成品种少、品种进口依赖度高、丰富的乡土牧草资源未得到充分发掘利用、先进育种技术未充分应用等草种业“卡脖子”难题,蒙草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大学等国内草种业的十几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了内蒙古草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科研团队形成了较健全的集草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常规育种手段与化学诱变、航天诱变等诱变育种技术,分子育种、基因克隆及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草育种技术体系,覆盖了良种繁育技术研究,高产栽培技术,草种产业化示范推广,草种收获加工机械化,“产、学、研、用”,“保、育、繁、推”体系完善的草种业全产业链。

2022年,创新联合体成功揭榜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羊草和冰草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重要乡土草育种新技术研发与新品种培育推广》和《优质苜蓿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三个“揭榜挂帅”榜单项目。创新联合体组建以来显著成效,蒙草集团已与兰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设“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种资源开发利用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特色草种遗传改良创新平台”;成功转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所“中苜10号”高产紫花苜蓿新品种,建成原种良繁基地4000亩。

技术突破 打通产业“堵点”

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奶牛等草食家畜重要的高蛋白饲料,苜蓿种业也是保障内蒙古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物质基础。但当前我国苜蓿新品种选育仍以杂交育种等常规技术手段为主,育种速度慢、效率低。因而,开展苜蓿优异基因挖掘与种质创新、抗逆性新品种培育、提高育种效率就成为当前自治区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科研攻关的重点。

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秘书长苑峰介绍:“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突破了苜蓿单倍体高效诱导与利用关键技术,应用该技术可缩短育种时间1—2个世代。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公农1号’等优良苜蓿品种为底盘资源,进行了苜蓿高效遗传转化与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开发,解决了当前紫花苜蓿基因编辑效率低、成本高等技术难题。同时,利用相关技术创制了大叶、多叶、抗旱的新种质,通过这些研究,有助于实现产苜蓿品种定向培育,加快育种进程。”

目前,中心围绕市场上急需的苜蓿、羊草、冰草等品种,已突破紫花苜蓿高效基因编辑关键技术、羊草高效基因编辑与遗传改良关键技术、冰草高效基因编辑关键技术等多项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审定登记乐金德5.0紫花苜蓿、锡林郭勒型华北驼绒藜、蒙农1号加拿大披碱草、晋北偏穗鹅观草、偃麦草、草木樨状黄芪等7个品种,2023年申请羊草、斜茎黄芪、山野豌豆、洽草、红三叶5个,搭载“嫦娥五号”“神舟十三”“神舟十四”18个材料进行了航天诱变;转化了“中草27号”羊草、蒙农杂种冰草、蒙农1号蒙古冰草、蒙农4号新麦草、蒙农1号加拿大披碱草、“中苜10号”紫花苜蓿草原3号杂花苜蓿、蒙农红豆草等11个新品种,为大规模种子繁育及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

为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铸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呼和浩特科技局将持续推动草产业创新资源集聚,打造稳定的战略科技力量,打破草业科技创新“孤岛”,打通草业成果转化“梗阻”,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将区域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为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附件:

上一篇: 鄂尔多斯市:聚焦重大科技创新需求 以“揭榜挂帅”助力核心技术突破

下一篇: 乌兰察布市:推动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盟市创新
盟市创新

聚合创新资源 打造草业战略科技力量

发布时间:2023-04-10 17:05  来源:呼和浩特市科技局


日前,中国农科院草原所与蒙草生态签署草业战略合作协议,由双方共建的“草优良品种高效繁育与加工研究中心”将在原种扩繁与提纯复壮、优良草种高效生产等方面开展联合技术攻关,这也标志着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有了“国家队”技术力量的加持,正加速向“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迈进。

草种业是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拥有13亿亩草原,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4。加快草种业科技创新,打好“草种业翻身仗”,是内蒙古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关键支撑。

集聚优势 打造创新“高地”

呼和浩特市紧扣“五大任务”,聚焦“强首府”工程,积极落实自治区在草种业领域的战略部署,通过优化创新支撑政策,加大创新平台资金投入,强化草种业战略科技支撑,推动首府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已连续两年写入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创新平台要再加码,创新布局要再加力’,我们通过优化配置创新资源,聚合科技与产业优势资源,集中力量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增强草业源头供给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并成立专班,以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和草种业创新联合体为基础,积极推进创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草产业创新“高地”,为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李孔燕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交流时介绍说,为了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领,呼和浩特市还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政策,持续加大对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022年12月,由蒙草生态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草都草牧业公司等单位,历经两年筹建的内蒙古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批复成立,2023年2月平台注册成立“内蒙古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进入实体化运营阶段。

目前,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一园区、三平台、六中心、N基地”的建设布局已初步构建。中心以优质饲草、生态用草、草坪草为发展方向,布局草种质资源挖掘与精准鉴定研究中心、草种质创新与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草种遗传改良与品种培育研究中心、草优良品种高效繁育与加工研究中心、优质饲草生产与加工利用研究中心、草地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研究中心六大研究中心,形成覆盖草业全产业链的分工明确且紧密合作的研究集群,开展草业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储备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技术和目标产品。

中心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31家草业领域全国科研优势突出的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签订了共建协议,成立了以兰大南志标院士为主任,种康院士、曹晓风院士等14位国内外草种业领域顶尖专家共同参与的技术委员会,增强了国家草业技术中心的科技创新实力。

联合攻关 打破创新“孤岛”

在草业技术创新中心,蒙草公司创新育种研究院院长刘亚铃在两份羊草育种材料前介绍:“眼前的这两份育种材料,左边的是我们选育的羊草新种质资源,它的分蘖数明显多于右边的原生羊草,分蘖数多它的生物量也多,将来产量就高。我们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对羊草不利性状进行遗传改良,制出高生物量、高种子产量、低木质素等新种质,为羊草‘三低’问题提供了有效地解决途径。”

羊草是内蒙古优良当家草种,在我国北方草原牧区草地改良、生态修复及畜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羊草具有结实率低,出苗率低,产草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它在人工草地建植及天然草地生态治理中的利用。刘亚铃介绍的这项新技术就为羊草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和改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这项成果的技术支持正源自内蒙古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为破解我区草业种源存在牧草育成品种少、品种进口依赖度高、丰富的乡土牧草资源未得到充分发掘利用、先进育种技术未充分应用等草种业“卡脖子”难题,蒙草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大学等国内草种业的十几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了内蒙古草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科研团队形成了较健全的集草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常规育种手段与化学诱变、航天诱变等诱变育种技术,分子育种、基因克隆及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草育种技术体系,覆盖了良种繁育技术研究,高产栽培技术,草种产业化示范推广,草种收获加工机械化,“产、学、研、用”,“保、育、繁、推”体系完善的草种业全产业链。

2022年,创新联合体成功揭榜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羊草和冰草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重要乡土草育种新技术研发与新品种培育推广》和《优质苜蓿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三个“揭榜挂帅”榜单项目。创新联合体组建以来显著成效,蒙草集团已与兰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设“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种资源开发利用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特色草种遗传改良创新平台”;成功转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所“中苜10号”高产紫花苜蓿新品种,建成原种良繁基地4000亩。

技术突破 打通产业“堵点”

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奶牛等草食家畜重要的高蛋白饲料,苜蓿种业也是保障内蒙古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物质基础。但当前我国苜蓿新品种选育仍以杂交育种等常规技术手段为主,育种速度慢、效率低。因而,开展苜蓿优异基因挖掘与种质创新、抗逆性新品种培育、提高育种效率就成为当前自治区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科研攻关的重点。

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秘书长苑峰介绍:“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突破了苜蓿单倍体高效诱导与利用关键技术,应用该技术可缩短育种时间1—2个世代。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公农1号’等优良苜蓿品种为底盘资源,进行了苜蓿高效遗传转化与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开发,解决了当前紫花苜蓿基因编辑效率低、成本高等技术难题。同时,利用相关技术创制了大叶、多叶、抗旱的新种质,通过这些研究,有助于实现产苜蓿品种定向培育,加快育种进程。”

目前,中心围绕市场上急需的苜蓿、羊草、冰草等品种,已突破紫花苜蓿高效基因编辑关键技术、羊草高效基因编辑与遗传改良关键技术、冰草高效基因编辑关键技术等多项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审定登记乐金德5.0紫花苜蓿、锡林郭勒型华北驼绒藜、蒙农1号加拿大披碱草、晋北偏穗鹅观草、偃麦草、草木樨状黄芪等7个品种,2023年申请羊草、斜茎黄芪、山野豌豆、洽草、红三叶5个,搭载“嫦娥五号”“神舟十三”“神舟十四”18个材料进行了航天诱变;转化了“中草27号”羊草、蒙农杂种冰草、蒙农1号蒙古冰草、蒙农4号新麦草、蒙农1号加拿大披碱草、“中苜10号”紫花苜蓿草原3号杂花苜蓿、蒙农红豆草等11个新品种,为大规模种子繁育及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

为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铸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呼和浩特科技局将持续推动草产业创新资源集聚,打造稳定的战略科技力量,打破草业科技创新“孤岛”,打通草业成果转化“梗阻”,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将区域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为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