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启动实施“两区两中心五基地”科技创新工程
发布时间:2021-01-21 09:00 来源:呼和浩特市科技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我市在“十四五”期间启动实施“两区两中心五基地”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布局一批重大技术创新平台,不断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政策体系,打造全区乃至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
推进“两区”建设,即推进呼和浩特金山高新区和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创新发展。2020年,呼和浩特市对金山高新区进行了区域整合和管理职能调整,由市政府直接管理,实施“一区三园一中心”(金山批复区、金桥南区、科技城3个片区和呼和浩特市科创中心)的管理模式,高新区已步入良性循环发展道路。下一步将金山高新区打造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产业集聚,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金山批复区域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产业、科技服务业等产业;在金桥南区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延伸强化光伏产业链条,加快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在呼和浩特科技城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技术制造、生物医学等产业。和林格尔新区是我市经济发展先行区,是引领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打造民族地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样板。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绿色食品、电力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动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从云数据中心向高密度计算、高性能计算产业发展,重点建设和林格尔超算平台和内蒙古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国家重要的高性能超算基地和国家大数据中心北方基地;推动传统生物科技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聚焦干细胞分子诊断、干细胞规模化制备、精准检测等项目研发和转化;研发推广氮化镓、氮化铝等半导体材料高载能新材料;加大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及中试基地建设,助推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两中心”建设,即推进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和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中,已将乳业和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纳入支持重点。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聚焦乳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破解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重点建设“五中心三平台”即优质牧草与养殖、奶牛繁育、营养与健康、乳品工艺与装备和乳品安全与品质研究中心,建设乳业标准化、知识产权服务和乳业专业孵化平台,构建三产融合、三链同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世界级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以打造区域特色现代草种业为目标,以草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评价、草原野生植物驯化与优良牧草新品种培育、良种扩繁及乡土草种推广应用为技术创新重点,突破种质资源创新、草种丰产栽培、种子加工和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技为依托、产学研用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草种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国草业种质资源库和国家草种质资源大数据共享平台,全面提升特色草种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形成战略性、全局性的草种产业。
推进“五基地”建设,即推进兽用疫苗研发基地、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光伏材料先进技术示范基地、生物发酵特色产业基地、北疆科创中心联合创新基地创新发展。呼和浩特市兽用疫苗研发、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光伏材料和生物发酵产业已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工作基础,已建成国家级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高级别研发机构,形成从关键技术攻关、平台载体建设、创新团队培育到成果转化等较完备的创新体系,所属四大产业是全市“十四五”时期产业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这四条主线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创新,在原始创新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更进一步,取得创新突破,解决双循环问题,保障我市经济安全和产业链安全。
呼和浩特科创中心是全市重要的科技企业孵化载体,也是自治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的核心基地,我市与自治区科技厅共建内蒙古科技大市场,搭建“专业孵化+科技大市场+专业服务”体系,争取科技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落户呼和浩特科创中心,引入中关村的科技服务团队,并面向呼包鄂乌开放共享科技服务资源,打造北疆科创中心联合创新基地,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和我国向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国际创新交流合作窗口。
呼和浩特市在“十四五”期间围绕“两区两中心五基地”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推动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我市落实落细,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推进“两区”建设,即推进呼和浩特金山高新区和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创新发展。2020年,呼和浩特市对金山高新区进行了区域整合和管理职能调整,由市政府直接管理,实施“一区三园一中心”(金山批复区、金桥南区、科技城3个片区和呼和浩特市科创中心)的管理模式,高新区已步入良性循环发展道路。下一步将金山高新区打造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产业集聚,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金山批复区域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产业、科技服务业等产业;在金桥南区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延伸强化光伏产业链条,加快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在呼和浩特科技城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技术制造、生物医学等产业。和林格尔新区是我市经济发展先行区,是引领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打造民族地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样板。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绿色食品、电力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动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从云数据中心向高密度计算、高性能计算产业发展,重点建设和林格尔超算平台和内蒙古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国家重要的高性能超算基地和国家大数据中心北方基地;推动传统生物科技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聚焦干细胞分子诊断、干细胞规模化制备、精准检测等项目研发和转化;研发推广氮化镓、氮化铝等半导体材料高载能新材料;加大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及中试基地建设,助推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两中心”建设,即推进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和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中,已将乳业和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纳入支持重点。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聚焦乳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破解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重点建设“五中心三平台”即优质牧草与养殖、奶牛繁育、营养与健康、乳品工艺与装备和乳品安全与品质研究中心,建设乳业标准化、知识产权服务和乳业专业孵化平台,构建三产融合、三链同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世界级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以打造区域特色现代草种业为目标,以草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评价、草原野生植物驯化与优良牧草新品种培育、良种扩繁及乡土草种推广应用为技术创新重点,突破种质资源创新、草种丰产栽培、种子加工和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技为依托、产学研用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草种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国草业种质资源库和国家草种质资源大数据共享平台,全面提升特色草种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形成战略性、全局性的草种产业。
推进“五基地”建设,即推进兽用疫苗研发基地、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光伏材料先进技术示范基地、生物发酵特色产业基地、北疆科创中心联合创新基地创新发展。呼和浩特市兽用疫苗研发、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光伏材料和生物发酵产业已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工作基础,已建成国家级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高级别研发机构,形成从关键技术攻关、平台载体建设、创新团队培育到成果转化等较完备的创新体系,所属四大产业是全市“十四五”时期产业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这四条主线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创新,在原始创新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更进一步,取得创新突破,解决双循环问题,保障我市经济安全和产业链安全。
呼和浩特科创中心是全市重要的科技企业孵化载体,也是自治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的核心基地,我市与自治区科技厅共建内蒙古科技大市场,搭建“专业孵化+科技大市场+专业服务”体系,争取科技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落户呼和浩特科创中心,引入中关村的科技服务团队,并面向呼包鄂乌开放共享科技服务资源,打造北疆科创中心联合创新基地,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和我国向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国际创新交流合作窗口。
呼和浩特市在“十四五”期间围绕“两区两中心五基地”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推动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我市落实落细,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