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成为推进科技兴安工作的“领头雁”
发布时间:2020-08-13 11:11 来源:兴安盟科技局
自2018年10月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入驻兴安盟以来,对于兴安盟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力提升了兴安盟科技创新整体工作水平。在粳稻提质增效和耐盐碱稻品种选育等方面,填补了内蒙古水稻科研领域的空白,有效提高了兴安盟对农业科研人才的吸引力。二是有力推动兴安盟乃至内蒙古的种植业高质量发展进程。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在成为兴安盟委、行署“两米两牛(大米、玉米,肉牛、奶牛)”主导产业发展中发挥科技力量的“领头雁”,成为推进兴安盟大米品牌建设的新渠道。三是进一步扩大了兴安盟大米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兴安盟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禀赋优越的优势在兴安盟大米上得到集中体现,兴安盟先后被授予“内蒙古优质稻米之乡”和“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称号,兴安盟大米也先后获得“2018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和“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称号,跻身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品牌第12位。
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开展科研工作上,2018年,袁隆平院士在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时作出承诺,“力争3年内实现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为此,针对优质粳稻选育,2019年,从基地种植的3000余份水稻材料中,筛选出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新品系100多份,并申报7个水稻品种参加内蒙古自治区试,加快新品种育成审定和成果示范推广;针对耐盐碱水稻选育,2019年,从田间栽培的500余份水稻材料中,筛选出耐盐碱、米质优、产量高的水稻材料20多份,打破了兴安盟盐碱地水稻“零产量”的现状,为兴安盟盐碱地粮食增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落实袁隆平院士提出的“袁梦计划”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数据和管理经验;针对良种还需良法,院士专家工作站还借助地厅会商项目,精心培育和筹划推广北方寒地水稻及区域耐盐碱水稻提质增效栽培技术,为实现既定水稻增产目标保驾护航。2019年9月24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内蒙古农牧厅等单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科右中旗盐碱地综合利用基地进行了实地测产,平均亩产达到508.8公斤!远远超过亩产300公斤的预订目标,对实现盐碱地水稻高效优质丰产具有重大的示范和指导意义。在科研合作交流推广上,与国家杂交水稻中心、中国农科院水稻所、资环所、草原所、作物所和兄弟盟市农科院所合作。组织编著培训教材《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参与编著《水稻研究与产业化》。组织水稻高效栽培技术培训班40余次,培训农牧民累计2000多人次。参与制定“蒙字标”农产品认证要求兴安盟大米团体标准。组织围绕水稻种植和盐碱地稻作改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项待批。在品牌建设上,注册“袁蒙”系列大米商标,开展线下、线上多渠道销售。与内蒙古电视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对院士工作站科技和产业化活动进行跟踪报道,提供呼市产品展示中心。与快手知名网红散打哥合作,向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厦门外图集团销售大米。与阿里巴巴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