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攻坚在行动——锡林郭勒盟科技局推进科技服务业提档增速
发布时间:2021-11-20 09:39 来源:锡林郭勒盟科技局
全盟开展“百日攻坚”行动以来,盟科技局多措并举、稳步推进,聚焦企业创新发展难点、堵点、痛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优化科技服务,扎实推进全盟科技系统“百日攻坚”行动。
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取得新突破。锡林郭勒盟科技局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兴蒙”行动,紧紧围绕农牧业、传统乳制品、能源矿业、节能降耗、民生等领域,实施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鼓励支持创新主体,补短板强弱项,为锡林郭勒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加大科技投入,广泛征集科技计划项目。全盟范围内征集了2021年锡林郭勒盟科技计划项目166项,项目申报量同比增长48.2%。2021年盟级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实现刚性增长,较去年增长一倍,达到1000万元。通过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自筹资金达到2025万元。为提升科技计划项目质量,召开了2021年锡林郭勒盟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会议,组织专家按照申报要求和程序对征集的166项科技项目进行了评审论证。最终立项22项,其中农牧业领域13项,传统乳制品领域3项,能源矿业领域2项,节能降耗类1项,民生及其他领域3项。
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取得新成效。一是积极融入自治区科技大市场,加强技术供给。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力争将网络平台和技术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企业服务紧密结合,拓宽信息渠道,推动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对接与合作交流,为企业提供全程化、全方位、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二是当好科技“推广员”,通过走访调研全盟重点企业,增强科技服务工作的针对性,摸清我盟科技创新资源和重点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开展企业技术难题征集,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围绕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推动创新主体与“4+8+N”发达地区、科研院所开展务实合作,促进6家企业与6家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促成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8家科研机构围绕我盟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等方面开展合作,达成合作意向7项,拟引进科技成果和技术4项。盟科技局加大成果合作交流工作,锡林郭勒蒙医医院与广州莱喜化妆品有限公司对接交流,双方在推广《阿尔贤生发液蒙医验方》进行了合作。赴北京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所进行了对接,在羊尾脂差异基因筛选,羊皮选取胶原蛋白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与锡林郭勒盟中肽生物科技(内蒙古)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羊皮生产胶原蛋白肽项目落地锡林郭勒盟。三是建设科技成果项目库。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推动先进科技成果在锡转化。围绕我盟优势特色产业,定期发布可转化的应用型科技成果信息,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装置及其系统等,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四是技术合同已认定登记92项,合同成交额12440.81万元,较2020年全年增长255.6%,其中技术交易额12321.71万元,同比增长284.2%。五是征集盟级“揭榜挂帅”项目22项,推荐上报自治区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引导奖励等各类项目98项,其中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占到80%以上。
检验检测科技服务取得新进展。鼓励、支持、引导第三方机构开展研发设计、验证认可、检测标准和设施设备应用等科技型生产服务领域的服务工作。完善检测服务业,鼓励检测机构加强科技研究与专业化建置,促进经济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的双赢,提升全盟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支持检验检测技术和方法等基础能力研究,加强检验检测基础性、关键性科研创新资源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决策部署,加快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现代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本土品牌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检验检测服务业结构布局持续优化,为农牧业等重点产业提供高效、可靠、低成本的检验服务。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机制,构建以企业、农牧民组织等各类合作主体联合开展检验检测,加快推动科技型检验检测服务规模化发展。职业学院食品检测中心已通过自治区级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扩增2项,并提交了食品、农林牧渔、水质及卫生共736项检测参数。
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取得新飞跃。一是强化开发区主战场地位,积极创建自治区级高新园区。将高新园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载体来抓,按照明确发展定位、突出发展特色、完善区域布局的要求,积极推动创建工作。力争加快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充分发挥集聚、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加快打造双创平台。特别是重点助推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发展,在科技企业孵化器提档升级的基础上,依托技术转移机构和上海交大内蒙古研究院,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智力资源优势,引进人才、技术和项目。三是谋划与内蒙古大学联合成立产业研究院。立足我盟现有产业基础及未来产业发展导向,重点在现代农牧业、生态治理等领域开展产品与关键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通过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建立一批研究团队,孵化一批掌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我盟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搭建创新平台载体,支撑科技服务业发展。制定出台了《锡林郭勒盟众创空间管理办法》、《锡林郭勒盟科技孵化器管理办法》、《锡林郭勒盟科技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我盟已有自治区平台载体: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研发中心12家、新型研究院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星创天地3家、科技园区8家、科普示范基地8家。以“京蒙科技合作现代农业技术转移工作站”为依托,加强与北京市科委及中关村国家技术转移北方中心等科研单位合作,探索建立技术转移示范区,实现“京孵锡转”,促进科研成果落地推广。
科普活动开创新局面。开展“2021年锡林郭勒盟科技活动周暨全盟第二十六届科普活动宣传周”活动,发放各种科普宣传资料4万余册,通过调研、“我为群众办实事”、座谈、线上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各旗县市(区)农牧科技部门、科技企业、科技平台载体进行了政策解读,已开展线上培训48期,培训人数约1.7万人,“三区”选派科技人员10人和受培科技人员41人积极在所在旗县开展科技服务。积极组织参加全区科普讲解大赛,锡林郭勒盟科技局共选送6名参赛选手参加了全区科普讲解比赛,其中选送的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的优异成绩。通过门户网站推送科技微视频19期,新增“科技政策”专栏,加强科技政策宣传力度及公众知晓度,印制发放了科技政策解读小册2万余册。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支撑龙头企医院、重点产业基地等创建自治区级和盟级科技服务机构。
科技服务和咨询达到新高度。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挥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优势,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检测实验室,加快构建企业主导产品创新创造机制。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有序规范健康发展。开展科学与技术服务活动,建设一批产业化示范基地,提高产品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促进各类科技成果有效衔接、协同创治。建立完善公共研发服务体系,加快引进培育高端研发机构,为我盟企业提供专业化研究开发服务,构建面向产业发展的研发布局。加快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加强与国内大院名校、知名专业技术转移机构的合作,积极创建技术转移服务示范机构,促进先进技术成果在我盟转移转化。发挥财政资金扶持引导作用,按技术合同成交额的10%给予后补助。大力发展多层次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形成“政府、行业、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架构。加快建设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为小微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壮大创业孵化服务人才队伍,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先进孵化理念、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优秀孵化服务团队。完善孵化空间、技术支撑、人员培训和咨询服务、创业文化等软硬件建设,不断提高各类孵化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北京市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对接商洽,拟引进1家科技服务分支机构,优化创新创业孵化服务环境,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