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科技局第一季度服务经济运行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20-04-09 11:06 来源:兴安盟科技局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持续抓好产学研协同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盟委、行署 “两米、两牛”产业发展决策部署,帮助广大农业种植者提高水稻科学化、专业化种植水平,提升新型水稻经营主体市场营销能力和水平,加快“兴安盟大米”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步伐。组织召开“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专题培训研讨会”,为兴安盟水稻种植者和经营者提供了先进的栽培技术和创新的销售途径。高效利用盟行署本级安排的2000万元专项资金和科技厅安排的1265万元资金,继续做好三亚基地的南繁加代研究,将南繁基地的多个杂交组合材料、育种资源材料在乌市、中旗基地开展观察筛选、品比、品种展示、生态测试、栽培、肥效等相关研究;在扎赉特旗建立水稻节水栽培科研基地,进行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研究。并对乌兰浩特基地、科右中旗基地2019年田间筛选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系,分别参加区试、生试及品种审定,加快新品种的育成审定;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示范,扩大院士工作站影响力,让院士站的科研成果惠及更多农牧民,提高当地水稻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种植水平。同时提高“兴安盟大米”品牌建设。
(二)牢牢把握厅盟会商机遇。盯紧会商项目落地落实。始终做好厅盟会商服务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对接,围绕“两米、两牛”等优势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布局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的重大科技项目,不断深化盟内企业同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协同有关部门主动对接、创造条件,吸引盟外科技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为我盟所用,提升我盟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积极向上争取科技项目和资金。为支持和引导地方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按照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征集《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的通知》要求,经盟科技局、财政局认真组织筛选,选出符合条件的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项目1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3项,此项目科技厅正在审理当中。做好2020年成果转化、高新、农村领域及社会发展领域盟本级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的编写工作。
(四)强力推进科技型企业创新。积极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与旗县市联动机制,构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科技项目、人才引进等重点倾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上年度新认定的宏达压铸等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争取自治区科研经费补助60万元。阿尔山伊利天然矿泉水、突泉三阳牧业、突泉瑞尔、乌市九州大地等企业已经符合申报标准,正在准备申报材料。同时截至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全面复工生产。持续推进创新研发平台工作,引导科技型企业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品种,做好科技合作和产学研用,按照我盟“两米、两牛”产业发展方向,围绕水稻产业、玉米产业、农牧机械制造、节水灌溉设备研制、秸秆高效综合利用、3D打印数字化加工技术等建设培育自治区级研发中心。正在积极协调落实蒙犇牧业引进院士,建设肉牛奶牛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上年度新认定的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争取建设费用60万。
(五)努力做好兴安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有关工作。3月,按盟行署要求对兴安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征集来的征求意见进行梳理汇总,会同中国农大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修改完善了《兴安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兴安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及《兴安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申报书》,并按时上报至自治区科技厅,已报至科技部待评审。完成《兴安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汇报课件》编辑工作,目前正充分准备评审答辩、现场考察等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兴安盟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对现代农业发展和“两米、两牛”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制定《兴安盟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组织开展2020年度兴安盟农业科技园区申报工作,对2004年以来兴安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全面梳理、彻底排查,为我盟更好地开展农业科技园区工作,争取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奠定基础。
(六)深入推进科技交流与合作。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试验准备工作,引进新品种12个、新技术2项。继续开展京蒙合作、农业技术转移工作,计划在科右前旗、突泉县、科右中旗建立农业技术转移示范基地3个,目前科右前旗、突泉县2个示范基地,已经通过考察,并签订合作协议,科右前旗以大田作物示范为主,突泉县以设施农业技术示范为主,现已为两个示范基地准备基础物资资金约6万元。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建立联系,拟在“新范式农场”方面加以合作,顺应我盟“两米、两牛”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兴安盟乡村振兴定点帮扶需求,与北京农科院专家建立联系,共同为突泉县发展大田紫皮蒜中提供了技术方案。延续兴安盟生产力促进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合作项目。从去年培育的6个水稻新品种中选出1-2个品种进行中试实验,进一步培育抗倒伏的绿色水稻新品种做准备。
(七)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规范科技特派员认定与管理,引导旗县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加强“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筹建12396基层信息服务站,整合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平台科技专家”资源,通过12396平台为农牧民提供及时在线的农技咨询、信息服务1200余次。组织全盟各旗县市农科局开展 “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选派人员和受培人员审核工作,为深度贫困地区重点选派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扶贫产业做好人才支持工作。认真做好科技扶贫统计工作,有序指导各旗县市农科局有序开展网上填报工作,统计汇总我盟科技特派员开展扶贫工作、旗县市帮扶结对工作的情况。利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推进“科技兴盟”行动。遵循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要求,围绕盟委、行署“两米、两牛、旅游”主导产业做好“科技兴盟”行动顶层设计和务实落地。学习借鉴兄弟盟市的成功做法,主动对接北京市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皮革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单位,开展全方位科技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编制好我盟“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认真负责征集“科技兴蒙”行动创新合作需求,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自治区盘子。
(二)加强厅盟会商项目申报和科技项目实施。加强阿尔山森林草原火灾监测及应急响应项目申报,严格袁隆平水稻专家院士工作站和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积极寻求秸秆综合利用和林果业两个方面自治区级项目。组织好盟本级项目的申报评选和中期督导检查。
(三)持续推进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工作。围绕“两米、两牛”产业发展培育自治区级研发中心。协助蒙犇牧业引进院士,筹建肉牛奶牛院士专家工作站。谋划国家级盐碱地高效利用研究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加强科技项目、资金、人才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积极推动我盟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申报工作,园区规划要同盟委、行署“两米、两牛”产业发展决策部署相匹配,要同“十四五”规划整体布局、农业布局相协调,广泛征求相关编制单位意见,提高园区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促进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我盟落地生根。完成好兴安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强化科技攻关。进一步提升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服务水平。全面深化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重点培育适宜兴安盟区域种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并形成配套生产栽培技术标准,为实现水稻亩增产100公斤目标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要认真做好选育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提升耐盐碱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优化盐碱地肥料和改良剂使用以及弱碱大米开发工作,着力形成盐碱地水稻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率。积极开展米糠利用、稻米酵素提取研究,鼓励企业在新能源、现代农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四)着力抓好成果转化。深入贯彻落实好全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引导和激励企业、高校院所以及科研人员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应有作用。建设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创造条件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服务。注重科技合作,把技术先进、工艺成熟、可示范、能引领、有带动效应的企业招进来、留下来。加强与京蒙地区科技合作。认真做好兴安盟京蒙扶贫协作相关工作。加强对京蒙合作示范点的管理,继续开展京蒙合作现代农业转移工作。加强与北京市科委农村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沟通协作,有针对性开展技术培训对接交流活动。
(五)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坚持以科研项目和创新平台为支撑,以做好人才服务工作为保障,吸引、集聚、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组织申报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和“三区”人才。加强上级政策精准推送,推动政策落实落地。
(六)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完成我盟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加强星火科技“12396”服务体系和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和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审批事项的管理服务。着力抓好企业主体,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通过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这一载体,为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间的合作交流搭建平台促进企业革新,建立全盟中小企业长效工作联系机制。想方设法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帮助企业出谋划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入落实国家、自治区减税降费等有关政策,最大限度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七)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科技系统最大的政治任务。坚决贯彻落实盟委、行署科技创新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四抓”,即“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和谐环境。盟、旗两级科技部门要主动会同财政部门,切实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发挥应有作用。
今后,兴安盟科技局将在盟委、行署的坚强领导和财政、农牧等兄弟部门的支持下,盯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一步振奋精神,团结拼搏,为“科技兴盟”宏伟事业贡献力量。
(一)持续抓好产学研协同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盟委、行署 “两米、两牛”产业发展决策部署,帮助广大农业种植者提高水稻科学化、专业化种植水平,提升新型水稻经营主体市场营销能力和水平,加快“兴安盟大米”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步伐。组织召开“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专题培训研讨会”,为兴安盟水稻种植者和经营者提供了先进的栽培技术和创新的销售途径。高效利用盟行署本级安排的2000万元专项资金和科技厅安排的1265万元资金,继续做好三亚基地的南繁加代研究,将南繁基地的多个杂交组合材料、育种资源材料在乌市、中旗基地开展观察筛选、品比、品种展示、生态测试、栽培、肥效等相关研究;在扎赉特旗建立水稻节水栽培科研基地,进行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研究。并对乌兰浩特基地、科右中旗基地2019年田间筛选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系,分别参加区试、生试及品种审定,加快新品种的育成审定;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示范,扩大院士工作站影响力,让院士站的科研成果惠及更多农牧民,提高当地水稻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种植水平。同时提高“兴安盟大米”品牌建设。
(二)牢牢把握厅盟会商机遇。盯紧会商项目落地落实。始终做好厅盟会商服务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对接,围绕“两米、两牛”等优势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布局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的重大科技项目,不断深化盟内企业同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协同有关部门主动对接、创造条件,吸引盟外科技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为我盟所用,提升我盟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积极向上争取科技项目和资金。为支持和引导地方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按照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征集《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的通知》要求,经盟科技局、财政局认真组织筛选,选出符合条件的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项目1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3项,此项目科技厅正在审理当中。做好2020年成果转化、高新、农村领域及社会发展领域盟本级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的编写工作。
(四)强力推进科技型企业创新。积极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与旗县市联动机制,构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科技项目、人才引进等重点倾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上年度新认定的宏达压铸等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争取自治区科研经费补助60万元。阿尔山伊利天然矿泉水、突泉三阳牧业、突泉瑞尔、乌市九州大地等企业已经符合申报标准,正在准备申报材料。同时截至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全面复工生产。持续推进创新研发平台工作,引导科技型企业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品种,做好科技合作和产学研用,按照我盟“两米、两牛”产业发展方向,围绕水稻产业、玉米产业、农牧机械制造、节水灌溉设备研制、秸秆高效综合利用、3D打印数字化加工技术等建设培育自治区级研发中心。正在积极协调落实蒙犇牧业引进院士,建设肉牛奶牛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上年度新认定的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争取建设费用60万。
(五)努力做好兴安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有关工作。3月,按盟行署要求对兴安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征集来的征求意见进行梳理汇总,会同中国农大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修改完善了《兴安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兴安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及《兴安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申报书》,并按时上报至自治区科技厅,已报至科技部待评审。完成《兴安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汇报课件》编辑工作,目前正充分准备评审答辩、现场考察等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兴安盟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对现代农业发展和“两米、两牛”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制定《兴安盟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组织开展2020年度兴安盟农业科技园区申报工作,对2004年以来兴安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全面梳理、彻底排查,为我盟更好地开展农业科技园区工作,争取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奠定基础。
(六)深入推进科技交流与合作。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试验准备工作,引进新品种12个、新技术2项。继续开展京蒙合作、农业技术转移工作,计划在科右前旗、突泉县、科右中旗建立农业技术转移示范基地3个,目前科右前旗、突泉县2个示范基地,已经通过考察,并签订合作协议,科右前旗以大田作物示范为主,突泉县以设施农业技术示范为主,现已为两个示范基地准备基础物资资金约6万元。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建立联系,拟在“新范式农场”方面加以合作,顺应我盟“两米、两牛”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兴安盟乡村振兴定点帮扶需求,与北京农科院专家建立联系,共同为突泉县发展大田紫皮蒜中提供了技术方案。延续兴安盟生产力促进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合作项目。从去年培育的6个水稻新品种中选出1-2个品种进行中试实验,进一步培育抗倒伏的绿色水稻新品种做准备。
(七)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规范科技特派员认定与管理,引导旗县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加强“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筹建12396基层信息服务站,整合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平台科技专家”资源,通过12396平台为农牧民提供及时在线的农技咨询、信息服务1200余次。组织全盟各旗县市农科局开展 “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选派人员和受培人员审核工作,为深度贫困地区重点选派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扶贫产业做好人才支持工作。认真做好科技扶贫统计工作,有序指导各旗县市农科局有序开展网上填报工作,统计汇总我盟科技特派员开展扶贫工作、旗县市帮扶结对工作的情况。利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推进“科技兴盟”行动。遵循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要求,围绕盟委、行署“两米、两牛、旅游”主导产业做好“科技兴盟”行动顶层设计和务实落地。学习借鉴兄弟盟市的成功做法,主动对接北京市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皮革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单位,开展全方位科技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编制好我盟“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认真负责征集“科技兴蒙”行动创新合作需求,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自治区盘子。
(二)加强厅盟会商项目申报和科技项目实施。加强阿尔山森林草原火灾监测及应急响应项目申报,严格袁隆平水稻专家院士工作站和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积极寻求秸秆综合利用和林果业两个方面自治区级项目。组织好盟本级项目的申报评选和中期督导检查。
(三)持续推进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工作。围绕“两米、两牛”产业发展培育自治区级研发中心。协助蒙犇牧业引进院士,筹建肉牛奶牛院士专家工作站。谋划国家级盐碱地高效利用研究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加强科技项目、资金、人才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积极推动我盟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申报工作,园区规划要同盟委、行署“两米、两牛”产业发展决策部署相匹配,要同“十四五”规划整体布局、农业布局相协调,广泛征求相关编制单位意见,提高园区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促进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我盟落地生根。完成好兴安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强化科技攻关。进一步提升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服务水平。全面深化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重点培育适宜兴安盟区域种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并形成配套生产栽培技术标准,为实现水稻亩增产100公斤目标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要认真做好选育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提升耐盐碱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优化盐碱地肥料和改良剂使用以及弱碱大米开发工作,着力形成盐碱地水稻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率。积极开展米糠利用、稻米酵素提取研究,鼓励企业在新能源、现代农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四)着力抓好成果转化。深入贯彻落实好全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引导和激励企业、高校院所以及科研人员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应有作用。建设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创造条件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服务。注重科技合作,把技术先进、工艺成熟、可示范、能引领、有带动效应的企业招进来、留下来。加强与京蒙地区科技合作。认真做好兴安盟京蒙扶贫协作相关工作。加强对京蒙合作示范点的管理,继续开展京蒙合作现代农业转移工作。加强与北京市科委农村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沟通协作,有针对性开展技术培训对接交流活动。
(五)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坚持以科研项目和创新平台为支撑,以做好人才服务工作为保障,吸引、集聚、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组织申报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和“三区”人才。加强上级政策精准推送,推动政策落实落地。
(六)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完成我盟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加强星火科技“12396”服务体系和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和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审批事项的管理服务。着力抓好企业主体,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通过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这一载体,为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间的合作交流搭建平台促进企业革新,建立全盟中小企业长效工作联系机制。想方设法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帮助企业出谋划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入落实国家、自治区减税降费等有关政策,最大限度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七)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科技系统最大的政治任务。坚决贯彻落实盟委、行署科技创新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四抓”,即“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和谐环境。盟、旗两级科技部门要主动会同财政部门,切实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发挥应有作用。
今后,兴安盟科技局将在盟委、行署的坚强领导和财政、农牧等兄弟部门的支持下,盯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一步振奋精神,团结拼搏,为“科技兴盟”宏伟事业贡献力量。