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借力“科技兴蒙”行动助推产学研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0-09-24 08:03 来源:锡林郭勒盟科技局
锡林郭勒盟科技局高度重视“科技兴蒙”行动。针对锡林郭勒盟科技发展现状制定了“科技兴蒙”行动计划,成立了锡林郭勒盟“科技兴蒙”行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面向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开展深度走访调研。梳理出58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需求与“4+8”地区科研机构、高校进行了对接,在联合实施科研项目和共建创新平台载体方面下足功夫,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生态保护方面。一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白音锡勒草原生态定位站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展草原主体功能区划、生态-生产功能合理配置、草原生态修复的集成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二是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将草种质资源研究作为重点,培育抗旱、抗寒、耐盐碱新品种;三是苏尼特左旗博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植物所合作建立适度规模家庭牧场,实现牧草的大规模产业化,恢复草原生态;四是农业农村部锡林郭勒草原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在草原生物灾害绿色防控、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防控领域与多伦县合作,打造设施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样板区。
在畜牧业方面。一是内蒙古奥科斯牧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建立新品种的培育、联合育种体系和标准化肉牛育种性能测定体系;二是锡林郭勒盟畜牧工作站与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合作,提高畜种实验室检测能力及技术水平,推动家畜遗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共建家畜遗传资源科技园区;三是锡林郭勒盟羊羊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合作,整合相关技术资源进行统筹研究和技术创新,共建牛羊肉熟制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四是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和白音锡勒牧场与中科院、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10余家“4+8”地区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对接,邀请专家教授实地考察牧场以及部分企业,在肉羊、肉牛选育扩繁等方面探讨了下一步科技合作意向。
在高新技术方面。一是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研发粉煤灰基草原修复和沙地改良土壤调理剂制备方法;建立锡林郭勒粉煤灰基础信息数据库;二是西乌珠穆沁旗昊鑫生物质环保颗粒加工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提高牛羊粪生物质燃料的提质配方与工艺放大,解决牛羊粪等生物质高灰、易粘结、低热值等问题;三是内蒙古科泰隆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工业大学在分离膜材料研发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开放有关实验室,共享科研设备和中试试验设施,建立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
下一步,锡林郭勒盟将以实施“科技兴蒙”为主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继续推进与“4+8+N”主体深度合作,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大力推动成果转化,积极打造创新平台载体,以科技创新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生态保护方面。一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白音锡勒草原生态定位站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展草原主体功能区划、生态-生产功能合理配置、草原生态修复的集成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二是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将草种质资源研究作为重点,培育抗旱、抗寒、耐盐碱新品种;三是苏尼特左旗博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植物所合作建立适度规模家庭牧场,实现牧草的大规模产业化,恢复草原生态;四是农业农村部锡林郭勒草原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在草原生物灾害绿色防控、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防控领域与多伦县合作,打造设施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样板区。
在畜牧业方面。一是内蒙古奥科斯牧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建立新品种的培育、联合育种体系和标准化肉牛育种性能测定体系;二是锡林郭勒盟畜牧工作站与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合作,提高畜种实验室检测能力及技术水平,推动家畜遗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共建家畜遗传资源科技园区;三是锡林郭勒盟羊羊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合作,整合相关技术资源进行统筹研究和技术创新,共建牛羊肉熟制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四是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和白音锡勒牧场与中科院、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10余家“4+8”地区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对接,邀请专家教授实地考察牧场以及部分企业,在肉羊、肉牛选育扩繁等方面探讨了下一步科技合作意向。
在高新技术方面。一是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研发粉煤灰基草原修复和沙地改良土壤调理剂制备方法;建立锡林郭勒粉煤灰基础信息数据库;二是西乌珠穆沁旗昊鑫生物质环保颗粒加工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提高牛羊粪生物质燃料的提质配方与工艺放大,解决牛羊粪等生物质高灰、易粘结、低热值等问题;三是内蒙古科泰隆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工业大学在分离膜材料研发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开放有关实验室,共享科研设备和中试试验设施,建立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
下一步,锡林郭勒盟将以实施“科技兴蒙”为主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继续推进与“4+8+N”主体深度合作,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大力推动成果转化,积极打造创新平台载体,以科技创新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